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作者:佚名 全集:中庸 來源:網(wǎng)絡 [挑錯/完善]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關鍵詞:中庸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這就是修到內(nèi)圣之學,就是做功夫、得道的境界,你要各種知識了解了,各種修行的方法懂了,所以要博學。這個博學是什么都要無所不知,要書讀得多。光是知識淵博了,不研究不行的,要考慮、要慎思。所以禪宗后來講“參”,真正的參就是慎思,擇善而固執(zhí)。所以要博學,必須要博學;必須要博學以后,光是知識很淵博,那就變成我們經(jīng)常笑過去有些人書讀得很多,照學問搬字,一問就曉得。有幾位老朋友,現(xiàn)在都過世了,大家朋友里邊有一個事情忘記了,不曉得在那一本書上,找不出來:哎,找那個書柜,找那個書柜去!某某人、某一位老師書讀得多,叫做活的書柜,一問他哪一本書上,他可以馬上答復你:哦,這是黑格爾的某一個版子、第幾頁,他都講得出來;中國書,哪一本書、哪一章、哪一段他都講得出來;非常博學。但是他自己的見解呢?沒有。沒有自己的見解;記憶力特強。所以記憶力很強,悟力等于沒有。換句話后腦長得很大,前腦大概太小,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要博學之,要審問之,要參究。參究以后,要慎思之,仔細研究。我們把審問同慎思合起來往往叫做審思,就是參究。研究以后還要明辨之,對與不對,不管是圣人之言,也有對,也有不對。不對的在哪里?他當時在某一個環(huán)境對某一個人講的,并不是一定是萬古不變的名言。假設他換成現(xiàn)代的,再對別人來講,他又變了。并不是他有所變動,他因時因地有所變動,這些地方都要明辨。

  然后,經(jīng)過上面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以后,確定了真理——篤行之。就是依此來修行,依一個方法來做,才能夠達到誠的境界,誠的境界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所以下面要極力鼓勵學問,學問就是才能的養(yǎng)成。誠的境界是德業(yè)的養(yǎng)成、內(nèi)圣道德的養(yǎng)成。有德無才能,照樣不能做事。假使一個人非常聰明、有才能,沒有內(nèi)養(yǎng)的德性是不能用的,連他自己都靠不住啊!所以才學、知識越高的人越不可靠,因為他沒有一個東西,“不誠無物”,中心沒有個東西。中心有了這個東西、有這個學問,就對了。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