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卷一百十三

作者:蘇軾 全集:蘇軾集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內制批答七十六首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外郡不許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覽表具之。卿以應務之才,居本兵之地。綏靜中外,人無間言。何疑上章,欲求去位。未喻厥意,聞之憮然。夫榮親莫大于功名,養(yǎng)志不專于甘旨。而況魏闕之下,父母之邦。退食問安,孰便于此?勉循其舊,以卒輔予。

【賜安燾乞外郡不允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省表具之。夫事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而況艱難之際,一日萬幾。冰淵之懼,當務同濟。卿練達兵要,灼知邊情。寄托之深,義難引去。亟求自便,朕何賴焉。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劉摯辭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覽表具之。道有行藏,時有用舍。歲不我與,難以智求。道之將行,豈容力避。大言大利,固當安而受之;小行小廉,非所望于卿者。成命不再,可無復辭。

【賜劉摯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省表具之。政如農耕,以既獲為能事;言如藥石,以愈疾為成功。若耕不獲,疾不愈,朕何望焉。所以用卿者,非以富貴卿也。勉卒成業(yè),何以辭為。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無羨于功名,而有厭于富貴。其所以忘身徇國,舍逸就勞者,豈有求而然哉。凡以先帝之恩,生民之故也。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淵。光景不陳,而草木自遂。去就之際,損益非輕。昔西伯善養(yǎng)老,而太公自至。魯穆公無人子思之側,而長者去之。卿自為謀則善矣,獨不為朝廷惜乎?藥餌有間,時游廟堂。家居之樂,何以異此。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朕修身以承六圣,虛己以聽四輔。而法度未定,陰陽未和,民未樂生,吏未稱職。中夜以思,方食而嘆。雖不敢以事諉元老,實望其以身率百官。卿猶未即于安,孰敢不盡其力。此圣母沖人之本意,而天下有識之所望也。昔唐太宗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于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安之際,不能用裴度于未病。治亂之效,于斯可見。朕意如此,卿其少安。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許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才全而德備,積厚而施博。明亮篤誠,坐屈群策。既以天下公議而用于此矣,豈以卿之私意而聽其去哉。水旱之災,不德所召。卿當助我,求所以消復之道,不當求去我也?!对姟凡辉坪酰骸按蠓蚓?,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棄爾成?!泵闼钾事?,以答民望。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用賢之功,必要之久遠。日計不足,歲計有余。朕之用卿,期于百姓之既富;卿之自信,亦豈一日而成功。常之災,天以警朕。夙夜祗懼,與卿同之。朕若歸過于股肱,何以答天戒;卿若釋政而安逸,何以塞民言。各思其憂,少安厥位。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卿以方聞之舉,擢自厚陵。禁林之選,用于神考。逮受顧命,弼予沖人。義既同于戚休,身豈輕于出處。遽欲引去,聞之惻然。姑安厥常,以助予治。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祥除之初,念我圣祖。所與共政,不忘舊人。而卿博學多聞,通練古今。小心畏慎,不見過失。力求引去,為之惘然。勉留輔予,益祗厥服。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皇帝御正殿復常膳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朕即位二年,水旱繼作。致災之故,實惟沖人。既延及于無辜,復貽憂于文母。是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實欲深念厥咎,豈徒見之空言。而雨不崇朝,農猶告病。欲徇來請,惕然未寧。其一乃心,勉正厥事。毋重朕之不德,以答天之深戒。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zhí)侍髲统I挪辉S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旱之罰,自冬及夏。天之降災,如此其久。則夫致災之道,豈一日而然哉。雖力行罪己之文,尚恐非應天之實。而卿等以膚寸之澤,遽欲即安,覽之惕然,未敢自赦。其交修不逮,務盡厥誠。期茲歲于有秋,雖復常其未晚。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五表請皇帝御正殿復常膳允批答(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朕以寡昧,膺受多福。常欲損上益下,畏天之威。矧茲旱災,咎在不德。而卿等以雨澤既至,封章屢上,勉從其意,甚愧于中。夫天之有風雨雷霆,猶朕之有號令賞罰。朕不修明其事,何以責應于天。永思其終,無忘納誨。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五表請?zhí)侍髲统I旁S批答(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德積無素。民罹其災。精誠莫通,禱不時應。雖蒙膏澤之報,僅救焦枯之余,勉徇來章,猶虞后患。其謹視盜賊,勤恤流亡。益務交修,以裨不逮。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一日)】

先王之禮樂,因情而立文。君子之哀樂,自中而形外。夫有莫大之戚,則有無窮之悲。先皇帝天覆四方,子養(yǎng)萬物。至今窮發(fā)之表,尚余流涕之民。而況宮庭之間,母子之愛,粗畢三年之制,遂講八音之和。所未忍聞,非不欲作。卿等謹于率禮,篤于愛君,徒欲及舉舊章,顧未深明吾意。三復太息,難于黽從。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一日)】

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jié)。故礻覃而不樂,古人非以求名;琴不成聲,君子以為知禮。朕以宗廟之重,勉蹈先帝之余。履其位惕然而自驚,用其物潸焉而出涕。未報昊天罔極之德,常懷終身不忘之憂。欲從眾言,亟舉備樂。而金石絲竹,乃凄耳之聲;干戚羽旄,皆泫目之具。哀既未泯,樂何從生。再閱來章,徒增感慕。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二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四日)】

遏密之制,雖盡于三年;追懷之私,豈論于歲月。金石在御,惻然未寧。吾不以一身之憂,廢天下之樂。今施之郊廟,用之軍旅。州閭之會,弦歌相聞。獨盡余哀,止于中禁。以為于義未害,是故行之不疑。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二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四日)】

朕少遭閔兇。僅畢祥礻覃。雖俯就企及,非以過制為賢;而創(chuàng)巨痛深,不能以禮自克。觀過其黨,圣人許之?!抖Y》曰:“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誠重違國老之忠告,姑欲盡人子之至情。

【賜太師文彥博等請?zhí)侍笫軆缘诙聿辉S批答(元二年六月四日)】

吾聞圣人以天下為憂,未聞以位號為樂也。損己裕物,畏天檢身。此吾平日之本心,非獨遇災而一發(fā)也。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卿等以是輔我,顧不美哉。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九日)】

吾之本性,以清凈寂寞為樂。雖在平日,無游觀聲技之念。矧艱難之后,哀疚之余。中夜以興,方食而嘆。將不堪其憂者,豈有意于樂哉。雖欲勉從,未能自克。忠告屢卻,愧嘆兼深。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二年六月九日)】

鐘鼓以導和,羽龠以飾喜。譬之飲食之節(jié),適于口體之宜。今衰麻之除,莫敢愈制;而琴瑟之御,則有未安。卿等忠誠確然,開喻至矣。惟反求諸心而弗得,故欲行其言而未能。推之人情,當識朕意。

【賜太師文彥博等上第三表請?zhí)侍笫軆栽S批答(元二年六月九日)】

吾上順帝則,下酌民言。處以無心,期于寡過。卿等以為協(xié)氣既應,群謀僉同。若固違典禮之常,恐莫慰天人之望。遇災而懼,昔者非以為謙。聞義則遷,吾亦豈敢自必。勉從故事,以副嘉言。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十二日)】

士有品目,定于僉言。置之廟堂,蔽自朕志。豈有僉言既穆,朕志不移。而用過謙之詞,反已成之命。亟服乃事,宜無復云。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十二日)】

為國不患于無人,有人而不用之為患;事君非難于辭寵,居寵而無愧之為難。吾之用卿,計已守矣。卿之自信,又何疑哉。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覽表具之。論材考德,圣人所以公天下;難進易退,君子所以善一身。權之以義,孰為輕重。訓兵論將,威懷戎狄。卿以是事上,豈不賢于逡巡退避也哉。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覽表具之。德稱其服,臣主俱榮;食浮于人,上下交病。朕之為天下慮,甚于卿之自為謀也。思而后行,有出無反。成命不再,卿毋復辭。

【賜新除檢校太尉守司空依前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韓絳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二】年七月七日)

國家尊異耆老,砥礪廉隅。凡致為臣,必厚其禮。而況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身任安危,位兼將相。永惟三宗眷遇之重,宜極一品褒崇之榮。成命既孚,僉言惟允。宜從中外之望,罔徇謙沖之私。

【賜韓絳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二年七月七日)】

朕惟老成人,雖或謝事。耄期稱道,終不忘君。其在丘園,豈殊廊廟。嘉猷入告,卿其不易此心。大事就訪,朕亦敢忘斯義。命秩之數,典冊之文,不如此無以慰朕心而答民望。國有常典,卿毋復辭。

【賜太師文彥博辭免不拜恩命許批答(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卿義重股肱,望隆堂陛。陛廉遠則堂皇峻,股肱逸而元首安。故出異恩,特鐫苛禮。而卿深執(zhí)恭巽,力守典刑。確然自陳,義不可奪。勉從其意,愧嘆于中。

【賜太師文彥博辭免不拜恩命許批答(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朕優(yōu)禮師傅,達德齒之尊,以亟拜為可略,古之道也。卿謹嚴朝廷,明君臣之分,以不拜為未安,禮之節(jié)也。道并行而不悖,義有重而難移。勉循所陳,不忘嘉嘆。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孔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夫以圣人,猶待三年而后成功,況其下者。今卿助我為治,自以為既成矣乎,其未也?譬如玉人雕琢玉,中道而易之,豈復成器哉!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古者君臣之間,率常千載一遇。今圣母在位,正身虛己,仰成輔弼。雖疏遠小臣,猶欲畢命自效,而卿乃以小疾求去,縱無意于功名,獨不惜此時乎?勉卒乃事,使百姓富足,四夷安。然后謝事歸老,豈不臣主俱榮哉!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除一外任不許批答(元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夫以才御物,才有盡而物無窮;以道應物,道無窮而物有盡。凡今之患,所乏非才。以卿篤于愛君,必能建長久之策;澹然無我,可以寄枉直之權。二年于茲,百度惟正。事既就緒,民亦小康。至于微疾之屢攻,此亦高年之常理。卿其良食自輔,為國少安。譬如止水之在,豈復勞心于鑒物。心且不勞,而況于力乎!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除一外任不許批答(元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朕以天下之大,知為君之難。有朽索馭六馬之憂,有抱火措積薪之懼。正賴多士,協(xié)于一心。朝夕以思,彌縫其闕。凡今中外執(zhí)事膂力之畢陳,視吾一二老臣進退以為節(jié)。卿若無事而引去,人將相顧以自疑。而況邊鄙未寧,兵民多故。而予左右之老,先自求于便安。則夫疏遠之臣,何以責其盡瘁。勉輔不逮,期于有成。

【賜宰相呂公著辭免不拜恩命允批答(元二年九月一日)】

卿執(zhí)德惟一,守禮不回。不以坐論為安,而以拜上為泰。使朕不盡養(yǎng)老之意,而卿得畏威之道。勉從其志,嘉嘆不忘。

【賜宰相呂公著辭免不拜恩命允批答(元二年九月一日)】

君之視臣,譬之手足。方責其大,不強所難。而卿深執(zhí)謙恭,力求避免。深惟孔子事君盡禮之義,曲從其請,以儆惰偷。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二年九月八日)】

省表具之。卿之求去蓋數矣,言不為不切,而朕終莫之從;朕之留卿亦至矣,禮不為不盡,而卿終莫之亮。君臣之際,情不相喻,朕甚疑之。夫樂丘園而厭軒冕,亦古人之一節(jié),而非圣賢之高致;尊耆老以重朝廷,蓋天下之大計,而非沖人之私欲。與其使朕屈公議以從卿,曷若卿少貶其私意以徇天下乎?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二年九月八日)】

覽表具之。卿之所以欲去者二:疲于朝會,勞于應物,一也;功成身退,欲享其樂,二也。而吾之所以必留者三:卿以英杰之資,開物成務,世不可闕,一也;弼亮四朝,更涉變故,謀無遺策,二也;名冠天下,進退之間,為國休戚,三也。吾方盡養(yǎng)老之道,隆禮以優(yōu)賢,廟堂之上,猶有足樂。則夫卿之欲去者可回,而吾之必留者,蓋不可易也。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九月十一日)】

覽表具之。為君難,為臣不易。非吾推誠無疑,不能起卿于安佚;非卿忘身徇國,不能從我于艱難。召用之初,中外相慶。紳莫不競勸,父老至于涕流。中道而歸,其義安在?宜思一身之樂,輕于社稷;毋使庶人之議,及于朝廷。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二年九月十一日)】

省表具之。君子安身崇德,如山岳之鎮(zhèn);開物成務,如江河之流。若山岳之鎮(zhèn),動搖不安,江河之流,行止自便,則物將交病,人亦何觀。朕之望卿,無以異此。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省表具之。古者世臣,譬之喬木?;涀怨鞍?,至于棟梁。杰然群材之中,夫豈一日之力。卿擢自仁祖,迨茲四朝;光輔朕躬,允有一德。不獨卿無心而事自定,抑亦民既信而功易成。方今布在朝廷,豈無豪杰之士。猶當養(yǎng)以歲月,待其德望之隆。卿雖欲歸,勢未可去。宜安厥位,以副朕心。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覽表具之。卿三世將相,一時蓍龜。不求備以取人,則房喬之比;其經遠而無競,有謝安之風。用能寧輯我家,靖共爾位。政在元老,人無異詞。胡為厭事而求歸,不復為國之長慮。方今官冗財匱,歲艱民貧。天步雖安,國是未定。若方勤于樸斫,而遽易于工師。人其謂何,勢必不可。告老之請,吾未欲聞。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覽表具之。難進易退,固君子之常節(jié);久勞思逸,亦老者之至情。然心存社稷,則常節(jié)為輕;身系安危,則至情可奪。惟卿體國,豈待多言。茍大義之未安,雖百請而何益。宜安厥位,勿復此辭。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覽表具之。宰相不自用,人主不自為。予欲識人物之忠邪,故以卿為水鏡;予欲知利害之輕重,故以卿為權衡。茍明此心,雖老猶壯。與其輕去軒冕,獨善其身;孰若優(yōu)游廟堂,兼享其樂。益敦此義,勿復有云。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劉摯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卿蹈道深遠,守節(jié)淳固。雖不留于儻來之物,而有志于行可之仕。樂告以善,勇于取為。進不求當世之名,退不叛平生之學。未嘗為枉尺直尋之事,夫豈有見得忘義之嫌哉!毋復過辭,往踐乃事。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劉摯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朕纘服之初,卿言責是任。歷陳治道之要,以立太平之基。朕欲行其言,遂授以政。歲月未幾,紀綱略陳。欲究觀心術之微,宜擢居政本之地。茍無愧于允蹈,豈不賢于力辭。往服官箴,勿違朕命。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志大有遠略,器博無近用。以卿忠義開濟,何施不宜。今以次遷,何足辭也。益堅無倦之意,以觀可久之業(yè)。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陛簾之增,所以隆堂奧;位次有敘,所以尊朝廷。朕既樂得于英才,復以時而遷用。庶幾華國,非以寵卿。祗率厥常,毋廢朕命。

【賜新除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覽表具之。夫有烏獲之力,然后可以付千鈞;有和、扁之功,然后可以寄死生。故宰相之任,非所以寵人臣也。無其德而當之為不智,有其材而辭之為不仁。若卿之才德,亦可謂稱矣。往思其憂,以稱天下之望。

【賜新除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覽表具之。吾聞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雖圣人復起,不易斯言。卿將書之紳,銘之盤盂,以為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歟?則今茲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艱而已,又何辭乎!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國以得人為強,如猛獸之衛(wèi)藜藿;以積賢為寶,如珠玉之茂山川。湛然無為,物自蒙利。故崔公發(fā)議,則淄青慚服,知朝廷之有人;蜀使抗詞,則孫權回顧,嘆張昭之不在。得失之效,豈可同日而語哉!朕之用卿,意實在此。國計之重,可無復辭。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周之詩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碧浦旁唬骸拔┪髌接凶樱┪矣谐??!狈蚋缸泳贾g,光明盛大如此。載之簡策,被之金石。豈獨閨門之寵,足為邦國之華。再省來章,具陳先烈。雖朕寡昧,不敢庶幾于仁祖;而卿忠孝,當念服勤于世官。祗率厥常,毋違朕命。

【賜新除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卿有夷狄盜賊之虞,倉廩禮樂之嘆,陰陽風雨之憂。此三者,誠當今之大計,朕之所以中夜不寐,輟食太息者,正為此也。孟子曰:“責難于君謂之恭?!狈蚣纫载熎渚?,而不以身任之者,非仁人也。愿卿慨然當古人之重,略世俗之謙。務踐斯言,憂此三者。

【賜新除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任賢使能,天下之公義;而辭大就小,君子之自守也。惟名器爵祿,朕所不敢授以私;則勞謙退避,卿豈得必行其意。所謂唐虞三代信任之至,以致稷契伊呂德業(yè)之隆。若卿之言,朕敢不勉。請事斯語,永觀厥成。

【賜新除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卿以明哲,自托不能。非獨以見君子勞謙之光,亦因以知前世用人之弊。功烈無取,誠如卿言。夫次公減于治郡,子元不如為將。非獨文獻不足,蓋其才德有偏。如卿昔在朝廷,首談孟軻之仁義;旋為帥守,專行羊祜之威信。慨有大志,似其先人。茍推此心,施于有政。則太平可望,而小節(jié)可略矣。

【賜范純仁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自昔先帝之世,屢嘆才難;及朕嗣位以來,專用德選。雖爵祿名器,出于獨斷;而長育成就,實在群公。長短不遺,輔相之責。茍無為國養(yǎng)人之意,必有臨事乏使之憂。朕用慨然,當食不御。思得英雋之老,共收文武之朋。惟卿篤于憂國,明于知人。灼見朕心,宜在此位。往任天下之重,毋事匹夫之廉。

【賜新除依前正議大夫守門下侍郎孫固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卿奉事先帝,有勸學之舊;與聞機政,有已試之功。固非躐等之遷,獨恨用卿之晚。勉循大義,毋事小廉。

【賜孫固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卿向自西樞,出殿蕃屏。頃由近輔,入侍燕閑。昔有未識之思,今乃日聞其語。既見君子,無逾老臣。當益勵于初心,尚何辭于新命。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胡宗愈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卿自天官,擢領風憲。下有庇民之意,上有愛君之忠。度其不以利回,是故可以大受。丞轄之任,非卿孰宜。毋復固辭,以就遠業(yè)。

【賜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人才之難,古今所病。忠厚者多乏于用,強濟者或涼于德。有德適用,如卿幾人。方觀卿謀國之良,以成朕知人之美。深體此意,往祗厥官。

【賜新除依前中散大夫充樞密直學士僉書樞密院事趙瞻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君子之仕也,喜于知而樂于用。如卿之言,結發(fā)從仕,而白首遇合。則君子之用舍進退,蓋亦有時矣。勉行其道,無失斯時。茍能遇事而必為,則亦立功之未晚。古人之事,將見于卿。

【賜趙瞻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卿挺然孤忠,白首一節(jié)。逝將力求于退避,夫豈有意于進取哉。特以雅望既隆,公議所在。方將度才而授任,固難越卿以用人。往踐厥官,毋違朕志。

【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元三年五月十八日)】

省表具之。宥密之司,安危所寄。雖羌酋款塞,少休烽燧之虞;而夏童跳邊,猶煩策之馭。翻然求去,義有未安。夫以朕大烹優(yōu)賢之資,豈不能助卿養(yǎng)志之具。足以毋廢子職,而能兼為國謀,豈不休哉!

【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元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省表具之。乃眷西樞,實參大柄。吾欲兵民兼利,戎夏兩安。自非宿業(yè)更變之臣,懼有傷財玩寇之患。卿當念先朝委重之久,未可以親庭歸養(yǎng)為詞。勉安厥官,以副吾意。

【賜新除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jié)度使苗授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

(元三年七月十九日)

省表具之。試材以舊,謀帥尤艱。故以久次用人,欲其深練于事。而卿辭以錮疾,豈所望哉。速即乃官,毋復退避。

【賜新除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jié)度使苗授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

(元三年七月十九日)

覽表具之。環(huán)衛(wèi)之嚴,節(jié)制之重,誕告多士,以長萬夫。朕豈輕用其人哉。確然固辭,未喻厥指。往祗朕命,毋曠乃官。

【賜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許批答(元三年九月二日)】

覽表具之。昔師尚父九十,秉旄杖鉞,猶未告老。此諸葛元遜所以屈張昭也。而衛(wèi)武公百年,猶箴儆于國曰:“無以我老耄而舍我?!贝俗笫芬邢嗨哉d申公也。今卿壽考康寧,而退托衰病,自引求去,獨不念天下之士有如彼二子者議其后乎?姑安厥官,以答公論。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三年九月二日)】

覽表具之。朕聞之,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畢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挾而維之,目見正色,耳聞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曠然。未聞四子以老而求退,亦未聞成王以老而聽其去也。朕雖不德,猶庶幾成王之治。卿雖老矣,獨不能以四子之心為心乎?勉卒輔朕,無愧前人。

【賜新除守司空同平章事呂公著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允批答】

省表具之。夫司空之官,自唐以來,雖無職事,而孔子所謂天子有爭臣七人者,三公首當之。朕欲聞仁人之要言,與天下之大計,非此元老,將安取斯。卿其省思慮,慎寢食,優(yōu)游廟堂,為朕謀其大者。

【賜新除守尚書左仆射門下侍郎呂大防辭免恩命不允批答】

省表具之。夫天以斯民付人主,而人主付之宰相。若不得人,為慢天之所付,朕敢乎哉!如卿瑰姿偉望,宏毅開濟,朕既用之不疑,而卿自疑何也?往修厥官,毋ル朕命。

【賜新除守尚書左仆射門下侍郎呂大防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許批答】

覽表具之。自英廟擢卿于言責,而先帝用卿于西師。則朝廷待卿之重,蓋出于祖宗之意矣??鬃釉唬骸拔嶂谌艘?,誰毀誰譽,如有所譽,其有所試?!比羟湔撸芍^屢試矣。卿而不宜,其孰宜之。

【賜新除守司空同平章事呂公著上表辭免不許批答】

覽表具之。天下之事,使壯者治之,老者謀之。自堯舜以來,未有易此者也。今卿議政而不及事,勞心而不及力。吾自以為得養(yǎng)老之禮,而不失用賢之實,卿何辭之堅也。

【生獲鬼章文武百寮稱賀宣答詞·太皇太后(元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種羌叛渙,西鄙繹騷。首出偏師,遂擒元惡。安邊之喜,與卿等同之。

【生獲鬼章文武百寮稱賀宣答詞·皇帝】

兇狡就俘,羌戎一震。既增吏士之氣,亦寬戍守之勞。靖寇息民,與卿等同喜。

【八月二十八日入內高班蔡克明傳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賀生獲鬼章表·太皇太后】

國家偃兵息民,函養(yǎng)中外。鬼章無故犯順,神人棄之。雖廟社無疆之休,亦將相一心之助。封章來上,嘉嘆不忘。

【八月二十八日入內高班蔡克明傳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賀生獲鬼章表·皇帝】

朕上承慈訓,下盡群策。務漸寬于民力,本無意于邊功。既狂狡之就擒,知休息之有日。再閱來奏,嘉嘆于中。

關鍵詞:蘇軾集

《卷一百十三》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卷一百十三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