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輟贈(zèng),籠寄野人還。
我想用一雙珍貴的白璧,買你的這對白鷴。
這白鷴毛白如錦,雪白的顏色令人自愧無容。
白鷴在玉潭里照影,在瑤草玉樹間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靜棲,早上在落花間閑步。
我很希望得到這對白鷴,在碧山綠水間賞玩它們。
胡公你如果能相贈(zèng),我就在這與白鷴為伴化為山野之人。
胡公:名暉,黃山山民,家住碧山。白鷴:一種珍貴的禽鳥,形若山雞,羽毛潔白。
伏:即孵。
馴狎:馴,指馴養(yǎng)。狎,為親近、親熱?!抖Y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p>
了無:全然沒有。
耿介:正直?!俄n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yǎng)耿介之士,則海內(nèi)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p>
輟:取出。輟贈(zèng):取物相贈(zèng)。
適會(huì):恰巧,正逢。
援筆:拿起筆來,謂寫作。陸機(jī)《文賦》:“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p>
玉潭:潭水晶瑩,澄碧如玉。
琪樹:樹名。李紳《琪樹序》:“琪樹垂條如弱柳,結(jié)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歲生者相續(xù),一年綠,二年碧,三年者紅。”
寄:交托。
野人:山野之人。
清代學(xué)者王琦在他編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說:“《黃山志》中亦載李白向黃山胡公求白鷴事,以胡公名暉,未詳何據(jù)?”也有人認(rèn)為:李白《贈(zèng)黃山胡公求白鷴》,是作于秋浦,而非徽州黃山。但是,據(jù)安徽省原徽州地區(qū)博物館考證,認(rèn)為李白《贈(zèng)黃山胡公求白鷴》,是作于徽州黃山。
詩人很喜歡禽鳥,在得到胡暉贈(zèng)送白鷴后寫下《贈(zèng)黃山胡公求白鷴》。詩中極力贊美白鷴高潔純美,超脫不凡,以寄托詩人的志趣。同時(shí)也寫出了詩人與胡公以詩鳥互贈(zèng)的真摯友情。還寄托了詩人不凡的生活志趣和獨(dú)特的審美觀點(diǎn)。
此詩首句至第四句“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主要講詩人對白鷴的“酷好”,并希望能得到它。同時(shí)不斷地贊美著白鷴。如“雙白璧”和“雙白鷴”,都是特指“白鷴”。如“白璧”、“白錦”,這都是贊美白鷴的。由于詩人對白鷴的特別喜愛,所以,詩人就將混身長著雪白羽毛的白鷴,比喻為“白璧”(即潔白無瑕的美玉)、“白錦”(即雪白的絲綢)。而雪白羽毛的白鷴,使白雪都覺得不如白鷴雪白、好看而感到羞于見人?!靶摺弊值们〉胶锰帲籽┦谴笞匀恢蟹浅嵃椎奈镔|(zhì),詩人用“羞”字說明白雪都覺得自己感到羞于見人,以襯托白鷴的羽毛之雪白。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愿得此鳥”起到了有力的鋪墊作用,詩人對白鷴的喜愛之情也越來越濃。
第五句至第八句“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詩人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花鳥山水畫,主要是描繪白鷴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白鷴悠閑地將玉潭里透亮的清水當(dāng)作鏡子,站在琪樹的樹枝中,梳理著自己雪白的羽毛。晚上,白鷴在冷色的月光下悠靜地安睡;白天就在落葉與花叢中散步。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輒贈(zèng),籠寄野人還”。這里詩人又轉(zhuǎn)回來述說自己特別喜愛白鷴的心情:“如果胡暉能將白鷴贈(zèng)送給我,而我得到了這雙白鷴,我就住在碧山不走啦,當(dāng)一個(gè)山野村夫,天天與白鷴作伴?!薄盎\寄野人還”詩人愿為了與白鷴為伴化為山野之人,以此來表達(dá)詩人對白鷴的喜愛之情。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hào)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