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十一首)
薤白湯
治產(chǎn)后胸中煩熱逆氣方。
薤白 半夏 甘草 人參 知母(各二兩) 石膏(四兩) 栝蔞根(三兩) 麥門冬 (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熱甚即加石膏、知母各一兩。
竹根湯
治產(chǎn)后虛煩方。
甘竹根細(xì)切一斗五升,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去滓,納小麥二升,大棗二十枚,復(fù)煮麥?zhǔn)烊姆?,納甘草一兩,麥門冬一升,湯成去滓,服五合,不瘥更服取瘥。短氣亦服之。
人參當(dāng)歸湯
治產(chǎn)后煩悶不安方。
人參 當(dāng)歸 麥門冬 干地黃 桂心(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粳米(一升) 芍藥(四兩) 淡竹葉(三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及米,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煩悶不安者,當(dāng)取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甚良。
甘竹茹湯
治產(chǎn)后內(nèi)虛、煩熱短氣方。
甘竹茹(一升)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一兩) 黃芩(三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知母湯
治產(chǎn)后乍寒乍熱,通身溫壯,胸心煩悶方。
知母(三兩) 芍藥 黃芩(各二兩) 桂心 甘草(各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一方不用桂心加生地。
竹葉湯
治產(chǎn)后心中煩悶不解方。
生淡竹葉 麥門冬(各一升) 甘草(二兩) 生姜 茯苓(各三兩) 大棗(十四枚)小麥 (五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竹葉、小麥,取八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心中虛悸者,加人參二兩。其人食少無谷氣者,加粳米五合。氣逆者加半夏二兩。
淡竹茹湯
治產(chǎn)后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方。
生淡竹茹(一升) 麥門冬 小麥(各五合) 甘草(一兩) 生姜(三兩,《產(chǎn)寶》用干葛)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麥,取八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若有人參入一兩,若無人參,納茯苓一兩半亦佳。人參、茯苓皆治心煩悶及心虛驚悸,安定精神,有則為良,無自根據(jù)方服一劑,不瘥更作。若氣逆者加半夏二兩。
赤小豆散
治產(chǎn)后虛煩,不能食,虛滿方。
赤小豆三七枚,燒作末,以冷水和,頓服之良。
蒲黃散
治產(chǎn)后煩悶方。
蒲黃以東流水和方寸匕,服極良。
蜀漆湯
治產(chǎn)后虛熱往來,心胸?zé)M,骨節(jié)疼痛及頭痛壯熱,晡時(shí)輒甚,又如微瘧方。
蜀漆葉 桂心 甘草 黃芩(各一兩) 黃 (五兩) 知母 芍藥(各二兩) 生地黃(一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治寒熱不傷人。
芍藥湯
治產(chǎn)后虛熱頭痛方。
白芍藥 干地黃 牡蠣(各五兩) 桂心(三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此湯不傷損人,無毒,亦治腹中拘急痛。若通身發(fā)熱,加黃芩二兩。
關(guān)鍵詞: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