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關(guān)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子曰:“《關(guān)睢》(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guān)鍵詞:論語,八佾第三
孔子說:“《關(guān)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這是孔子評論《詩經(jīng)》里面的「關(guān)雎」篇。「關(guān)雎」這篇詩,說到樂處而不至于淫,說到哀處而不至于傷。這個樂在古時候是讀洛,這古音,現(xiàn)在我們按照現(xiàn)代人的讀法讀樂,比較容易懂,而且更加親切。語音在歷史上是不斷的會變化,但是這個文它的意不變。所以古圣先賢創(chuàng)造文字,把語和文分開,這是真正智慧。因為語、語言、語音隨著不同朝代它有不同的變化,每一個地方它有它的方言,讀音也都不一樣。如果是用語音來保留它文化,那個文化很容易就斷掉。用文字,用文來保留文化,這個就能保留得長久,所謂「文以載道」。所以我們語音是可以現(xiàn)代化,但是這個文字的義理我們一定要講清楚,要按照傳統(tǒng)的來講。借古喻今,把古代的傳統(tǒng)的義理落實到今天我們來運用。這樣學(xué)《論語》,我相信會真正有實際的受用。
《朱子集注》當(dāng)中解釋說,「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這個淫就是過分了。那個樂,快樂過分了,就失掉了中正,這叫淫?!競?,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埂喊Ф粋贿@個傷是講哀痛過分,這也傷了和諧。所以要不淫不傷,講求的中道。
這首詩,「關(guān)雎」這個詩,所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出自于《詩經(jīng)》里面的「國風(fēng)」第一篇,這首屬于「周南」的第一篇?!对娊?jīng)》第一首詩,放在第一首,一定是很重要。那它講的是什么?一般人讀這首詩就以為這是男女在談戀愛,男的找女的,找不到就很哀痛,找到了就非??鞓罚弥姶蛑?,形容他快樂的樣子。這一說,把這詩味道全都講歪了。這個《詩經(jīng)》,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想中沒有邪思。如果在描繪男女的愛情,這種光是談愛情,這里頭就有邪的味道。這里頭寓意很深,如果寓意不深,為什么孔子把它做為《詩經(jīng)》開篇第一首?那肯定是極其重要。傳世之作,開頭的那一句,開頭的那一篇,都是最重要的。所以「關(guān)雎」這首詩不是那么簡單。
那我們先看朱子的解釋,「關(guān)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則不能無寤寐反側(cè)之憂。求而得之,則宜其有琴瑟鐘鼓之樂。蓋其憂雖深而不害于和,其樂雖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稱之如此。欲學(xué)者玩其辭,審其音,而有以識其性情之正也?!?/p>
這是講到「關(guān)雎」這首詩。這首詩主要的內(nèi)容,朱子認(rèn)為是講「后妃之德」。這個后妃,到底是誰的后妃?朱子他沒有點出來。根據(jù)先儒的批注,這個后妃是文王的后妃,周文王他要找一位賢德的后妃。只有后妃的德行,崇高的賢德才能配得上君子,君子是指文王。朱子在這里沒點出來,當(dāng)然講泛指未為不可,不點出君子是誰,后妃是誰,泛指。君子要求后妃,為什么要求后妃?求一位賢德的妻子,這位妻子能夠幫助君子治家,所謂相夫教子,使到家族家道得以延綿長久,這關(guān)鍵是在于妻子的德行。所以,女德對于一家而言至關(guān)重要。一個好的妻子,可以幫這個家旺三代;一個不好的妻子,那就不是敗三代,恐怕一敗敗到底了。我們想想有沒有道理?
古德非常重視女子的德行,印光大師,這是民國時期的高僧,做為一位出家人,看到當(dāng)時社會的動亂,他也是憂心忡忡,希望能夠挽救世道人心。他提倡,要挽救人心,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對兒女的教育。而家庭教育里面,尤重教女,教女比教子更為重要。為什么?有賢女,將來才能有賢妻,有賢妻將來才能有賢母,有賢母才能出賢子,所以那個根在女子。
你看周朝之所以成為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八百年,這個八百年的基業(yè)誰奠定的?我們一般人講是文王、武王、周公。那文王、武王、周公是怎么出來的?他們的母親培養(yǎng)出來的。歷史記載說,文王的祖母太姜生王季,王季娶的妻子太任生文王,文王娶的妻子太姒生武王、周公。這三個婦女,太姜、太任、太姒,都是圣人,她們的賢德孕育出圣子。記載中說,太任懷文王的時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一舉一動,乃至起心動念都正而不邪,這樣的胎教孕育出的就是圣子。所以,有胎教始有文王有圣德,她生出的是圣人。身教對于孩子的成長太重要。文王娶的妻子太姒也是圣人,孕育出武王、周公。你看,三位女性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yè)。
所以后人把妻子都稱為太太,太太這兩個字是對做妻子的人最崇高的稱謂,這是出自于周朝三太。也就是說,稱某人的妻子叫太太是在這里祝福她,你要像三太一樣,太姜、太任、太姒一樣,做圣母做賢妻,將來你能夠培養(yǎng)出像文王、武王、周公那樣的圣人,你做圣母。所以中國非常重視女子的教育。你看清朝陳弘謀先生編的《五種遺規(guī)》里面,這五個遺規(guī)其中專門有一個是「教女遺規(guī)」,太重要了。所以,如果說中國古代社會是重男輕女的社會,這個話差矣,沒有真正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不是重男輕女,反過來說重女輕男倒有點道理。
中國把男女喻為是天地,乾坤。男要效法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個大地,女子喻為大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女子修的是厚德,像大地一樣。大地有什么德?有四種德:第一主蘊,蘊育萬物;第二主生養(yǎng),生養(yǎng)萬物;第三種,主靜守,大地它是靜默的,它能夠守恒。你看,千年萬世都是這樣默默的負(fù)載萬物,它沒有抱怨過,人們都把它踩在地底下,它這種謙卑、恒心,去負(fù)載萬物;第四是主身嚴(yán),身體莊嚴(yán)。你看大地有山河,有花草,有四季,這萬物生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規(guī)律,這都是它莊嚴(yán)的地方。所以女子要莊嚴(yán),莊嚴(yán)不一定說長得好看,是她有威儀,有操守,有品德,這才是莊嚴(yán)。僅僅長得好看,如果變成輕佻,這怎么可能莊嚴(yán)?
真正有這種女德,在家里的太太,或者是母親,那可以穩(wěn)定家庭,使到整個家族都能穩(wěn)得住。大地要穩(wěn),大地不能老動,一動就地震了。這個天,日月星辰它動,它運行,自強不息,周而復(fù)始,這可以動。大地就不能亂動,大地一動,那萬物怎么能夠蘊育生長?所以,一方女德高尚,這一方的水土人心就好。所以,女子她屬于地倫,它能穩(wěn)固天倫,能使一方水土和諧,所謂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甚至能夠蘊育圣賢,消災(zāi)免難。
我們看古今圣賢,都是出自于女子的培養(yǎng),孔子有孔母,孟子有孟母,前面講的文王、武王、周公,都是由母親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女子可以稱為是百善之本,百德之根,百業(yè)之源。果然能夠在家里相夫教子,盡到這種地倫的義務(wù),她是家的大地,那這個家族,想必也像周家一樣八百年不衰,家里代有賢人出現(xiàn),從而影響社會,必定是世風(fēng)淳厚,使社會和諧。也感得天清地寧,日月清明,風(fēng)調(diào)雨順,圣教得以盛行??梢姷门露嗝粗匾?。
所以,你看看這里講的君子求淑女,這個淑女不是長得好看而已。長得好看未必是淑女,淑是講她的品德美好?!盖笾吹谩?,得不到這樣的淑女,不能夠入睡,輾轉(zhuǎn)反側(cè)。這個寤寐,寤是醒的時候,寐是睡著的時候。就是醒的時候,睡的時候,都在想著。為什么想?這不是為了淫樂,而是真正想著這個家道如何傳承,家業(yè)如何維續(xù),這要靠有德的女子來擔(dān)當(dāng)。家業(yè),可以說能不能夠維系長久,關(guān)鍵在于這家庭的太太。所以,君子知道這種重要性,對于婚嫁非常非常謹(jǐn)慎?!盖蠖弥?,真正有這個緣,得到賢德的女子做太太,自然非常的快樂?!盖偕姽摹?,這是他抒發(fā)自己快樂的心情,彈著琴,奏著樂,敲著鐘,打著鼓。這個不是為自己,是為家族,是為安定社會。以后齊家、治國、平天下,就無憂了。你看看,女子這種德行多么重要。
現(xiàn)在大家都不認(rèn)識這一點了,女子自己也都沒有認(rèn)識到自己的天職使命。這么重要的天職使命把它輕忽掉,然后去爭著做男子的事業(yè)?,F(xiàn)在都崇尚女權(quán),講究男女平等。這種所謂的平等是什么?男子在外面工作,女子也要在外面搶著工作。所謂男子是天道,女子是地道,各行其道。結(jié)果現(xiàn)在女子要爭個半邊天,那地不要了,這就變成什么?天翻地覆了。家里天翻地覆,這什么?鬧離婚的很多。你看美國,典型的天翻地覆的現(xiàn)象,離婚率百分之五十,那還得了?社會哪能不亂?家是社會的細(xì)胞,家都亂了,社會哪能不亂?社會也是天翻地覆。
古人講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這是符合天道的,符合自然。一個家里主要有兩種工作,一個是經(jīng)濟上去維持這個家庭,一個是什么?教育后代。男子因為他有他的特性,他出外工作相對比較合適,他來負(fù)責(zé)養(yǎng)家,經(jīng)濟的工作。而女子,她天性比較適合守靜,她能夠守恒,她有賢淑的美德,比較適合在家教子。教子和經(jīng)濟支持家庭這兩個工作誰最重要?孟子講得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無后不是說生不出兒女這是無后,不是這個意思。你有兒女,沒有好好教他,也是無后。因為這個兒女不能夠傳承家道、家風(fēng)、家業(yè)、家學(xué),這不等于無后了嗎?家到了這一代就斷了。所以,你說男的工作重要,還是女的工作重要?當(dāng)然是女的工作重要了。
女子不認(rèn)識自己的天職之所在,把自己天職任務(wù)都丟掉了,去爭男子的工作,這叫做舍本逐末。而這樣,她自己也很辛苦。為什么辛苦?因為她負(fù)擔(dān)著雙重責(zé)任,不僅要繁衍后代,還要養(yǎng)活家庭。你想想,本來她就做一個工作夠了,現(xiàn)在她要擔(dān)當(dāng)兩個工作,跟男子爭半邊天。男子倒清閑了,他只用做一半了。女子自己一分,還要多做半分。你想想,女權(quán)主義的提倡者是什么用心?那豈不是坑害女子?讓女子累得抬不起頭來。古代還真正是尊重女權(quán),不讓女子過量的工作。各有各的義務(wù),家里才能和諧。
真正能夠認(rèn)識到這一點,這是智慧,這是和諧的大根大本。我們希望社會和諧,必須首先講究家庭和諧。而家庭和諧,必須男女各有正位,所謂男女有別。什么叫別?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分工,這叫男女有別。女的爭做男的事,男的也就不像男的了,這就無別了,這社會豈能不亂?
君子他所憂慮的就是能不能找到這樣的淑女,這種賢妻?!钙鋺n雖深而不害于和」,但是他的憂慮不能過分,不能傷了和諧?!钙錁冯m盛而不失其正」,這是得到賢妻淑女了,也不能夠樂得過分,也要有中正。所以夫子贊嘆「關(guān)雎」這首詩,「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中間體會著君子淑女的風(fēng)范。所以這是希望我們學(xué)習(xí)這首詩,玩味它的義理,「玩其辭,審其音」,使到性情中正。這就不邪了,如果光講男女戀愛的事,這就既膚淺,也是誤導(dǎo)。
所以這首詩講「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關(guān)關(guān)是鳥的和樂的叫聲,雎鳩是一種鳥,這種鳥叫義鳥,牠是一夫一妻制的義鳥,絕對不會關(guān)系錯亂。用這個鳥的那種和樂的聲音來表達(dá)君子求淑女。這個詩序里面,《詩經(jīng)》的序DONG(b:52:39)當(dāng)中說到,「風(fēng)之始,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惯@個風(fēng)是指風(fēng)勸,勸導(dǎo),勸導(dǎo)天下以正人倫,正夫婦之倫。夫婦之倫是五倫當(dāng)中的開始。有夫婦才會有父子和兄弟,然后才有君臣朋友。
對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個淑女,古注有不同的解釋。鄭康成以為這個淑女是文王的后妃要為文王求淑女,因為天子可以一夫多妻制。多妻也不是為了淫樂,而是多人來輔助天子,相夫教子一個人不夠,多人。后妃非常的賢淑,沒有絲毫嫉妒,為文王去求淑女。淑女是三夫人以下的嬪妃,這是淑女。鄭康成是這么解釋。這些求來的淑女是一起事奉天子,相夫教子。有的古注說這個淑女即是后妃,就是文王的后妃太姒。是講君子求得后妃而得以建立周朝八百年的基業(yè),前面我們已經(jīng)把這意思說了,兩種說法當(dāng)然都有它的道理。
蕅益大師他是采取鄭康成的批注,也就是說這個淑女不是后妃,而是后妃替文王去找來的淑女,一起來事奉文王。蕅益大師《點睛》批注里頭講,「后妃不嫉妒,多求淑女,以事西伯,使廣繼嗣之道。故樂不淫,哀不傷。若以求后妃,得后妃為解,可笑甚矣。詩傳、詩序,皆云后妃求淑女,不知紫陽何故,別為新說?!箯倪@里看到,蕅益大師是反對朱子這些為代表的先儒的說法。這個紫陽就是朱子的字號,紫陽先生就是朱熹。
蕅益大師說,后妃她的最賢淑的德行就是不嫉妒。因為在古代一夫多妻,婦人之間嫉妒這是常有的事,確實在這種情況下難免不嫉妒。而后妃太姒沒有任何嫉妒心,難能可貴。她一心只想著幫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天下,利國利民。所以為文王,西伯就是文王,因為文王當(dāng)時是西伯侯,在西伯這里做國君,那時還是商朝。為文王求得多位淑女,來共同事奉文王。這樣使得文王更加安心的來治理天下,使到繼嗣之道得以推廣。后人,文王的后代能夠繼承文王的德行家風(fēng)。確實,武王、周公真的做到了。所以這首詩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樂是誰樂了?文王固然是樂,后妃更是樂。后妃只想著幫助文王,她沒有絲毫嫉妒。為文王求來淑女,她就非??鞓?,求不來,她自己輾轉(zhuǎn)反側(cè)。你看看,這種女德多么高尚,完全沒有自己了,她是圣人。但是她的樂不過分,哀也不過分。這樣解釋是傳統(tǒng)在「詩傳」、「詩序」里面的解釋。
如果說文王為了求后妃,得到后妃就樂,得不到后妃就哀,這樣解釋,蕅益大師認(rèn)為有點可笑。這也是把文王降了一格,你想想是不是?文王是圣人,他沒有起心動念,哪有有求的心?他只會為天下人求。他為天下人求,他的后妃就為他求。這里頭境界就更高。所以這是本來的解釋?!冈妭鳌?、「詩序」里頭都是講后妃求淑女,不是文王求淑女。不知道紫陽何故,紫陽是朱熹,朱熹為什么別為新說,自己另立新說,這個不可取,應(yīng)該用傳統(tǒng)的說法。
【評析】
孔子對《關(guān)睢》一詩的這個評價,體現(xiàn)了他的“思無邪”的藝術(shù)觀?!蛾P(guān)睢》是寫男女愛情、祝賀婚禮的詩,與“思無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卻從中認(rèn)識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庸思想,認(rèn)為無論哀與樂都不可過分,有其可貴的價值。
(1)《關(guān)睢》:睢,音jū。這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此篇寫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時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之的憂思,以及結(jié)婚時鐘鼓樂之琴瑟友之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