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dāng)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fù)日,酒醉酒醒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fēng)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風(fēng)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一)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下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風(fēng)騷,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版本二)
桃花塢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了桃樹,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錢。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覺。
日復(fù)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fù)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度日死去,不愿意在華貴的車馬前彎腰屈從。
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樂趣所在,而無財?shù)娜俗穼さ氖蔷票K和花枝。
如果將富貴和貧賤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他們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閑適之樂。
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
還記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庵:屋舍也。
桃花塢:塢為四面高,中間低的地方,今江蘇省蘇州市有地名“桃花塢”。
鞠躬:恭敬謹(jǐn)慎的樣子,表示屈從,屈服。
忒(tuī):太。
五陵豪杰墓: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都在長安附近,后人也用“五陵”指富貴人家聚居長安的地方。
無花無酒:指沒有人前來祭祀,擺花祭酒是祭祀的禮俗。
這首詩寫于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這一年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后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dá)其樂于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tài)度。
全詩畫面艷麗清雅,風(fēng)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風(fēng)舞雪,意蘊(yùn)醇厚深遠(yuǎn)。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唐寅詩畫得力處正在于此,這首詩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于蘇州桃花塢地區(qū)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通過頂?shù)氖址?,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yōu)游林下、灑脫風(fēng)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任時光流轉(zhuǎn)、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zhí)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xiàn)。
下面四句直接點(diǎn)出自己的生活愿望:不愿低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愿老死花間,盡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jié)緣。通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去四句是議論,通過比較富貴和貧窮優(yōu)缺點(diǎn),深刻地揭示貧與富的辯證關(guān)系:表面上看富貴和貧窮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實(shí)際上富者車馬勞頓,不如貧者悠閑自得,如果以車馬勞頓的富貴來換取貧者的閑適自在,作者認(rèn)為是不可取的,這種蔑視功名富貴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富貴的年代無異于石破天驚,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豁達(dá)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睿智選擇,與富貴相連的必然是勞頓,錢可以買來享受卻買不來閑適、詩意的人生,盡管貧窮卻不失人生的樂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寫照。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yùn)涵的無限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qiáng)烈的認(rèn)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xué)作品,當(dāng)于《詩經(jīng)·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dá)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xí)x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dá)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qū)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xiàn)。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fēng)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diǎn)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dá)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dá)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dú)行特立結(jié)緣。晉有劉伶、嵇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xué)家。據(jù)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