野史雜說,多有得之傳聞及好事者緣飾,故類多失實,雖前輩不能免,而士大夫頗信之。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魏泰《東軒錄》云:“真宗次澶淵,語寇菜公曰:‘虜騎未退,何人可守天雄軍?’公言參加政事王欽若。退即召王于行府,諭以上意,授敕俾行。王未及有言,公遽酌大白飲之,命曰‘上馬杯’,且曰:‘參政勉之,回日即為同列也。’王馳騎入魏,越十一日虜退,召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蛟仆豕珨?shù)進疑詞于上前,故萊公因事出之。于按澶淵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是時萊公為次相,欽若為參政;閏九月,欽若判天雄,二年四月,罷政;三年,萊公罷相,欽若復和樞密院,至天禧元年始拜相,距景德初元凡十四年。
其二事者,沈括《筆談》云:“向文簡拜右仆射,真宗謂學士李昌武曰:‘朕自即位以來,未嘗除仆射,敏中應甚喜?!渫顺?,往候之。門闌悄然。明日再對,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職?!贝嬷凶宰⒃疲骸跋蚬萜蜕?,年月未曾考于國史,因見中書記,是天禧元年八月,而是年二月王欽若亦加仆射?!庇璋凑孀诔悦糁兄鞍萜蜕湔吡耍簠味?、李沆、王旦皆自宰相轉(zhuǎn),陳堯叟以罷樞密使拜,張齊賢以故相拜,王欽若自樞密使轉(zhuǎn)。及敏中轉(zhuǎn)右仆射,與欽若加左仆射同日降制,是時李昌武死四年矣。昌武者,宗諤也。
其三事者,存中《筆談》又云:“時丁晉公從真宗巡幸,禮成,詔賜輔臣玉帶。時輔臣八人,行在祗候庫止有七帶,尚衣有帶,渭之‘比玉’,價直數(shù)百萬,上欲以足其數(shù)。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諭有司:‘某自小私帶可服,候還京別賜可也?!雀魇苜n,而晉公一帶僅如指闊,上顧近侍速易之,遂得尚衣御帶?!庇璋淳暗略辏孀谘残椅骶?,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四年,幸河中,丁謂皆為行在三司使,未登政府。七年,幸亳州,謂始以參知政事從。時輔臣六人,王旦、向敏中為宰相,王欽若、陳堯叟為樞密使,皆在謂上,謂之下尚有樞密副使馬知節(jié)、即不與此說合。且既為玉帶,而又名‘比玉’,尤可笑。魏泰無足論,沈存中不應爾也?!霸绞蝗铡?,一作“越七日”。
關(guān)鍵詞:容齋隨筆,野史不可信
野史雜說,大多數(shù)是得自傳聞和由好奇的人飾粉的,所以故事多失實,雖是前輩也不能免除此弊,然而士大夫價卻很相信它?,F(xiàn)且拈出真宗朝三件事,如下:
魏泰《 東軒錄》 說:“真宗駐軍澶淵(今河南灌陽市南〕 ,對寇萊公(準)說:“遼兵不退,誰可以固守天雄軍?”寇萊公說參知政事王欽若可以?;氐阶√幜⒖淘谛袪I中召見王欽若,告訴他真宗的意旨,給他敕書就讓出發(fā),王欽若還沒有來得及答話,寇萊公就忙斟大杯讓王欽若喝酒,名為‘上馬杯’,并且說:“請參政好自為之,回來時咱們就是同列了。”王欽若快馬進入魏州,到第十一天遼兵退去,于是便召他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人說王欽若屢次在真宗面前說寇萊公壞話,所以寇萊公借個事由把他排擠出去。我考察澶淵這次戰(zhàn)役是在真宗景德元年九月,當時寇萊公是副宰相,王欽若是參知政事;閏九月,王欽若任天雄軍長官。景德二年四月,罷免參知政事;景德三年,寇萊公免相,王欽若又任樞密使,至直宗天禧元年才任宰相,距離景德元年整整十四年。
第二件事:沈括《 夢溪筆談》 說:“向文簡公任右仆射,真宗對學士李昌武說‘我從登墓以來,還沒有加封過仆射,向敏中一定很高興?!畈渫顺?,去看望他,見門很寂靜。第二天報告了皇帝,真宗笑著說‘向敏中真恬淡,經(jīng)得起大官?!鄙蚶ㄗ宰⒄f:“向君任仆射,年月未曾載于國史,因見內(nèi)中一書犢,知是真宗天禧元年八月,而這年二月王欽若也加仆射。我考察在真宗朝,和敏中前邊任仆封的有六個人:呂端、李沉,王亙都是從宰相升的,陳堯史因罷免樞密使轉(zhuǎn)封,張齊賢因系舊宰相加封,王欽若從樞密使遷封。到向敏中升右仆射,是與王銳若封左仆射同一天下的制書,當時李昌武已死四年,李昌武就是李宗詳。
第三件事:沈括《 夢溪筆談》 又說:“這時丁晉公(謂)跟隨真宗出游,封泰山禮畢,詔命給輔弼大臣玉帶。當時輔臣有八個人,皇帝行宮抵候庫只有七條玉帶,尚衣署有玉帶,名叫‘比玉’,價值幾百萬,真宗想讓它湊足數(shù)目,丁晉公想得到它,而地位在七人之下,估計輪不到自已,就告訴有關(guān)官員:“我有私人小玉帶可以使用,等回京再另給我吧!”等各輔臣都得到了玉帶,丁晉公的玉帶才有一指寬,真宗回看近臣,命令趕快給丁晉公換上,丁謂遂得到了尚衣署的御帶.”我考真宗景德元年,真宗巡游西京(今河南洛陽市),大中祥符元年,巡游泰山,四年,到河中(今山西永濟縣薄州鎮(zhèn)),丁謂都是行宮的三司使,并未進入政府.七年,真宗游毫州(今安徽毫縣),丁謂才以參知政辛職務相隨,當時輔弼大臣六個人,王旦、向敏中是宰相,陳堯臾是樞密使,地位都在丁謂之上,丁謂下邊還有樞密副使馬知節(jié).就不與這個說法相合.況且既是玉帶,而又叫‘比玉’,尤為可笑。魏泰不值一談,沈存中可不該如此。(“越十一日’,一作“越七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