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 bì guàn |
jiān shù kǒu |
biàn niào huí |
zhé jìng shǒu |
晨必盥 |
兼漱口 |
便溺回 |
輒凈手 |
關鍵詞:弟子規(guī)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句也是生活的小事,早上起來以后必定先要盥洗,漱口、刷牙、洗臉、上洗手間,洗手間上完之后回來要洗手,這些都是衛(wèi)生的習慣。衛(wèi)生習慣從小養(yǎng)成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身體能夠健康,這也是對父母的孝順,因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有健康的身體也能夠為社會很好的工作。這句話它有引申的意思,會學的人看到這一句他就會聯(lián)想到進德修業(yè)方面,“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講的是我們要清潔,要洗清不干凈的這些東西。要知道對我們的身體我們要講究清潔,對心理?我們往往重視生理而忽略心理。心里面有很多骯臟的東西、不干凈的東西,我們有沒有常常去清洗?什么東西是污染我們的心理?追求于聲色犬馬的享受、追求欲望的滿足、角逐于名利場中,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是對內(nèi)心的污染,它都是內(nèi)心的毒素,讓我們的本性本善受到蒙蔽。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本性,而對于那些不良的、不好的習性要把它去除。要知道人的快樂不是從外在的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的享受得來的,那些享受、那些欲望的滿足僅僅是外在的刺激,它不能讓人真正得到持久的快樂。什么樣子才叫真正的快樂?《論語學而篇》第一句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喜悅,這個喜悅不是外來的,是內(nèi)心里面不斷的涌出來的喜悅。怎么樣得到?學而時習之,學的是圣賢的教誨,把圣賢的教誨努力的去落實、去實習,這樣愈學愈快樂。
孔子的學生顏回他的生活非常貧苦。孔子在《論語》里面就說過,說顏回“簞食瓢飲”,吃飯的時候沒有飯碗,拿個竹子做的簍來當作飯碗,喝水連杯子都沒有,拿個葫蘆瓢來舀水喝,“居陋巷”,生活在非常簡陋的巷子里面,孔子說“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別人在顏回的那個境界里生活,都不知是多么憂慮,為什么他憂慮?因為他有欲求,他以為快樂是欲望得到滿足。而真正顏回知道欲望不是快樂的源泉,欲望是煩惱的源泉,有欲皆苦,苦怎么來的?因為有欲望;“無欲則剛”,一個人沒有欲望他就剛強,而能夠在圣賢的學問里面去追求,像顏回那樣子,他就能夠不改其樂。他不愿意改變他的生活,因為知道生活再苦都是外在的,內(nèi)心里實在是太快樂了,這叫做法樂,沒有真正入到圣賢學問當中這是體會不出來。這個事情就像人喝水一樣,這個水的溫度只有自己喝了才能夠了解是什么樣子的,要沒有喝這水,別人告訴你這水溫度是什么樣子,怎么樣形容都形容不到位,還得自己喝一口你才知道這個水的溫度是多少、是什么樣的感覺。所以看到這句,我們就要懂得把心里的那些貪欲掃除干凈、清洗干凈,讓我們的本性彰顯出來,那才是快樂的源泉。圣賢人告訴我們,君子“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不管你是什么樣的家境、什么樣的身分,富貴的也好,貧賤的也好,你統(tǒng)統(tǒng)能得到君子之樂,只要你認真的來學習圣賢教育,落實圣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