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 成語名稱
- 悠然自得
- 成語拼音
- yōu rán zì dé
- 成語簡拼
- yrzd
- 成語意思
- 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nèi)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 成語出處
- 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dd>
- 成語例子
- 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鬢之間,皆有喜色。”
- 近義詞
- 泰然自若
- 反義詞
- 若有所失
- 成語繁體
- 悠然自得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得,不能讀作“dě”。
- 成語辨形
- 悠,不能寫作“優(yōu)”或“攸”。
- 成語辨析
- 悠然自得和“泰然自若”都有毫不慌張不變常態(tài)的意思;但“泰然自若”多形容在緊急情況下;鎮(zhèn)定、從容不慌張的神情;而悠然自得形容在平常的狀況下悠閑、舒適、不緊張的神情。
- 英文翻譯
- be careful and content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