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卒者,以經(jīng)令分之為三分焉:左軍蒼旗,卒戴蒼羽;右軍白旗,卒戴白羽;中軍黃旗,卒戴黃羽。
卒有五章: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經(jīng)卒,亡章者有誅。前一五行,置章于首;次二五行,置章于項;次三五行,置章于胸;次四五行,置章于腹;次五五行,置章于腰。如此,卒無非其吏,吏無非其卒。見非而不(誥)[詰],見亂而不禁,其罪如之。
鼓行交斗,則前行進為犯難,后行(進)[退]為辱眾。逾五行而前者有賞,逾五行而后者有誅。所以知進退先后,吏卒之功也。故曰:“鼓之,前如雷霆,動如風雨,莫敢當其前,莫敢躡其后?!毖杂薪?jīng)也。
關(guān)鍵詞:尉繚子,經(jīng)卒令
管理軍隊,就是依經(jīng)手卒把軍隊區(qū)分為三軍。左軍用青旗,士兵戴青色羽毛;右軍用白旗,士兵戴白色羽毛;中軍用黃旗,士兵戴黃色羽毛。士兵的標記有五種,第一行用青色標記,第二行用紅色標記,第三行用黃色標記,第四行用白色標記,第
五行用黑色標記,按此次序規(guī)定,管理士兵,遺失標記的,要給以懲罰。第一個五行的標記佩在頭上,第二個五行的標記佩在頸上,第三個五行的標記佩在胸前,第四個五行的標記佩在腹部,第五個五行的標記佩在腰間。這樣,士兵就不會認錯他的官長,官長也不會認錯他的士兵。如果官長發(fā)現(xiàn)不屬于自己的士兵而不加盤問,見到行列混亂而不加制止,就和犯錯誤的人同罪。開始進行格斗的時候,如果前行的奮勇前進,就是敢于戰(zhàn)斗,后行的退縮不前,就是沾污軍譽,超過前面五行而前進的有賞,越出后面五行而后退的就殺。這些規(guī)定都是為了分清吏卒們進、退、先、后的功過是非。因此可以說,命令一下,軍隊前進就象雷霆那樣迅速,沖擊就象風雨那樣猛烈,沒有哪個敵人敢于在前面阻擋,也沒有哪個敵人敢于在后面尾追,這就說明了經(jīng)卒令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