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作者:佚名 全集:弟子規(guī) 來源:網(wǎng)絡 [挑錯/完善]

fán qǔ yǔ

guì fēn xiǎo

yǔ yí duō

qǔ yí shǎo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關鍵詞:弟子規(guī)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這一條也跟我們切身生活,有相當大的關聯(lián)性。從最接近的日常三餐,吃飯的時候,我也曾經(jīng)這樣問學生:碰到你喜歡吃的菜,會不會一直往自己的碗里裝?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會說:會。為什麼?他想到的只有自己,他覺得今天的菜很好吃。爺爺奶奶也說:好,那你盡量吃。小朋友從小沒有人教,他就知道:我只要喜歡,我就可以多拿,我就可以多吃。殊不知,這樣給他樹立了很不好的習慣,他不懂得我們在取拿之間,我們要觀察周遭是不是別人沒有用到,別人沒有吃到?因為小朋友現(xiàn)在每一家每一戶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就是一塊瑰寶一樣,像寶物一樣,所以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從小他要吃的,他要用的,全部都滿足他的欲望。

  所以在這一條,我們看到周遭現(xiàn)在的人,對於取舍方面,往往不懂得人與人之間要講義。「貴分曉」,就是說你在取與當中,你在拿還有施與的時候,你必須要明白個中的道理。什麼道理?取用當中要講到這個「義」字。為什麼要講義?如果你今天很自私,只有自利,你就不懂得還有別人。我們要曉得,如果你都自私自利,別人也是自私自利,這個社會會變成怎樣的社會?一定是你爭我奪的社會。所以我們看到現(xiàn)前的社會,我們也曉得這一條很多人不曉得。不曉得從小就要告誡子女,要養(yǎng)成多給與,少取用,少為自己而取用。

  所以這里講到『與宜多,取宜少』?!概c」就是給與,給與別人要多一點,自己占有少一點,自己不要有占有的心。所以我們看到第二十九條,我們就想到人要有布施的心,當你面對很多種的物品或者錢財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第一個就能分辨我可不可以拿?我拿了以後會有哪些後果?首先我們要建立這樣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曉得在社會上,從事一些比較特殊行業(yè)的這些人,往往會有很多人巴結,會有很多人送禮,甚至於走後門。當你看到有很多錢財橫亙在你前面的時候,這就是考驗我們廉潔之心,我們的操守。

  所以,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跟小人之間的差別,就在義跟利而已。講義的人,他會覺得我取用當中,我是不是得宜?是不是對的?如果不對的話,當然不能取。所以,這里從小我們?nèi)绾蝸斫逃优?有一個朋友他很善於教育自己的子女,從小他對子女的教導,譬如說吃餅乾,吃水果。他就講四個孩子當中,一包里頭一個人只能吃兩片,不能多。所以小孩從很小,他拿著餅乾不是自己拿著一包。跟我們現(xiàn)在看起來,有很多小孩父母給他就是一包,他獨享,分給別人不愿意,因為從小就沒有這種給與得多,自己取用得少,沒有這樣的觀念。這個朋友,他從小朋友很小,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教他。

  水果如要削皮的,就教他怎麼削,削了之後他可以多吃一片。為什麼可以多吃?因為他多付出了勞力。所以他說他們家的小孩,從小就養(yǎng)成吃東西一定是均等。對待別人也是一樣,不敢多取。如果有剩下,一定是再把它封起來。做父母的也沒有比較疼愛哪一個,誰要求多吃一片就給他。當然這些孩子有這麼良好的父母教誨,長大也都很有成就。

  所以有很多生活的小細節(jié),生活的這種規(guī)范,從小父母就要讓他建立起正確的觀念。我們也曉得,施與愈多,你所得到也愈多。所以古人有句話說:舍得愈多,所得的也愈多,你得福更多。所以,舍得、舍得,舍了就得。為什麼?當你在施舍當中,你就跟人家建立結交了很多善緣。如果將來你有困難,這些朋友肯定也會幫助你,也會回饋於你。所以此地也講到,當我們心胸能開闊的時候,我們給與的更多,我們所獲得的相對也會更多。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