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勸學篇·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

作者:曾國藩 全集:曾國藩家書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廿二日,寄去書函,諒已收到。項接四弟信,謂前信小注中,誤寫二字,其詩此即付還,今亦忘其所吳語何矣。諸弟寫信,總云倉忙,六弟去年曾言南城寄信之難,每次至撫院齋奏廳打聽云云,是何其蠢也?靜坐書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信,何必打聽聽差行期而后動筆哉?或送至提塘,或送至岱云家,皆萬無一失。何必問了無涉之齋奏廳哉?若弟等倉忙,則兄之倉忙,殆過十倍,將終歲無一字寄家矣。

送王五詩第二首,弟不能解,數千里致書來問,此極虛心,余得信甚喜;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茲另紙寫明寄口。家塾讀書,余明知非諸弟所甚愿,然近處實無名師可從。省城如陳堯農、羅羅山,皆可謂名師,而六弟、九弟,又不善求益;且住省二年,詩文與字,皆無大長進。如今我雖欲再言,堂上大人亦必不肯聽。不如安分耐煩,寂處里斗,無師無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此則我之所期于諸弟者也。

昔婺源汪雙池先生,一貧如洗,三十以前,以窯上為人傭工碗。三十以后,讀書訓蒙,到老終身不應科舉,卒著收百余卷,為本朝有數名儒,彼何嘗有師友哉?又何嘗出里閭?余所望于諸弟者,如是而已,然總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買筆付回,須待公車歸,乃可帶回,大約府試、院試可待用,懸試則趕不到也。諸弟在家作若能按月付至京,則余請樹堂隨到隨改,不過兩月,家中又可收到。書不詳盡,余俟續(xù)縣。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關鍵詞:曾國藩家書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勸學篇·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