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唐代 / 丘為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出自 唐代 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關無僮仆,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尋西山隱者不遇拼音版注音

jué dǐng yī máo cí , zhí shàng sān shí lǐ 。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kòu guān wú tóng pú , kuī shì wéi àn jī 。

扣關無僮仆,窺室唯案幾。

ruò fēi jīn chái chē , yīng shì diào qiū shuǐ 。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cī chí bù xiāng jiàn , mǐn miǎn kōng yǎng zhǐ 。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cǎo sè xīn yǔ zhōng , sōng shēng wǎn chuāng lǐ 。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jí zī qì yōu jué , zì zú dàng xīn ěr 。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suī wú bīn zhǔ yì , pō dé qīng jìng lǐ 。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xìng jìn fāng xià shān , hé bì dài zhī zǐ 。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高高的山頂上有一座茅屋,從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輕扣柴門竟無童仆回問聲,窺看室內(nèi)只有桌案和茶幾。

主人不是駕著巾柴車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釣魚。

錯過了時機不能與他見面,空負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蔥綠,晚風將松濤聲送進窗戶里。

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興,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蕩滌。

我雖然還沒有和主人交談,卻已經(jīng)領悟到清凈的道理。

玩到興盡就滿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這位隱者相聚。

注釋解釋

茅茨:茅屋。

扣關:敲門。僮仆:指書童。

唯案幾:只有桌椅茶幾,表明居室簡陋。

巾柴車:指乘小車出游。

釣秋水:到秋水潭垂釣。

差池:原為參差不齊,這里指此來彼往而錯過。

黽勉:勉力,盡力。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二句:這是詩人經(jīng)過觀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寫隱者居所的環(huán)境。

“及茲”二句:及茲,來此。契,愜意。蕩心耳,滌蕩心胸和耳目。一本無此二句。  

“雖無”二句:意謂雖沒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卻悟得了修養(yǎng)身心的真理。

興盡:典出《世說新語》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

之子:這個人,這里指隱者。一作“夫子”。

創(chuàng)作背景

《尋西山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丘為(一作邱為)的作品。此詩描寫隱逸生活情趣,其重點不是寫不遇的失望,而是抒發(fā)對隱居環(huán)境的迷戀,表現(xiàn)了有心去尋、無心相見的飄逸。詩的前八句,寫隱者獨居高處,遠離塵囂,尋訪者不辭山高,等到叩關無人,才略生悵惘,于是猜想隱者乘車出游,臨水垂釣,表現(xiàn)隱者的生活恬適雅趣;后八句宕開一層,寫周圍的草色松聲使尋訪者陶然,結句暗用了著名的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來自抒曠懷,因而尋訪不遇亦無所謂,使其悟出隱者生活的情趣。全詩構思新穎,意蘊深遠,堪稱佳作。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尋西山隱者不遇》是一首描寫隱逸高趣的詩。詩以“尋西山隱者不遇”為題,到山中專程去尋訪隱者,當然是出于對這位隱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這一定會使訪者產(chǎn)生無限失望、惆悵之情。但卻出人意料之外,這首詩雖寫“不遇”,卻偏偏把隱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現(xiàn)得歷歷在目;卻又借題“不遇”,而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曠達的胸懷,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獲,更為心滿意足。正是由于這一立意的新穎,而使這首詩變得有很強的新鮮感。

詩是從所要尋訪的這位隱者的棲身之所寫起的。開首兩句寫隱者獨居于深山絕頂之上的“一茅茨”之中,離山下有“三十里”之遙。這兩句似在敘事,但實際上意在寫這位隱者的遠離塵囂之心,兼寫尋訪者的不憚艱勞、殷勤遠訪之意。“直上”二字,與首句“絕頂”相照應,點出了山勢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尋訪者攀登之勞。三、四兩句,寫到門不遇,叩關無僮仆應承,窺室只見幾案,杳無人蹤。緊接著下兩句是寫尋訪者停在戶前的踟躕想象之詞: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兒去了呢?若不是乘著柴車出游,必是臨淵垂釣去了吧?乘柴車出游,到水邊垂釣,正是一般隱逸之士閑適雅趣的生活。這里不是正面去寫,而是借尋訪者的推斷寫出,比直接對隱者的生活做鋪排描寫反覺靈活有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遠路相尋,差池不見,空負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沒有。但詩寫至此,卻突然宕了開去,“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由訪人而變成問景,由失望而變得滿足,由景仰隱者,而變得自己來領略隱者的情趣和生活,誰也不能說作者這次跋涉是入寶山而空返。“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結句暗用了著名的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說新語·任誕篇》,記王子猷居山陰,逢雪夜,忽憶起隱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時登舟往訪,經(jīng)夜始至,及至門口又即便返回,人問其故,王子猷回答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詩人采用了這一典故,來自抒曠懷。訪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滿足自己的佳趣雅興。讀詩至此,讀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絕不亞于隱者的高士。詩人訪隱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讀者由詩人的未遇中,卻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懷曠達,習靜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也正是這一點。

作者介紹

丘為 : 丘為,蘇州嘉興人。事繼母孝,常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給俸祿之半以終身。年八十馀,母尚無恙。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養(yǎng)老臣,不可在喪而異,惟罷春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原文翻譯賞析-丘為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