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梢再澨斓刂瑒t可以與天地參矣。
關(guān)鍵詞:中庸
中國文化講人生的價值,所以剛才講,我說有許多朋友活了一輩子沒有人生觀的。媽媽、爸爸生你,你活在世界上做一個什么東西嘛!所以,常常有人說罵人:你是什么東西?我也碰到過人家說:哎,你是什么東西?我說我也不曉得我是什么東西!真不曉得!不曉得你們諸位曉不曉得自己是什么東西?要曉得自己是什么,就曉得人生觀,那就“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你可以跟上帝兩個并行,可以跟佛兩個并坐。人的價值要到這個境界,就是叫做圣人。實際上做圣人之道,先要做到至誠,修養(yǎng)到了至誠。“唯天下至誠”,你到達了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你智慧開了,一通百通。禪宗后來就是這個路線。所以一悟了以后啊,一悟千悟,無所不知。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人性、物性就搞清楚了。所以明心見性,要怎么做到明心見性?沒有定力、定力不夠不行的,必須要定。定而后得慧,天下之至誠,才能盡其性。所以打坐是修定的一種方法之一,并不是說打坐同禪宗、同悟道、同誠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有關(guān)聯(lián),但是它并不是天經(jīng)地義的,非走這個路子不可,不一定,也可以明誠。有人不打坐,一下就悟了,悟了以后再修,一樣到。
所謂“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把自己明心見性明白了,才能夠一切眾生就是都清楚了。所以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你無有不知的。他就能夠知人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人性統(tǒng)統(tǒng)了解了,宇宙萬有的物理之性都清楚了。釋迦牟尼佛走的就是這個路線,他從菩提樹下悟道以后,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事情他都清楚了,所以“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所以把人性弄清楚、徹底大徹大悟以后,物理世界的宇宙的來源都搞清楚了。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到了這個時候,幫忙了天地。這個宇宙有缺點,人悟道修養(yǎng)到了這個地方,那就是道家所講的“宇宙在手,萬化由心”,整個的宇宙把握在自己手里。不但個人的生命,宇宙的生命、一切的變化、造化,宇宙的整個的造化,操縱在自己的念頭中,操縱在自己的心靈中。所以道家所謂講“宇宙在手,萬化由心”,可以起變化作用。所以儒家不向人比的,人力的這一方面講。儒家的好處,他只向人道最平凡的路上去引導。做到了一個真正平凡到極點的很誠懇的平凡人,就是最高明的圣人境界。所以說盡物之性以后,可以贊天地之化育。這個天地生長萬物,萬物都在宇宙的懷抱中。宇宙天地生化了萬有、養(yǎng)育了萬有、教育了萬有、保護了萬有,它沒有要求什么回去。他說人到達了這個境界,可以贊助天地之化育。人這個是所謂拿佛家的名詞來講就是功德,悟道以后有他的功德了。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最后功德圓滿,就是佛家的諸行圓滿。你看拿佛學來比較,自誠明、明誠,覺性、證得菩提、自覺覺他。下面,所謂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功德圓滿,福德也圓滿;福德圓滿呢,可以與天地參矣,此所謂如來。不生不滅,與天地長存。所以中庸這個境界是偉大得不得了,平凡得不得了!任何人可以做到的。我們之所以沒有做到,就因為自己不肯平凡,大家要振作自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