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渤潏,人罹鯨鯢。
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齊。
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于秦西。
九土星分,嗷嗷凄凄。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沈迷。
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
穆陵關(guān)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fù)相提攜。
樹榛拔桂,囚鸞寵雞。
舜昔授禹,伯成耕犁。
德自此衰,吾將安棲。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
子胥鴟夷,彭越醢醯。
自古豪烈,胡為此繄?
蒼蒼之天,高乎視低。
如其聽卑,脫我牢狴。
儻辨美玉,君收白珪。
大海洶涌翻騰,百姓落難喂了長鯨。
濃煙滾滾風(fēng)沙彌漫四方,這滔天大禍起于燕齊之地。
皇帝的車駕多么浩蕩,不得不離開長安向西而行。
九州山河分崩離析,難民在戰(zhàn)亂中慘慘呼號。
我好比南冠君子鐘儀,在獄中呼天呼地。
思念父母掩面而泣,血淚墜地化成稀泥。
春天雖到但獄門并不長草,我獨自愁怨昏昏迷迷。
兄長在九江啊賢弟在三峽,我不能生翅成仙去與他們相聚。
穆陵關(guān)北的孩子令人發(fā)愁,南昌之南的老伴又與我別離。
一門骨肉不得團圓,大難中不能互相救急。
拔出桂樹栽上荊棘,關(guān)上鸞鳳去寵愛山雞。
當(dāng)年舜禪位于禹,伯成子高便回家去種地。
世風(fēng)日哀,我該到何處棲息?
喜歡我的人對我十分體恤,不喜歡我的人為何忍心乘危相???
伍子胥葬身于鴟夷,彭越被剁成了肉泥。
自古以來的豪杰,這樣做又何必?
悠悠蒼天啊,您居高臨下。
要能聽到我在下面的申訴,那就趕快把我解救出牢獄。
如果能夠識辨美玉,請你魏郎中將我白珠收月。
浡(bō)潏(juè):大水沸涌的形狀,用以描寫社會動亂。木華《海賦》:“天綱浡潏。”李善注:“浡潏,沸涌貌?!薄痘缸有抡摗吩唬骸跋挠碇畷r,洪水浡潏?!?/p>
罹:遭受,遭遇。鯨、鯢,都是海中的大魚,比喻惡殘不義之徒。這是指發(fā)動叛亂的安祿山叛軍。
蓊(wěng):聚集。李善《文選注》:“蓊,聚也?!?/p>
燕齊:今河北、山東一帶。
六龍:古代天子車駕為六馬。馬高八尺曰龍,故六龍指皇帝車駕。
白日:古人以帝王為日象。此指唐玄宗。
九土:九州之土。星分:指山河破碎。
嗷嗷:本為雁哀鳴聲,詩中喻百姓哀愁聲。
南冠君子:春秋時楚人鐘儀被晉國俘虜后仍戴著楚國的帽子。
高堂:指父母。蕭士赟曰:高堂,喻朝廷也。世之稱父母多曰高堂,太白詩中絕無思親之句,疑其遷化久矣?!稘h書·賈誼傳》曰: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常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蕭氏以高堂為喻朝廷,其說近是。
九江:郡名。唐稱潯陽,隋稱九江。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羽化:長翅膀,指成仙。此句蓋謂弟兄天各一方,欲如飛仙之輕舉遠逝而相聚會,不能得也。
穆陵:在今山東沂水縣北。
豫章:郡名,唐時屬江南西道,又謂之洪州,在潯陽郡之南。治所在今江西南昌。疑太白臥廬山時,家室寓此,《流夜郎寄內(nèi)》詩曰“南來不得豫章書”,可見。
伯成:即伯成子高,堯時諸侯。
鴟(chī)夷:皮袋子。伍于胥屢諫吳王,被裝進鴟夷投于江中,事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彭越:漢初大將。醢(hǎi)醯(xī):肉醬。
繄(yì):語氣助詞。
牢狴(bì):牢獄?!冻鯇W(xué)記》:狴牢者,亦獄別名。
白珪:即白圭。
根據(jù)詩中“獄戶春而不草”等語可判斷此詩亦為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中所作。裴斐《李白年譜簡編》也認為這首詩寫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作者被囚禁之時。
此詩寫安史之亂中,自己與家人離散、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希望魏郎中(不詳何人)援手為自己昭雪冤獄。
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了一幅動蕩、凄慘的圖景:“海水渤潏,人罹鯨鯢。”“人罹鯨鯢”,人們遇上了兇惡強暴的人?!拜詈扯娜保喊彩放衍娤破鹇靿m沙,遍及各地方。蓊,愿意是草木茂盛,這里有彌漫的意思。四塞,充滿四方。這句形容安祿山叛亂,戰(zhàn)爭蔓延的范圍很廣?!笆继咸煊谘帻R”:這場禍亂像洪水一樣是從燕齊二地發(fā)起的。滔天,本是描寫水勢之大,這是比喻大的災(zāi)禍。燕齊,安祿山是在范陽(今北京一帶)發(fā)動叛亂的。范陽位于戰(zhàn)國時燕地,與齊國毗鄰,所以“燕齊”并提。以上四句是描寫安史叛亂的發(fā)生,造成了嚴重的禍患?!昂瘟堉剖?,遷白日于秦西。”六龍駕駛的車子是何等的浩浩蕩蕩,它載著白日遷移到秦地以西去。何,何等,何其、多么。六龍,古代神話中傳說太陽乘的車子是由六條龍駕駛。這里比喻朝廷的官員、禁衛(wèi)隊等。白日,指皇帝唐玄宗。安祿山攻占潼關(guān)后,唐玄宗倉惶西逃,到蜀地避難,因蜀地在長安西南,故稱秦西。這兩句是諷刺唐玄宗的逃跑路線?!熬磐列欠?,嗷嗷凄凄?!本胖?,古代把中國分成九州,和天上的北斗星及二十八星宿分別對應(yīng),稱作“分野”。這里指安祿山搞分裂叛亂戰(zhàn)爭,破壞國家統(tǒng)一?!班秽黄嗥唷保喝嗣裉幱诎С罾Э嘀?。凄凄,悲苦的樣子?!澳瞎诰樱籼於洹保何疫@個被投進監(jiān)獄的囚徒,哭啼著呼喚蒼天。“南冠君子”,見《左傳·成公九年》春秋時楚國伶人鐘儀,在晉國當(dāng)俘虜時,還戴著楚國的帽子,因楚國地處南方,后來就用楚囚南冠來泛指囚徒。當(dāng)時李白被囚在潯陽獄中,所以自稱為南冠君子?!皯俑咛枚谄?,淚血地而成泥?!备咛?,通常稱父母,這里大約是指朝廷。想念父母便悲痛地掩面哭泣,含著血的淚水,滴到地上而成泥?!蔼z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彪m然已是春天的季節(jié),但陰暗的監(jiān)牢門前卻連草也不生,我獨自一人,深深地陷入哀怨和痛苦中難以排解。幽怨,隱埋在心中的哀怨。沉迷,不能自拔的意思?!靶志沤獾?a href='http://m.duncanbcholidayhome.com/gushici/65210.html' target='_blank'>三峽,悲羽化之難齊?!本沤礉£?。這里的“兄”,可能是李白自指,不是另有一兄在九江。意思是一家人骨肉分離。羽化,古人把成仙叫羽化。可悲的是即使能成為神仙,也難相聚在一起?!澳铝觋P(guān)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保耗铝觋P(guān),在山東沂水縣北。李白的兒子伯禽這時在山東。豫章,郡名,即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市。李白的妻子這時寄居在豫章。這兩句意為:我可愛的孩子遠在穆陵關(guān)北,使我憂愁、惦念,年老的妻子被隔在南方的豫章郡。“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fù)相提攜”:一家人骨肉分離,像百草被風(fēng)吹散一樣,遇到危難的時候,再也不能互相照顧了。以上十二句是描寫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和自己無辜入獄的悲憤心情?!皹溟话喂?,囚鸞寵雞?!狈N植上雜亂的榛樹,而拔掉美好的桂樹,把高貴的鸞鳳囚禁起來,而寵愛無能的雞。這兩句以榛、雞比喻腐朽無能的權(quán)奸,說明朝廷對他們扶植和重用;以桂、鸞比喻有才能的人,說明朝廷對他們的打擊和排擠。指責(zé)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庸庸碌碌的人都竊據(jù)高位,而有才能的人反遭不幸?!八次羰谟?,伯成耕犁。”伯成,伯成子高,傳說中堯舜的一個諸侯。當(dāng)大舜把天下傳授給禹的時候,伯成子高便辭去官職去耕田種地?!暗伦源怂?,吾將安棲?”德政從此衰敗,我將到那里去安身?《莊子·天地》載:禹嗣舜位,伯成子高辭諸侯而去耕田,禹問其政,伯成子高說:“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亂,自此始矣!”李白在此引用這個典故,意在說明天下被昏君搞亂,社會黑暗,自己無處安身。棲,棲息,安身?!昂梦艺咝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喜歡我的人可憐我,不喜歡我的人,怎么忍心在我臨危的時候還來排擠我?“子胥鴟夷,彭越醢醯?!弊玉悖樽玉?,春秋時楚國人,到吳國去輔佐吳王,后被吳王殺死。事見《史記·伍子胥列傳》。鴟夷,皮革做的大口袋。伍子胥當(dāng)年被吳王殺死,用皮口袋裝著尸體棄于江中。彭越,漢初將領(lǐng),封梁王,后為劉邦所殺。事見《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彭越被漢高祖劉邦剁成了肉醬?!白怨藕懒?,胡為此繄?”胡,為什么,繄,語氣詞,嘆息的聲音。從古到今的英雄豪杰,為什么都是這樣遭遇呢?以上四句是借古諷今,控訴現(xiàn)實政治的黑暗。自己有理想、有才能,想為平定安史叛亂,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貢獻力量,卻遭到慘酷迫害?!吧n蒼之天,高乎視低?!鼻嗵彀∧憔痈吲R下,看看大地上的一切吧!“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如果你能聽到地位低下人的呼聲,那就把我解脫出這牢獄吧!其,代詞,指天。卑,卑賤,指地位卑下的人。牢狴,監(jiān)獄?!疤缺婷烙瘢瞻撰?。”白珪,白玉。倘若你能辨認美好的玉石,那就收下這潔白無瑕的美玉吧!這里是詩人以白珪自比,表示自己純潔無辜,要求重新為平定安史叛亂貢獻力量。
全詩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比喻的手法,揭露并諷刺安史之亂發(fā)生后,唐玄宗實行不抵抗的逃跑路線,造成了“九土星分,嗷嗷凄凄”的悲慘情景,國家統(tǒng)一被破壞,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第二部分,描寫詩人自己遭受不白之冤,被系于潯陽獄中,從而家庭骨肉離散。第三部分,把諷刺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唐玄宗、唐肅宗,對他們昏庸腐朽的統(tǒng)治,進行了揭露和抨擊。詩人借古諷今,用歷史傳說批判了他們“樹榛拔桂”、“囚鸞寵雞”的行為。表達了詩人遭受迫害的強烈憤慨。最后詩人向蒼天呼告,他申述自己是無辜的,要求申雪冤情,為平定安史之亂、統(tǒng)一祖國,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此詩在藝術(shù)上除了具有悲憤交集、情感激越,把揭露、批判、諷刺、憤恨、抗議集于一詩之外,在表現(xiàn)方法上的突出特色:首先是它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揭露、諷刺唐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大敵當(dāng)前、安史叛軍踐踏祖國大好河山之際,統(tǒng)治者們不是憤起反抗,而是匆匆逃往西蜀避難?!昂瘟堉剖?,遷白日于秦西”的比喻就是以諷刺的語調(diào),描繪李隆基逃命時的匆忙景象。其次詩歌還借用歷史傳說中的典故,諷刺唐代統(tǒng)治者的殘酷無情。如“子胥鴟夷”,“彭越醢醯”的悲劇,便是對當(dāng)時黑暗政治的影射。又如“樹榛拔桂”、“囚鸞寵雞”的比喻,都從本質(zhì)上揭露了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政治現(xiàn)實。
這首詩是寫于潯陽獄中,全詩交織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關(guān)懷,對統(tǒng)治者的憤怒,對自己不幸遭遇的悲痛,對妻子兒女的牽掛。題名《萬憤詞》,正顯示出李白囚系潯陽獄中,萬感交集的憤慨心情。它不僅表達出詩人的痛苦和悲憤,同時也是對封建黑暗政治的有力控訴。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