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李調(diào)元

清代詩人

李調(diào)元(1734-1803),字羹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四川羅江縣(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調(diào)元鎮(zhèn))人。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diào)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調(diào)元與遂寧人張問陶(張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稱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張問陶成就最大,袁枚稱其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詩名不彰;李調(diào)元第三。嘉慶本《四川通志》認為李調(diào)元:“其自著詩文集,不足存也?!倍〗B儀《聽秋聲館詞話》認為:“其自著童山詩文集亦不甚警策,詞則更非所長?!?/p>

李調(diào)元詩詞作品
人物生平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李調(diào)元生在書香世家,自幼便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攻讀經(jīng)文,5歲即讀《四書》、《爾雅》等經(jīng)文、史書,他記憶力過人,凡經(jīng)眼經(jīng)書大多過目不忘。李調(diào)元7歲即能屬對吟詩。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來萬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币粫r傳抄鄉(xiāng)里,被譽為“神童”。李父曾指著屋檐上織網(wǎng)的蜘蛛出對:“蜘蛛有網(wǎng)難羅雀”,李調(diào)元便信口對道:“蚯蚓無鱗欲變龍”。對仗工整,足見其才思之敏捷。 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由吏部文選司主事遷考功司員外郎,辦事剛正,人稱“鐵員外”。歷任翰林編修、廣東學政。乾隆46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備道等職因彈劾永平知府,得罪權臣和珅,遭誣陷,遣戍伊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贖歸,居家著述終老。

蜀中著述之富,費密之后無與匹敵。詩作多反映民間疾苦,著有《童山全集》撰輯詩話、詞話、曲話、劇話、賦話著作達五十余種。編輯刊印《函?!饭踩H砉惨话傥迨N書。 著有《童山詩集》40卷,戲曲理論著作《曲話》、《劇話》等?!肚挕泛汀秳≡挕范嗾叭说膽蚯u論,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李調(diào)元主張宗法元人樸素自然的風格,反對曲詞賓白的駢麗堆砌的時尚,間有對劇作本事的考證,為戲曲史研究提供了資料。難能可貴的是他記載了當時勃興的吹腔、秦腔、二黃腔、女兒腔的流布情況,對弋陽腔、高腔的發(fā)展脈絡,進行了細致的探索,為后世戲曲史特別是劇種聲腔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藏書籍達10多萬卷。凡經(jīng)史百家,稗官野史無所不覽。

李調(diào)元和其從弟李鼎元、李驥元號稱綿州“三李”,清代著名學者王昶在《蒲褐山房詩話》中說:“近日綿州稱三李,以墨莊(李鼎元)為最?!奔螒c本《四川通志》154卷《人物》介紹李調(diào)元時云:“其自著詩文集,不足存也?!惫饩w本《國朝全蜀詩鈔》卷十四評價李調(diào)元云:“少作多可存,晚年有率易之病,識者宜分別觀之?!鼻迦硕〗B儀《聽秋聲館詞話》卷十二《李調(diào)元兄弟詞》云:“綿州李雨村觀察(調(diào)元)所刊函海一書,采升庵著述最多,惜校對未甚精確。其自著《童山詩文集》亦不甚警策,詞則更非所長?!惫世钫{(diào)元未能入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清史稿·文苑傳》和《中國文學史》。

從蜀中才子到翰林學士

李調(diào)元,字美堂,號雨村,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卒于嘉慶七年(1802)。其父李化楠, 乾隆七年(1742)進士。調(diào)元聰明機智, 又受家學熏陶,5歲入鄉(xiāng)塾,讀“四書”、《爾雅》,過目成誦。他7歲時,來客命對:“蜘蛛有網(wǎng)難羅雀”,答曰:“蚯蚓無鱗欲變龍”。

李調(diào)元19歲以后,才氣橫溢,擅長文章,尤工書,受業(yè)于涪江書院,“州院試俱第一”。他文筆優(yōu)美,往來京師與諸名公巨卿唱和,所作詩文膾炙人口。(同治四年《羅江縣志》卷二十四)兵部尚書錢香樹命作春蠶詩,他隨口即成,其中有“不梭非彈卻成圓”,被認為神來之筆,廣為傳頌。乾隆二十四年(1759)鄉(xiāng)試,提學使“奇其文……拔第一”,使就讀于錦江書院,與崇慶何希顏、成都張鶴林、內(nèi)江姜爾常、中江孟鷺洲、漢州張云谷,以文章著于時,時稱“錦江六杰”。

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調(diào)元禮闈落第,與父交游于京師,補恩科品級中書,與畢秋帆、祝芷塘、王夢樓、趙甌北、程魚門諸名士詩文唱和;又從陸宙沖學畫。他穎悟力強,很快掌握了技法神韻, 精于水墨丹青,諧號“小李將軍”。乾隆二十八年(1763)會試詩題為“從善如登”,李調(diào)元詩中有“景行瞻泰岱,學步笑邯鄲”之句,為副總裁賞識,列為第一??偛们剞ヌ镎f:“此卷才氣縱橫, 魁墨, 非元墨也”,置為第二。他殿試中二甲十一名,入翰林院, 為庶吉士入庶常館,后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兼文選司、翰林院編修、文選司員外郎、廣東副考官。李調(diào)元為人耿直,不畏權勢。乾隆三十二年(1767),他在吏部任考功司主事兼文選司掌進等小官。其職責是每日送百官履歷升降循環(huán)簿簽至宮門,交值日太監(jiān)轉(zhuǎn)呈皇帝。由于官卑職小,他常受太監(jiān)欺壓。一般新任職者,為求辦事順利,常常預先向太監(jiān)饋贈財物。李調(diào)元蔑視這一陋規(guī),不理睬太監(jiān)的需索。太監(jiān)懷恨在心。有一天,太監(jiān)下午才出宮門接簿,還怒罵李調(diào)元遲誤時刻。調(diào)元厲聲應答道:“我官雖小,是朝廷委任,犯罪自有國法,你怎敢隨便辱罵?”說罷抓之欲面見皇帝。幸有大臣勸解, 太監(jiān)才得以下臺。此后,太監(jiān)再也不敢向他索取見面禮了。

乾隆四十年(1775),李調(diào)元升遷文選司員外郎。乾隆四十二年(1777),因湖南巡撫公文措辭失當,他按規(guī)定不與畫押。吏部尚書阿桂堂、舒赫德大發(fā)雷霆,在考察京官時,將李調(diào)元填入“浮躁”一類。乾隆帝見表冊所填19人均年邁多病,惟獨李調(diào)元年富力強,就詢問吏部尚書:“李調(diào)元何事浮躁?”吏部大臣回復:“過于逞能。”乾隆帝一笑置之,詔令李調(diào)元仍為吏部員外郎。是年八月,李調(diào)元升任廣東學政,臨行前為乾隆帝召見,應對中肯,皇帝再三勉勵。乾隆四十六年(1781),他任滿回京復命,乾隆帝又在勤政殿召見,問其廣東總督、巡撫以下官員事。李調(diào)元如實對答,乾隆帝十分滿意。

次日,李調(diào)元即擢任直隸通永兵備道。第二年,李調(diào)元奉旨護送一部《四庫全書》去盛京(今沈陽),因途中遇雨,沾濕黃箱而獲罪,被流放新疆伊犁效力;旋經(jīng)袁守侗搭救,從流放途中召回,發(fā)回原籍,削職為民。他深感仕途坎坷,吉兇莫測,于是絕意仕進。有人勸他設法復職,他以東坡詩詠答說:“便從洛社休官去,猶有閑居二十年。”又在《小西湖看荷》一詩中寫道:“誰開玉鏡瀉天光,占斷人間六月涼。長羨鴛鴦清到底,一生受用藕花香?!边@些詩表明了李調(diào)元與官場決裂、潔身自好、縱情山水的志趣。

傾畢生之力構筑《函?!?/p>

李調(diào)元是清代蜀中一怪才,他在學術文化上的成功決非偶然。這首先要歸結到他的家學淵源,同時也是他個人先天稟賦與后天堅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結果。

李調(diào)元的父親李化楠,號石亭,歷任知縣、府臺同知等,一生力行善事,任上頗有政聲,著有《萬善書稿》、《石亭詩集》、《醒園錄》等書。李調(diào)元受父親影響,自幼愛好讀書,涉獵范圍極廣,凡諸子百家、經(jīng)史子集、詩詞歌賦、天文地理,無所不覽。他利用在吏部任職的機會,飽讀大內(nèi)典籍、御庫秘本,勤奮披閱、抄錄,“于是內(nèi)府秘藏,幾乎家有其書矣”。在任職京師或奉旨外巡期間, 雖不能埋頭讀書,但在“公余之暇,猶手不釋卷”。去職回籍后, 他更是以讀書、寫作為樂,“嘯傲山水,以著述自娛”,與錢塘袁枚、陽湖趙翼、丹徒王文治諸先生齊名,人稱“林下四老”。他深感學海無涯、光陰催人,“念日月之以逝,恐文獻之無征……恐一旦填溝壑,咎將誰歸? ”(同治四年《羅江縣志》卷二十四)他因而廢寢忘食,以苦讀為樂事,無一日之懈。

著作列表

李調(diào)元一生著述極為豐富,按照楊懋修《李雨村先生年譜》統(tǒng)計,一共130種。茲將其主要著述分年列下:

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前完成者:自刻《李太白集》。

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前完成者:輯《蜀雅》三十卷,《易傳燈》四卷,《古文尚書》十卷,《程氏考古編》十卷,《敕文鄭氏書說》一卷,《洪范統(tǒng)一》一卷,《孟子外書》四卷,《續(xù)孟子》二卷,附《伸蒙子》三卷,《大學旁注》一卷,《月令氣候圖說》一卷,《尚書古文考》一卷,《音辨》二卷,《左傳事緯》四卷,《夏小正箋》一卷,《周禮摘箋》五卷,《儀禮古今考》二卷,《禮記補注》四卷,《易古文》二卷,《遺孟子》一卷,《十三經(jīng)注疏錦字》四卷,《左傳官名考》二卷,《春秋三傳比》二卷,《蜀語》一卷,《蜀碑記》十卷,《中麓畫品》一卷,《卍齋巢錄》十卷,《博物要覽》十二卷,《補刻金石存》十五卷,《通俗編》十五卷,《六書分毫》二卷,《古音合》三卷,《蔗尾叢談》、《奇字名》十二卷,《四家選輯》十二卷,《制義科巢記方言藻》二卷, 《墐戶錄》一卷, 《醒園錄》一卷。

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前完成者:《唐史論斷》三卷,《藏海詩話》一卷,《山水純秀全集》一卷,《月波洞中記》一卷,《蜀禱杌》二卷,《翼元》十二卷,《農(nóng)書》三卷,《芻言》三卷,《常談》一卷。

乾隆三十四年(1769)完成者:《江南余載》二卷,《江淮異人錄》二卷,《青溪弄兵錄》一卷,《張氏可書》一卷,《珍席放談》二卷,《鶴山筆錄》一卷,《建炎筆錄》三卷,《辯誣錄》一卷, 附《采石瓜洲記》一卷,《家訓筆錄》一卷,《舊聞正誤》四卷。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完成者: 輯《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上、下共四十卷,《州縣提綱》四卷,《諸蕃志》二卷,《省心雜言》一卷,《三國雜事》一卷,附《三國紀事》一卷,《五國故事》二卷,《東原錄》一卷,《肯綮錄》一卷,《燕魏雜記》一卷,《夾 遺稿》三卷,《龍拿手鑒》三卷, 《雪履齋筆記》一卷,《日聞錄》一卷,《吳中舊事》一卷,《鳴鶴余音》一卷。

乾隆四十六年(1781)以前完成者:《世說新語舊注》一卷,《山海經(jīng)補注》一卷,《莊子闕誤》一卷,《林伐山》二十卷,《古雋》八卷,《謝華啟秀》八卷,《哲匠金桴》五卷,《均藻》四卷, 《譚苑醍醐》八卷,《轉(zhuǎn)注古音略》五卷, 附《古音后語、古音叢目》五卷,《古音獵要》五卷,《古音附錄》一卷,《古音余》五卷,《奇字韻》五卷,《古音駢字》五卷,《古音復字》五卷,《希姓錄》五卷,《墨池璅錄》二卷,《法帖神品目》一卷,《金石古文》十四卷,《古文韻語》一卷,《風雅逸篇》十卷,《古今風謠》一卷,《古今諺》一卷,《麗情》一卷,《燃犀志》二卷,《異魚圖》六卷,《補刻全五代詩》一百卷,《翼莊》一卷,《古今同姓名錄》二卷,《素履子》二卷,《說文篆韻譜》五卷,《古算經(jīng)》一卷,《主客圖》一卷,《蘇氏演義》二卷,《淡墨錄》十六卷,《出口程記》(乾隆四十六年奉旨觀察承德府屬當年秋讞,故有是作紀實)。

上述著作(尚未包括《童山文集》、《童山詩集》),按類別劃分,其中少量是對前人著述的整理,包括??⒆胼嫼涂逃?;大部分則是李調(diào)元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從內(nèi)容看,包羅了歷史、考古、地理、文學、語言學、音韻學、金石學、書畫、農(nóng)學、姓氏學、民俗學等專門領域的研究成果。盡管涉獵范圍廣博,研究內(nèi)容龐雜, 他始終以一絲不茍、刻苦鉆研的精神從事。他刊刻《李太白集》時才22歲,名儒袁守侗看了他寫的序言后,認為其水平不在皇甫謐之下,說:“蜀坊無書, 獨此刻耳?!蓖ㄟ^精衛(wèi)填海般的努力,調(diào)元終于完成了包括150種著述在內(nèi)的學術總構——《函?!罚⒂谇∷氖拍辏?784)全部刊行。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李調(diào)元簡介-李調(diào)元的詩詞名句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