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 撥亂反正
- 成語名稱
- 撥亂反正
- 成語拼音
- bō luàn fǎn zhèng
- 成語簡拼
- blfz
- 成語意思
- 撥:治理;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dd>
- 成語例子
- 今天運將轉(zhuǎn),不過數(shù)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二)
- 近義詞
- 撥云見天 旋轉(zhuǎn)乾坤
- 反義詞
- 離經(jīng)背道 每況愈下
- 成語繁體
- 撥亂反正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糾正比較重大的錯誤
- 成語結(jié)構
- 聯(lián)合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撥,不能讀作“bá”。
- 成語辨形
- 撥,不能寫作“拔”。
- 成語辨析
- 英文翻譯
- put down rebellion and restore order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玩魔方
- 成語故事
- 封建社會為了鞏固其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定一些禮教,儒家代表孔子提倡禮治,要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遵守禮制,安于其位,秦末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嚴重沖擊了封建禮教,漢朝建立后,命人重修禮儀以正君臣之位,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