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仲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wǎng)絡(luò) [挑錯/完善]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仲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2),官事不攝(3),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4),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關(guān)鍵詞:論語,八佾第三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么談得上節(jié)儉呢?”那人又問:“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shè)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shè)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shè)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shè)備。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

  這段話是孔子評論管仲?!吨熳蛹ⅰ樊?dāng)中講:「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惯@是簡單介紹管仲。管仲他是齊國的大夫,他的名字是夷吾,曾經(jīng)輔佐,相就是輔佐,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這管仲是非常有才能,他幫助齊桓公做政治改革,選賢任能,加強(qiáng)武備,發(fā)展生產(chǎn)。他的計劃叫「尊王攘夷」,平定北戎的、夷狄的這些動亂,使到齊國逐漸逐漸強(qiáng)大,又在中原聯(lián)合各個諸侯國,幫助安定周朝王室的內(nèi)亂,叫尊王攘夷。齊桓公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這都是管仲出的大力。

  管仲,根據(jù)《管子·小匡篇》記載,說:「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乖跉v史上都是說管仲是個賢人,天下的賢人,他是個大器??鬃釉谶@里就對管仲有一個評點(diǎn),到底管仲是不是大器?管仲在孔子眼里叫做小器,器量小,不是大器。那么這段話是很有意思的,孔子評論管仲。本來像管仲這樣的賢人,孔子也是十分的尊敬。曾經(jīng)孔子有贊嘆過管仲,在《論語》里面就有,說:「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這個微就是無,如果沒有管仲,吾就是我們,到我們現(xiàn)在,大概只能是披著發(fā)、左扣著衣襟,做那個夷狄的外族人。換句話說,沒有文化??梢姷霉苤賹τ谖幕倪@種保護(hù),是有很大功勞。因?yàn)樗麕椭R桓公,率領(lǐng)諸侯尊重周天子,一正天下,安定社會,又不受夷狄外族入侵,所以這是人民百姓都感受他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那真的中原春秋時期,或者就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樣。所以孔子對管仲也是非常贊嘆。

  但是孔子評論人非??陀^。你好的地方,他贊嘆你。你不夠的地方他就要給你指出來,即使你是有再偉大的功績,圣人對你的評價還是很客觀。這一點(diǎn)可見得孔子他是直心是道場,心地正直。評論也是就事論事,把這個事情說出來,讓我們引以為戒。

  現(xiàn)在時間到了,這章《論語》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進(jìn)行學(xué)習(xí)。謝謝大家!

  尊敬的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

  我們繼續(xù)來學(xué)習(xí)《論語·八佾第三》。我們剛剛講到第二十二章,『子曰:管仲之器小哉』這一章,這是孔子評論管仲,說他是一個器量小的人。我們首先對管仲做一個背景介紹。管仲是齊國人,當(dāng)時齊國的國君是齊襄公。齊襄公在位,國政比較混亂,而且這個國君沒有德行,誅殺一些群臣。當(dāng)時管仲就預(yù)感到齊國將要發(fā)生大亂,他就提示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是齊襄公的弟弟。提示小白的師父鮑叔牙,這也是一位賢人,他是管仲的好友,就讓鮑叔牙保護(hù)小白逃到莒國。管仲跟召忽兩位,是另外一位公子公子糾的老師,公子糾也是齊襄公的弟弟,他們也逃往魯國去逃難。

  果然不出所料,在齊襄公十二年,齊國的一個臣子叫公孫無知,就把齊襄公給殺了,自己自立為君,也就是他弒君篡權(quán)。當(dāng)然公孫無知好景不長,到了第二年,他到雍林這個地方,就給雍林的人殺了。他死了以后,齊國就沒有國君了,所以頓時就陷入一片混亂。齊襄公被手下大臣?xì)⑺溃@也有他的報應(yīng)。

  我們先作一個插曲,講講齊襄公的故事。齊襄公有個妹妹叫文姜,自小他們兄妹倆就有私情,這是屬于違背倫常。后來文姜嫁到了魯國,做魯桓公的夫人。我們知道,魯桓公生四子,長子繼位,剩下三個兒子就是三家。后來,齊襄公在繼位第三年,文姜已經(jīng)嫁了十五年。因?yàn)辇R襄公要準(zhǔn)備跟周莊王的妹妹結(jié)婚,所以準(zhǔn)備請魯國國君魯桓公來主持。結(jié)果文姜聽到這個消息,要求跟他丈夫一起去,到齊國。魯桓公不顧大臣反對,就答應(yīng)了,帶著文姜回到齊國。

  結(jié)果回來之后,文姜跟齊襄公舊情復(fù)燃了。文姜就不住在魯桓公居住的驛館,而是留宿齊襄公的宮殿里面。為這事魯桓公當(dāng)然是大為惱火,就斥責(zé)了妻子一頓。結(jié)果文姜也是生起了怨恨,就向她的兄長齊襄公告狀。齊襄公為了能夠讓他妹妹長期留在自己身邊,對魯桓公就起了殺心,于是他就設(shè)宴招待魯桓公。同時就交待他自己的弟弟公子彭生,送魯桓公回他驛館。驛館就好像國賓招待所,專門招待外國貴客。就在回驛館的路上,公子彭生就把魯桓公殺死在路上。這是一件情殺案,而且在歷史上非常罕見的,為了情,是一個國君殺死了另外一個國君。

  當(dāng)時魯國舉國上下都非常的憤怒,一定要齊國國君有個交待,給個說法。為什么自己國君死在你們國界里面?誰謀殺他的?齊襄公最后沒辦法,只好把所有的罪名推到公子彭生身上,殺死了彭生,這算對魯國有個交待。之后,文姜也就常常留在齊國。這是屬于什么?說得難聽一點(diǎn)叫亂倫。齊襄公造了這個罪業(yè),當(dāng)然他自己也就必定有報應(yīng)。

  首先第一個是舉國上下人心就不安了。國君沒有德行,而且對于他看不慣的大臣展開了殺戮,所以致使他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被迫逃到外國。后來公孫無知弒君,殺死了齊襄王之后,又被雍林人殺死。齊國沒有國君不行,所以齊國的大夫,就想召回在外逃亡的兩位公子,就看看誰先回到齊國,誰就來做齊國國君。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人,本來是親兄弟,一下子就成了仇人一樣,都為了爭奪國君的位子。鮑叔牙是輔佐公子小白的,管仲是輔佐公子糾的。

  結(jié)果當(dāng)時魯國因?yàn)楣蛹m,他的母親是魯國人,他們就逃亡到魯國去。那么魯莊公,桓公死后,魯莊公繼位,莊公就想輔佐公子糾。于是就派軍隊(duì)護(hù)送公子糾回國,誰先回到國誰去要那個王位,所以這一路上連夜趕路。魯國同時又發(fā)兵,攔截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是公子糾的弟弟,攔截他不讓他回齊國,管仲當(dāng)時是領(lǐng)兵要攔截公子小白。管仲的朋友鮑叔牙是輔佐小白的,這兩個朋友就成了戰(zhàn)場上的對立面。當(dāng)時魯國的軍隊(duì)真的就攔截住小白,而且管仲他也是武藝高強(qiáng)的人,文武雙全。

  他彎弓搭箭,一箭就射了,射到小白那里。結(jié)果射中的是小白的帶鉤,沒射到他身體。小白這人很聰明,立刻倒地裝死。管仲就以為他死了,于是立即派人回魯國報捷,說大家不用擔(dān)心,我們可以慢慢回齊國了,公子小白已經(jīng)給我射死了。于是公子糾一行也就慢慢的,一路游山玩水的回國了,整整六天才回到齊國。公子小白他裝死,他就躲進(jìn)帳篷車?yán)锩?,連夜的趕回齊國。他回到齊國了,當(dāng)時齊國有兩大貴族,就支持小白做了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桓公。齊桓公一做了國君,第一件事情趕快派軍隊(duì),去阻擊魯國護(hù)送公子糾回國的這個軍隊(duì)。結(jié)果就在路上展開了大戰(zhàn),齊軍大敗魯軍。因?yàn)辇R國實(shí)力,齊國是大國,魯國是小國,他倆是在相鄰的,結(jié)果把魯國打敗了。

  這時候小白的老師鮑叔牙,寫了封信給魯莊公。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齊君現(xiàn)在不忍殺他,請魯國你自己把他殺了就行了。至于說公子糾的兩個老師,一個召忽,一個管仲,那是仇人,請你們把他們押送回來,我們要把他們碎尸萬段。結(jié)果這封信就把魯國國君給嚇住了,他也不想因此而得罪齊國,于是把公子糾給殺掉。當(dāng)時召忽就自殺了,他是為公子糾殉義而死,效忠于公子糾。管仲就沒有自殺,就被魯軍囚禁起來,押回齊國,給齊國來碎尸萬段。

  結(jié)果押回齊國之后,當(dāng)時齊桓公馬上就想殺了他,鮑叔牙這時候就出來講,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替管仲說話。他說臣很幸運(yùn)的跟從君上成就了齊國的大業(yè),如果君上只是想治理好齊國,要我鮑叔牙跟國內(nèi)的大臣就夠了。但是君上想要成就天下霸業(yè),那么這就非要管仲不可了。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qiáng)盛,所以不能失去他。這一番話就把齊桓公給說動了,于是他聽取了鮑叔牙的建議,沒有殺管仲。反而跟管仲談治國之術(shù),論霸王之術(shù)。結(jié)果大喜過望,最后就拜管仲為相。果然管仲后來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不僅是對齊國的貢獻(xiàn)很大,更重要的是他對整個天下安定、保留周朝道統(tǒng),起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所以孔子對他還是非常佩服的。

  但是在這段話里面,孔子卻說「管仲之器小哉」,這是什么意思?我們來看《朱子集注》,「器小,言其不知圣賢大學(xué)之道,故局量褊淺、規(guī)模卑狹,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箍鬃诱f管仲器量小,是說什么?他不知圣賢大學(xué)之道。沒錯!管仲是有治國安邦的這種技術(shù)、能力,可是對于圣賢大學(xué)之道,朱子以為管仲還不知道。那什么是圣賢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里開頭就說,「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我們講明德本有,圣人只不過是把自己本有的明德恢復(fù)起來,讓明德顯明,這叫明明德。明明德之后,必定使天下人也能明明德。自己明明德是自利,讓天下人明明德這是利他,叫親民。自利利他,到了圓滿,這是止于至善。這個明也可以當(dāng)作覺來講,覺悟。自己覺悟了,這是明明德。覺悟別人,幫助別人明明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叫止于至善。這是圣賢大學(xué)之道。這種心量是無限大的,是自他一體,天下跟自己不二,所以他的心很大。

  但是朱子講管仲不知圣賢大學(xué)之道,他的局量就狹窄了。這個「規(guī)?!挂彩侵v他的心胸,比較卑劣狹小。那么管仲只是幫助齊國成為霸主而已,但是卻不能夠幫助整個天下,卻不能幫助千秋萬世。所以管仲死了以后,齊國的霸業(yè)也就隨之消弭了。因此朱子以為管仲還是「局量褊淺,規(guī)模卑狹」。為什么?他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所謂王道是自己先正自己,己身正,天下也就正。

  王道跟霸道不一樣。管仲幫助齊桓公是實(shí)現(xiàn)霸道,他成就霸主。霸道是什么?你用武力,用你的實(shí)力,成為天下第一,這叫霸道,憑力量爭取來的。而王道是憑德行,像周文王、周武王,這是王道。使民心歸附,自然而然而使他成為眾人歸仰的圣王。那么他的功夫就是正身修德,也就是《大學(xué)》里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個格物我們簡單的講,就是格除自己的物欲煩惱,致知就是使自己恢復(fù)本有良知,然后你的意念就真誠,你的心地就正了,你才叫做修身。修身了,自然有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是水到渠成??鬃又v的為政以德,就是用修身以治于王道。這是王道跟霸道不同的地方。

  管仲只是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沒有成就王業(yè)。那說到底,還是自己正身修德不足,所以孔子認(rèn)為他器量還是小。我們從這里看到,孔子的門坎很高。這千古贊嘆的賢人管仲,在孔子眼里還覺得遜色,必定要在文王、武王、周公這樣的一個境界上,才真正為孔子所由衷贊賞。所以孔子說話非常正直,你是什么樣的人就給你什么樣的評論,蓋棺論定,也不會去故意捧你,也不會故意損你,實(shí)事求是。這是什么?教化我們。通過評點(diǎn)這些不同的人物,讓我們知道我們志向應(yīng)取向哪里??梢姷每鬃又匾暤滦?,不重視政事。管仲政事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他為政的手法,這種能力登峰造極。但是孔子卻不怎么贊嘆這個,他贊嘆的是德行。包括孔子弟子里面,你看他所贊嘆的顏回、閔子騫、冉伯牛,這些都是賢德的弟子。而他不怎么贊嘆冉有,冉有是政事第一。不贊嘆宰我,宰我是言語第一。對于子游、子夏,這是文學(xué)第一的,也沒有怎么贊嘆。圣人贊嘆的是德行!

  我們繼續(xù)看《論語》,下面這里說到,『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我們先看到這里。因?yàn)榭鬃诱f管仲的器量小,這個可能就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因?yàn)榇蠹叶颊J(rèn)為管仲是賢人,怎么夫子這樣評論他?他講的這個器量小,到底什么意思?所以有人就問「管仲儉乎」?《朱子集注》里面講,「或人蓋疑器小之為儉?!褂腥司涂赡軙苫?,是不是夫子講的器量是指他很節(jié)儉,不舍得用那些物品,是指這個方面,說他器量小,倒不是批評他。有人就可能懷疑這個,所以就問了,是不是管仲很節(jié)儉?節(jié)儉也是美德,溫良恭儉讓。

  結(jié)果夫子不以為然,他說,「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朱子解釋說,「三歸,臺名,事見說苑。攝,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數(shù)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三歸,朱子解釋為三臺,這是臺名。什么叫臺?這種說法不一,對三歸這個詞古注有很多種解釋。有的人說管仲娶了三個太太,這個是一種說法。朱子根據(jù)《說苑》的文獻(xiàn)里面講,說是三臺。三臺可能是三棟樓這么個意思,樓臺。那么這樓臺可能是像府庫、倉庫一類的裝很多東西,證明他家里物品豐富,有三棟樓才能夠裝得下。

  也有的說管仲有三個住處,就是三個地方住,這也是富貴的人才有三個地方住。也有的說,管仲到了老年,齊桓公感念他的功勛,給他賜三歸。這三歸就是等于國君的賜品,賜給他的。那么當(dāng)然賜得很多,可能是用三個倉庫才能藏得了這么多的東西。那么這些說法眾所紛紜,都是在解釋管仲實(shí)際上他的生活并不節(jié)儉,他有很富貴的生活,甚至是很奢侈的。根據(jù)雪公老人的意思,還是取管子到老年的時候,齊桓公賜給他三府庫的東西,這種說法比較說得通。這是講三歸。

  「官事不攝」,這個攝就是兼的意思,就是兼職。管氏,管子家里有很多的傭人家臣,「家臣不能具官 ,一人常兼數(shù)事」,就是每一個家臣本來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一個人可以做多種工作??墒窃诠茏蛹依锩?,「官事不攝」,就是每個人不用兼職,只做一樁事情,那必定是他有很多家臣。這里可以看出管仲家里面非常的富有,家臣、這些工人很多,這都是講他生活的奢侈,所以「焉得儉」,這怎么能夠叫儉?所以他生活并不節(jié)儉。因?yàn)楫?dāng)時管仲得到的這些東西,他的財產(chǎn)很多都是齊桓公賜給他的。所以按照禮來講,長者或者是君上賜給自己的東西不能夠不受,要接受,所以他接受了。那個也是屬于禮。所以當(dāng)人聽到孔子說「焉得儉」,管仲并不節(jié)儉,那么就繼續(xù)問了。那是不是管仲不知禮?「然則管仲知禮乎?」這個人又繼續(xù)向孔子請問,管仲知不知禮?底下孔子就給他辨明,管仲實(shí)際上不知禮,不知禮當(dāng)然也就不能夠依禮行事了。

  孔子是怎么說法?說『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朱子集注》的解釋說:「或人又疑不儉為知禮,屏謂之樹。塞,猶蔽也。設(shè)屏于門,以蔽內(nèi)外也。好,謂好會。坫,在兩楹之間,獻(xiàn)酬飲畢,則反爵于其上。此皆諸侯之禮,而管仲僭之,不知禮也?!?/p>

  這是說到有人懷疑管仲不節(jié)儉,因?yàn)槭艿絿亩髻n不敢不接受,所以管仲是不是屬于知禮的?孔子這里講的「邦君樹塞門」,這個樹其實(shí)是一種屏障,屏風(fēng)把它豎在門口,這屏風(fēng)就擋住了里面,就我們現(xiàn)在講的屏風(fēng)。所以塞猶蔽也,當(dāng)蔽字講。就把里面隱蔽起來了,有屏風(fēng)的門,就叫做塞門,就是隔開內(nèi)外。這個是國君才有資格用這樣的一種裝飾,他是為了有別于內(nèi)外,所以有這么一個塞門。又說到「管氏亦樹塞門」,管仲他也用國君的這種方式,這屬于違禮。他是屬于大夫,他不能用國君的這種塞門。

  然后又說到,「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所謂的坫,朱子講的兩楹之間,楹就像柱子,兩個柱子之間用土筑起一個小土臺子,可以放食物、酒器,有點(diǎn)像個小宴會桌。當(dāng)邦君為兩君之好的時候,好是好會,各個諸侯國的國君會合在一起的時候,大家來修好、結(jié)盟就會用這種禮,就在這個土臺子上大家一起喝酒。「獻(xiàn)酬飲畢」,也就是大家互相的敬酒、喝完了,喝完之后,把這個空酒杯子反過來放在土臺子上,所以叫「反爵于其上」。其就是代表這個坫,所以「有反坫」是這么個解釋,把酒杯子反扣在這個土堆子上、土臺子上。這是諸侯之禮。結(jié)果管氏又用這種禮,大概他跟朋友聚會的時候,他也搞這么一套,這屬于僭禮,僭越了天子的禮。所以孔子批評他,管仲而知禮,孰不知禮?像管仲這樣的人要是知道禮,那還有誰不知道禮?這批評的也是很重的。換句話說管仲根本不識禮,就變得狂妄自大,大概是以為自己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了,以這個功勛而自居。所以孔子就評論管仲的這方面的缺陷,說管仲器量小。

  當(dāng)然孔子看問題非??陀^,在這里他批評管仲,在后面《論語》又有贊嘆管仲,就是剛才講到的,「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這是因?yàn)樽迂曇苫笙蚩鬃诱垎?,他以為管仲不是一個非仁的人,就是不是仁者,他不仁。因?yàn)樽迂曀睦镆詾?,齊桓公殺了管仲所輔佐的公子糾,齊桓公沒登上國君位置的時候叫公子小白,他為了爭王位殺公子糾。那管仲輔佐公子糾,為什么公子糾死了以后,他不能像召忽那樣去自盡,為公子糾而死。卻反過來去輔佐公子糾的敵人,輔佐齊桓公,這個樣的人還能算是仁人?

  子貢問了孔子??鬃泳徒獯?,說像管仲這樣輔助齊桓公,建立盟主的功績,主要是率領(lǐng)諸侯尊重周天子,這是使天下安定,萬民受福,所以管仲他也能稱為是仁人??鬃邮菑乃墓讈碓u論管仲。他的功勛一是輔佐桓公安定天下,這個還是當(dāng)時的貢獻(xiàn)。真正更大的功勛,是他能維護(hù)仁為主的中華文化,周朝傳下來的道統(tǒng),不至于使非禮非義的夷狄外族,把中華文化給戕殺掉,這是使天下后世人民受其恩賜的。就這一點(diǎn)功勛而言,孔子認(rèn)為管仲也是仁人。所以說「微管仲」,沒有管仲。微是當(dāng)無字講,沒有管仲,那我們現(xiàn)在都得披著頭發(fā)。你看真正的有文化的人,儒家古代都是結(jié)著發(fā)髻的,不會披頭散發(fā)。只有那些不懂得禮義文化的人披頭散發(fā),所以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現(xiàn)在可能都披頭散發(fā),像那些夷狄外族的人一樣,在左面扣扣子。

  可見得孔子他著眼是天下人民,以大公的思想來立論。評論人他是以公而不取私,以大而不取小,這是儒家論人論事的準(zhǔn)則。但是說管仲十全十美,他是個賢人,他是個大器量的人,那孔子就不同意。評論管仲本人,孔子也是很客觀的,這里就評論他。

  《朱子集注》當(dāng)中有一段話說,「愚謂孔子譏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蛉瞬恢善鋬€,故斥其奢以明其非儉。或又疑其知禮,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禮。蓋雖不復(fù)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見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禮,其器之小可知。蓋器大,則自知禮而無此失矣?!淮搜援?dāng)深味也?!?/p>

  朱子這段話是解釋為什么孔子評論管仲器量小,里面有很深的意旨。這里有人不知道孔子的深意,聽到孔子評論管仲器小,就懷疑是不是孔子以為管仲是很節(jié)儉,這個才稱為器小,用的不多,這器小。但是孔子就駁斥了,說明管仲是奢侈,他不是節(jié)儉的。然后人又懷疑,孔子說他奢侈,因?yàn)槭驱R桓公的恩賜,管仲他不能不受,這也是知禮。那管仲是不是知禮?孔子又駁斥,管仲是僭越諸侯之禮,那是不知禮的??鬃記]有明說為什么管仲器量小,但是這兩個駁斥的論點(diǎn),也就基本能夠明白器量小之所以然了。

  什么叫器量小?程子的話來講「奢而犯禮」,又奢侈又犯了禮,這就是器量小。我們從這里看管仲,更重要是看自己。所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自己有沒有奢侈?有沒有違禮?如果有,那自己可能比管仲器量更小。管仲還能夠匡扶、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咱們更不行了,是小之又小。

  「蓋器大」,這個器量大是什么意思?「則自知禮而無此失矣。」知禮,一切依禮而行,這是大器量的表現(xiàn);還有節(jié)儉,這是大器量的表現(xiàn),所以孔子崇尚溫良恭儉讓。溫良恭讓,這是講禮。溫是講外表溫和莊重。良是內(nèi)心,心地善良。恭是恭敬,「禮者,敬而已矣」。讓是禮讓,跟別人一定是禮讓。這是講禮。再者能儉,你看溫良恭儉讓,包括這才是器量大。所以孔子才能稱為是大器,器量大的人,管仲還不夠資格,所以這里的話有深味。我們自己要關(guān)鍵反求諸己,自己好好檢點(diǎn)。如果自己是小器量,要變得大器量,這才行。

  朱子又引蘇東坡的話,蘇軾,這是宋朝的大文學(xué)家,他也著有《論語說》。蘇軾有段話說,「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國,則其本深,其及者遠(yuǎn),是謂大器。揚(yáng)雄所謂:『大器猶規(guī)矩準(zhǔn)繩』,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管仲三歸反坫,桓公內(nèi)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淺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復(fù)宗齊?!固K軾這段評論也是很好。他講什么叫大器?自己修身,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然后齊家治國,「修身正家以及于國」。這個根本很深,根本是德?!洞髮W(xué)》里講的「德者本也」,要有深厚的道德,然后你感化的范圍就遠(yuǎn)了,這叫大器。那我們看管仲和孔子就能明了。管仲成就大業(yè),也只是在當(dāng)時,只是成為歷史的輝煌一剎那??鬃与m然他沒有做到管仲這樣的功績,但是他以自己修身立德,推廣圣道,天下萬世都得到他的恩惠。所以孔子比起管仲,遠(yuǎn)遠(yuǎn)超過。

  蘇東坡引揚(yáng)雄的話,揚(yáng)雄是西漢的思想家。揚(yáng)雄說,「大器猶規(guī)矩準(zhǔn)繩」。所謂大器,像規(guī)矩準(zhǔn)繩那樣,規(guī)矩和準(zhǔn)繩誰來立?自己來立。怎么立?按照圣賢教誨,學(xué)圣學(xué)賢,成就圣道,這叫自治。你自己修好了,然后治人,使大家都向你學(xué)習(xí),以你為榜樣。你做大家的規(guī)矩準(zhǔn)繩,你就學(xué)為人師、行為世范。你做大家最好的樣子,大家都跟你學(xué),那么你就是自利利他,你就是明明德、親民,最后止于至善,這叫大器。管仲有沒有做到真正自己修身?當(dāng)然不能說沒有,但是修得不圓滿。你看這里三歸、反坫,三歸是他奢侈不節(jié)儉,反坫是說他越禮。齊桓公雖然是稱霸天下,但是內(nèi)嬖六人,他也寵愛美色,嬖是寵愛美色。他雖然稱霸天下,他的根本還是淺。既然是根本淺,那他的霸業(yè)也就淺。所以管仲死了以后,齊桓公死了以后,天下就不再「宗齊」,齊國就不再是大家的領(lǐng)導(dǎo),他就失去霸主的地位了。

  孔子這里講管仲器小,那我們就明白了,是責(zé)備他,批評管仲奢侈、越禮這兩方面。當(dāng)然也是就事論事,個人的是非好丑,我們都要看到,我們不能抹殺管仲的功績。但是也不能夠一味的把一個人捧到至高點(diǎn),好像是完人一樣,這也不對。要非??陀^的來論人。

  蕅益大師在這里給我們做一個點(diǎn)睛的說明,「一匡天下處,是其仁。不儉不知禮處,是其器小。孔子論人何等公平,亦何等明白。蓋大器已不至此,況不器之君子乎?」這是講管仲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這是他仁的地方,所以孔子贊嘆他是仁人。幾近于仁,基本上可以稱為是仁人,但是還不完美。管仲有他不節(jié)儉的地方,他有三歸,三府庫的這些財物,就是不節(jié)儉,當(dāng)然他家里很多傭人也是不節(jié)儉的地方。還有不知禮,他僭用諸侯之禮,這是不知禮的地方。這是說明他器量小,不是個大器,是個小器。所以孔子論人多么公平,非常的中正,多么的明白。他有好的地方我們贊嘆,他不好的地方我們也得明白,不能夠一味把一個人捧上天,這樣容易誤導(dǎo)社會大眾,以為全部學(xué)他那就是最好的。那不是,他也有不好的地方,我們不能學(xué)他,這是孔子著眼于教化天下萬世人民。那么不節(jié)儉,不知禮,「大器已不至此」,大器的人已經(jīng)不會至于做到這樣的,有這樣的毛病。也就是大器之人必定會節(jié)儉,必定會知禮,更何況不器之君子?

  孔子講「君子不器」,不器又比大器又高一層。大器它還是個器,只是大。大器當(dāng)然比小器是好,不器又比大器要好。不器,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孔子的思路推下去,一定是什么?節(jié)儉到極處,知禮行禮到極處、到圓滿,必定成就溫良恭儉讓的厚德,心里沒有分別執(zhí)著,他才能不器! 這器是什么?是器具。一個器具只能有一種功用,這叫器,第二種功用就不行了。君子不器,他是沒有固定的功用,他在哪里都能做到最好,這因?yàn)樗懈呱械钠返伦龈?。像棵大樹,它這個根深了,它的枝葉就繁茂。不管在那個方向的枝葉花果,都是非常的繁榮。所以必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別執(zhí)著,這才能做到不器!

  【評析】

  在《論語》中,孔子對管子曾有數(shù)處評價。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節(jié)儉,二不知禮,對他的所作所為進(jìn)行批評,出發(fā)點(diǎn)也是儒家一貫倡導(dǎo)的“節(jié)儉”和“禮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對管仲的肯定性評價。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xué)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齊國人,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qū)。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歸:相傳是三處藏錢幣的府庫。

  (3)攝:兼任。

  (4)樹塞門:樹,樹立。塞門,在大門口筑的一道短墻,以別內(nèi)外,相當(dāng)于屏風(fēng)、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xiàn)過酒的空杯子的土臺。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仲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