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講、 地形篇:優(yōu)秀將領(lǐng)應遵守的四條職業(yè)道德準則
重點金句解析
孫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敗。
“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國之寶也。”
謀害岳飛的不是秦檜,是趙構(gòu)
這一講是《地形篇》的第三講,這一講我們來講一講將領(lǐng)的“節(jié)操”, 一個將領(lǐng)的職業(yè)操守,一個將領(lǐng)的自我修養(yǎng)。
什么樣的將領(lǐng)才是好將領(lǐng)?他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職業(yè)道德?
答案就一句話: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國之寶也”。
孫子說了四條標準:
第一條“進不求名”, 不因為追求自己的名聲而貿(mào)然進攻或前進。
第二條“退不避罪”, 該撤退時就撤退,不因為會被國君問罪而不退。
選擇進退的標準是什么?有兩個標準:
“唯人是保”, 一切以能保護民眾為標準。
“利合于主”, 一切以符合主君的利益為標準。這是要求將領(lǐng)“無我”,完全的無我,不能考慮自己的利益。
我將之稱為 將領(lǐng)節(jié)操的十六字方針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
對于古代的將領(lǐng)來說,他們要守住這個節(jié)操;對于今天在公司工作的我們來講,也要守住這個節(jié)操。
我用兩個人來講講有關(guān)節(jié)操的案例,一個是岳飛,一個是郭子儀。
大家都知道岳飛是“千古奇冤”。他到底冤不冤呢?他是不是符合《孫子兵法》里這十六字方針講的“國之寶也”呢?
我認為岳飛嚴格來講恐怕不太符合這個要求。
岳飛可能符合十六字方針中的第三句“唯人是保”,保護百姓利益。但不一定符合第四句“利合于主”——符合國君的利益。 而且正是因為不符合第四條,所以他被殺掉了;因為他符合第三條,所以他到今天還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懷念。
“利合于主”是個很微妙的概念,因為國君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不完全相同。
當初岳飛的口號是“打到黃龍府,迎還二帝”,二帝就是兩位被金國俘虜?shù)乃纬实?,宋徽宗和宋欽宗。如果兩位被俘虜?shù)幕实鄱加貋砹?,那將現(xiàn)在的皇帝趙構(gòu)置于何處?
所以北宋的滅亡,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是金國,不是金兀術(shù),而是趙構(gòu)。 因為他本來是沒資格當皇上的,但他現(xiàn)在卻當上了皇上,大權(quán)獨握。
如果金國在軍事上打不過宋國,不用岳飛花力氣打,金國自己可能就把趙構(gòu)的哥哥宋欽宗送回來,從而給他制造一點政治危機。俘虜了敵國的皇上沒有太大用處,因為人家可以另立新君,而送回去反而可以給他添亂。
所以趙構(gòu)最恨的就是“迎還二帝”這個口號, 他后來跟金國簽署和議,不僅不要迎還二帝,還要求金國把這兩個皇帝都扣留住。
宋徽宗和宋欽宗都寫信求趙構(gòu)把他們要回去,說我們回來做一個平民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要。趙構(gòu)就是不搭理,并且他只要求金國送回他的生母韋氏。
所以, 和平是趙構(gòu)定的國策,而岳飛所取得的軍事勝利正是他獲取最好議和條件的時機,他要抓住這個時機簽署和議。 因為如果再打下去也不一定就能收復中原,也許局勢還會反轉(zhuǎn)。這是趙構(gòu)的真實想法。
岳飛所取得的威望以及他對政治的參與欲望,對趙構(gòu)構(gòu)成了巨大威脅,所以他要殺掉岳飛。 要殺岳飛的是趙構(gòu),不是秦檜。秦檜在岳王廟跪了一千年,實在是替趙構(gòu)跪了。
所以“利合于主”的是誰?是秦檜而不是岳飛。 岳飛占了個“唯人是保”,保護民眾;秦檜占了個“利合于主”,他兩人各占這個標準的一半。那如此說來,岳飛到底是一個好將領(lǐng)還是壞將領(lǐng)?
這中間有很微妙的區(qū)別,之前我們說了國君的利益和國家利益并不完全相同。孟子把忠臣分為兩種,一種是事君之臣,他只忠于國君個人;另外一種是社稷之臣,忠于國家百姓。 岳飛能夠成為人民懷念的英雄,就因為他是忠于社稷而不是忠于國君。
郭子儀是如何成為人生贏家的
聽完岳飛的故事,我們會覺得做忠臣和圣人真難,最后總是難以善終。那有沒有修成正果的呢?
我們來講一下郭子儀的故事,他不僅做到了“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然后還能符合自己的利益,整個家族都大富大貴。
郭子儀成功原因有三條:
· 第一, 他本領(lǐng)過人,功勛卓著,是元老級人物;
· 第二, 他對主君不僅毫無二心,而且對皇上從來不防備也不自保而且不怕被冤枉。他認為我的命本來就是皇上給的,皇上隨時想殺就殺了,那不是我應該考慮的問題。這樣一來,皇上還真就對他放心了。
· 第三, 終他一生國家一直就沒太平過,所以他也沒遇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情況。這三個機緣巧合的原因,成就了郭子儀榮華富貴的一生。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做朔方節(jié)度使,在河北打敗了史思明;后來又聯(lián)合回紇部落收復了洛陽和長安,所以他的功勞居于平亂之首,先是被晉升為中書令,之后又被封為汾陽郡王,功績過人。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84歲的高齡才告別戰(zhàn)場,天下因為有他而獲得安寧二十多年。歷史上有這種功績的不止一人, 但是他能夠做到“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攻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歷史上非常少有的情況。
郭子儀建功立業(yè)后權(quán)傾天下,位極人臣,但他坦坦蕩蕩,從來不對皇上設防。 當時有奸臣猜忌他說他要謀反,用計讓皇上召他來,說如果他不來就是謀反,如果他真來了正好把他拿下。郭子儀一分鐘都不耽誤,馬上就去而且不帶任何護衛(wèi),他來了就說我這腦袋本來就是皇上的,皇上要取拿去便是。
皇上的公主嫁給了他的兒子郭曖,有一天兩口子吵架,公主說我爹是皇上,你竟然還敢對我無禮!郭曖回應說皇上算個屁,那是我爹不想做罷了!我爹要想做的話,輪得到你爹嗎?公主氣得馬上就回皇宮向皇上哭訴,把這大逆不道的話轉(zhuǎn)告給了皇上。
這種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滅門的死罪。 但是郭子儀聽說了這個荒唐事之后,馬上進宮謝罪,結(jié)果皇上說,哎呀小孩子家吵架亂說而已,咱們管他干嗎?最后郭子儀回去把兒子打了一頓,這事就過去了。通過這件事就可見皇上對他的信任。
本講小結(jié)
總結(jié)一下我們說的“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的十六字方針,我認為這十六個字既符合古代的將領(lǐng),也對我們今天職場人的職業(yè)道德有啟發(fā),主要有兩點:
第一,利合于主,強調(diào)你要始終站在老板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我們往往不能做到這一點。
我曾經(jīng)請過日本的管理顧問給我們公司做培訓,他特別講了豐田的生產(chǎn)方式,強調(diào)你始終要站在比你現(xiàn)在的職位高兩級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你始終把自己當成公司的老板,能夠站在老板的立場來思考和做事,這是第一個職業(yè)操守。
第二個,“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當領(lǐng)導亂指揮的時候,比如說給我們定一些根本完不成的指標,那怎么辦呢?兵法上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如果在獨自做事的時候面對很大的風險怎么辦呢?答案就是“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我曾經(jīng)跟兩個不同公司的人聊天,他們跟我說過同樣一句話,叫努力工作,等待被開除。
我覺得這句話跟郭子儀的態(tài)度是完全一致的。郭子儀總說我的命就是皇上的,什么時候皇上愛拿就拿去。而職場人在公司工作,你不應該考慮能不能拿到獎金或什么時候能升職。你應該考慮的就是努力工作,等待被開除。
好,我們這一講就講到這兒,下一講我們講《孫子兵法》里面著名的四個字,知彼知己。
劃重點
好將領(lǐng)的四條標準: 1.“進不求名”,不因為追求自己的名聲而貿(mào)然進攻或前進。 2.“退不避罪”,該撤退時就撤退,不因為會被國君問罪而不退。 3.“唯人是保”,一切以能保護民眾為標準。 4.“利合于主”,一切以符合主君的利益為標準,不考慮自己的利益。
關(guān)鍵詞: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