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武仲,即臧孫紇(音hé),又稱臧孫、臧紇,謚“武”,臧文仲之孫,臧宣叔之子。魯國大夫,封邑在防(今山東費縣東北)。
臧武仲早年長于宮中,深得魯宣公夫人喜愛,并被立為臧氏的繼承人,曾任司寇,“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但終不能見容于魯國,先逃到邾國后又逃到齊國。
臧武仲,中國春秋時期魯國政治人物,姬姓,臧氏,名紇,謚武,因祭魯孝公之祀,故尊稱其“臧孫紇”(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紇),史稱臧武仲,臧宣叔之子,臧文仲之孫。矮小多智,號稱“圣人”。其父臧宣叔,他輔佐魯成公、魯襄公,德才兼?zhèn)洌瑢緦O氏專權(quán)表示不滿。
前587年(魯成公四年),繼父為卿,世襲司寇。
前569年(魯襄公四年)邾、莒伐而侵邾(邾國),敗于狐駘(今山東騰縣東)。
前556年(魯襄公十七年)齊高厚圍困他于防(今山東泗水西南),由叔梁紇(孔子之父)等人率甲三百,夜間突圍護送而出。
前552年(魯襄公二十一年)魯多“盜”,季武子因他任司寇而提出質(zhì)問。
前550年(襄公二十三年),他曾設(shè)計為季武子廢除年長的即位者,立自己喜歡的少子。因與孟孫氏有仇,臧武仲被孟孝伯陷害,說他不讓好好安葬已死的父親孟莊子。季武子將臧武仲逐出魯國,先后逃往邾國和齊國。孟僖子對剛剛出仕的孔子期許很高,用臧武仲的話“圣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后必有達人。”來評價孔子。
前550年(襄公二十三年),臧孫紇不容于權(quán)臣,出逃到齊國。齊莊公要給他田地,可他預料到齊莊公不能長久,便設(shè)法拒絕。故后來齊莊公被殺,他沒有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