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關(guān)鍵詞:中庸
他說,《詩經(jīng)》上說,我的胸襟里頭,一個人胸襟修養(yǎng)“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明鏡也非臺“,明德就是道德的。“不大聲以色”,用不著大聲如何去叫,說法、教化、演講,更不要用態(tài)度來表示,換句話更不要罵人去了,只要自己那里一定。
那么,這個《詩經(jīng)》孔子的解釋:“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教育到達(dá)了用視聽教育,就是聲色化民,已經(jīng)到了最末代了,文化最末的時候,只好用視聽。他說知識的傳播這可以,知識的傳播當(dāng)然視聽可以。真的內(nèi)養(yǎng),所謂中庸之道、至誠之道,這個道這個東西,不是聲色視聽所能夠表達(dá)得出來的。他是無形象、無音聲,你怎么表達(dá)?無所在,你怎么去表達(dá)?無所不在,哪里都摸不見的,你怎么表達(dá)?所以孔子說:“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就是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