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關鍵詞:中庸
最麻煩的一段,這個地方是真正的中庸。中庸這本書,子思注,引述傳授孔子的學問、道德、學術思想,建立這個中庸的名稱。中是天下之大本,中庸的道理,講的是形而上的道體,與發(fā)揮人格行為真正的作用、道德的用,整個合起來叫中庸。實際上,這個道體在哪里?比如佛家講明心見性,本體叫真如,體在哪里見?你去找一個體,不但一輩子找不到,學佛的人由凡夫到成佛要經(jīng)三大阿僧衹劫,八大阿僧衹劫你也找不到。體在哪里?體只有在用上見,體在萬有之相上見。換句話,這個道體在哪里?萬有的相,就是道的相,萬有的用,就是道的用。體在相、用中,離相用以外另外有個體,這個體也是相,也是用。所以孔子在易經(jīng)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見,形而下者謂之器,哲學的名詞,形而上是出在易經(jīng)的,孔子說的。西洋哲學翻過來叫形而上,就是孔子一句話。
這個道的體在哪里?君子之道,你要見道,明心見性,很容易,費而隱,道無處不在,拿佛家的話,盡虛空遍法界,你的頭發(fā)到腳指頭,到你鞋底下面,地下的泥巴狗屎那里都有,因為他無所不在。但是你要找他找不到,費而隱。所以,在佛家叫如來藏性,無所不在。可是你要去找一個如來藏性,你說我現(xiàn)在打坐,眼睛閉起來躲到如來藏性去,你正是在哪里用,在忙碌,找不到。所以,“君子之道費而隱”,無所不在,就是你找不到,找到了當下就是道。子思在這個地方特別注明,可見他是悟了道,證了道。
道在哪里?“夫婦之愚”,男女之間,“可以與之焉”,男女之間的心里行為,各種行為,就是人與人之間,都是道。但是你說這個最普通,世界上有人,有人就有男人有女人,有男人女人就相愛,相愛并沒有離開道,可是愛的合不合于道就是個問題了。“夫婦之愚可以與之”,可是你說就那么容易嗎?比如說“夫婦之愚”到達了人生人,多容易呀,我們都是人生出來的,到現(xiàn)在為止人生人究竟怎么樣生的,在醫(yī)學上還是大問題,還在研究啊。所以現(xiàn)在科學研究不靠人而生人,正在研究中,瓶子里頭制造人,準備將來空氣里頭還可以制造人呢,科學家的幻想。但是幻想會不會變成事實都不知道。即使玻璃瓶子造出人,空氣里手一指就造出一個人來,也沒有希奇。在中國文化看來,空氣里頭本來就有人,“君子之道費而隱”,人本來在其間矣。
拿中國文化解釋,不做科學解釋很容易,“君子之道費而隱”,人也本在瓶子之中耶。這是文學化,那就不是科學了。但是道理的確是這么一個道理。你要知道,道無所不在,你說到處都在嗎?你要明心見性,你要見這個道,“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到了他最高深、最奧妙、最真理之處,即使得道的圣人,還不能徹底了解,“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中國文化講圣人,乃之老子,釋伽牟尼佛都包括在內了。還有所不知,這兩句話就考死了人。據(jù)我所知,只有一個人答得最好的,解答了這兩句話。明朝末期禪宗的一位大師,密云悟禪師解答這兩句話透徹得很,只有他。所以,后世很多的儒家都認為,唯有研究了佛法,研究通了以后回轉來讀儒家的書,整個是合然而慣通,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明朝的憨山大師等等人都注有《大學》《中庸》,理由如此。密云悟禪師怎么答的。
明朝末期的時候有位禪宗大師叫密云悟禪師,密云是個廟子名字,“悟”他也叫圓悟大師,密云悟也叫天童悟,因為他也在天童寺主持過方丈的,那個時候的方丈都是政府聘請的,是悟了道有道的高僧。密云悟大師同六祖的故事幾乎是一樣,從小沒有讀過書,很苦,也是砍柴,孝順父母,后來出家了,出家學禪宗,大徹大悟,一代禪師影響明朝末期的歷史,非常大的一個人物。后來他的歸依弟子,跟他學佛的非常多,有學問的很多,有一位大儒家就跑來問他,“師父,中庸說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這,這……?”他悟道了以后什么書,無書不通。他說:“你考功名都考取了,讀了一輩子書這個還不懂?”,“文字上我懂。這個道?師父,我真不懂”。他講幾句話,震古爍今,古今以來沒有:“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透徹明了。
道理我們如果看過《六祖壇經(jīng)》你就知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還是小悟,破初關而已。真正悟道是后來五祖再叫他三更入室,再講一次《金剛經(jīng)》給他聽,又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六祖才大徹大悟,他講了幾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本性里具足了天人的法,也具足了地獄惡鬼的法,本性里人可以為圣人,也立刻成魔鬼,也可以立刻入地獄,也可以立刻入天堂。所以,具足一切法。密云悟禪師答復,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這個東西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我們一切凡夫本來就有道,本來具足,我們凡夫不知道。但是同樣的,同凡夫相對是圣人,悟了道的,具足圣人法,圣人也不知喔。得了道的人還有個我得了道,像小孩子一樣,我這個道不能掉了,你不要動,我有道,碰都碰不得,你那個道不值錢的了。
道是不生不滅,無所不在。所以,他說:圣人若知,圣人如果覺得我還有個悟了,覺得我是悟了的,就不是圣人了。就是剩下來的剩人。聲音差不多,不是真正圣人。所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圣人得了道還有那點得了道的味道,你不要理,并沒有道。沒有真正大徹大悟,就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凡夫如果知道了,我當下這個就是道,凡夫成圣人了,悟道了。悟了以后這個悟的境界是不會有的,還想保住,你不要碰我,吃飯,我不吃了,我有道喲,修道要緊喲,那不是。答復的多透徹,古今以來再沒有人超過這個話。他也不是有意去注解《中庸》,人家做人學問好的很,讀不懂了,這樣一答出來,那一班讀書人都反對佛教的,統(tǒng)統(tǒng)兩個膝蓋頭就軟了,就跪下來了。高明到極點了。
所以,下面“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同樣的道理。一個是“知”一個是“行”。王陽明后來講“知行”,行就是菩薩修道,悟了道的人才能修道。但是修道的人,儒家來講就是圣人,圣人是非常平凡的,所謂行菩薩道,沒有什么菩薩,做人應該做的事,愛人也是人應該做的事,救人都是人應該做的事。人做到了極點是佛,佛與人只不過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你讀這里不要連起來,夫婦這愚可以與知焉,男女之間笨到極點,男女之間本來是笨到極點,講戀愛就是最笨的事,人作最笨的事也是最高興的事,這是不可思議,叫做夫婦之道費而隱也。夫婦不肖呢,男女之間做的行為都是莫名其妙的。但是圣人的行為也莫名其妙,明明知道眾生渡不完,偏要渡眾生,渡也渡不完,地獄未空我不成佛,你看這個不肖呀,比夫婦之愚還要愚。一個是行,一個是知,密云悟禪師這幾句話解釋了以后,《中庸》不必講了,就是他二句話解釋,悟道,大徹大悟,同行道,都講完了。
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圣人道貌岸然那個樣子,那個道一毛錢一個,都可以買得到。有道的人不會有有道的樣子,很平凡??墒欠卜蛑吮旧砭褪鞘ト耍褪欠?,眾生即佛,真的悟道了以后還變成人。凡夫若知即是圣人,這一知禪宗叫做轉語,這樣一轉就把整個的道理搞清楚了。機鋒轉語就是這個道理?,F(xiàn)在有些人學禪,打機鋒轉語,轉了半天轉不出去,那有什么用?密云悟禪師給《中庸》下了一個轉語,大家統(tǒng)統(tǒng)看懂了,就悟了。講這個道體,道為什么費而隱,無所不在,盡虛空遍法界?本來人在道中,可是我們找不到,為什么找不到?大而無外,“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哉焉”。他說這個天地,宇宙,是無限制的,無限量的擴充。莊子叫之大而無外,大到?jīng)]有外。你說大,這個叫大,天地大,宇宙更大,銀河系統(tǒng)外邊大,大,總有個邊吧,沒得邊。
所以,沒得外,大的沒得外,就是最小。小而無內,小的沒得再小的了,沒得再小,就是空完了,那就是大。所以,大小是人為的假定,真正大小是沒有大小。在《中庸》里面的道理也同莊子一樣講法。講到大這個道,盡虛空遍法界,佛經(jīng)的形容。這兩句話你想一想,多大呀,四方虛空,佛說的話越大越好,最好沒得影子可見,大到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說有多大。所以,這以大來講,道之大,體大,佛經(jīng)《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何以大?體大,形而上道體,大到宇宙所裝不下來,就是楞嚴經(jīng)有一句話:虛空生汝心中如片云點太清里,明心見性的人,你見到自己本性的,虛空生在你心里,如片云點太清里,等于一片云在虛空里飄一樣。整個宇宙在你的心體上那么的渺小,你看心性之體有多大。你們在坐很多青年學佛的,你要曉得這是佛說的話喲,也同中庸說的一樣,君子語大天下莫能哉焉。可是大家打坐閉起眼睛就在那里玩小的,閉起眼睛在里頭玩,里頭玩玩又玩不了,一個念頭都抓不住,在那里按,然后靠呼吸來抓,呼吸一下來一下去的,你怎么抓,這都是理不明,怎么能夠學道。儒家,道家,佛家都一樣的。
所以,語大“天下莫能哉也”,語小呢,“天下莫能破焉”,小得沒得小,沒得一個小。你們學道,學佛的做觀想,觀明點,觀亮光,觀到小到多小呀,我說小得沒得小,就是大啊,虛空生汝心中如片云點太清里,有小有大,小大只是兩邊相對的話,去掉兩邊相對也沒有個絕對,這個才是真正的中。有個絕對,絕對與相對兩個對起來的,“我這個是絕對的”“真的?”“絕對!”你看他已經(jīng)相對了,因為絕對這個觀念是跟相對兩個對立的。等于說:“我這個絕對沒有主觀的”,“你沒有主觀?”“客觀”“你的很客觀?”“很客觀”已經(jīng)主觀了,主觀的客觀,客觀的主觀,就是這個東西。所以,中無中可中,有一個中已經(jīng)不中了。所以,語小“天下莫能破焉”,那么把道體都告訴了我們。
這一下告訴我們很清楚,道在哪里修呀,哪里去見道,找個中庸,換句話用佛家說,你哪里去明心見性,去找,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道在吃飯中。莊子更講的徹底,道在屎溺,大小便里都有道。但是不要把大便找來化驗,沒得道的!就是說那個行為,行在動嗎,念在動,就在這個里頭去找。吃飯穿衣大小便,念佛跌倒都是道。費而隱,所以,拿禪宗的公案,有許多人跌倒一下開悟了,有許多人頭碰一下開悟了。為什么那么快呢?君子之道費而隱嗎,無所不在,就是你找不到。所以,說這個原則告訴我們,你要去找呀,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我們大家修道就靠自己鬼聰明去找,去造一個道,所以,找不到。
那真是費而隱,本來道很明白,倒給你隱起來了,費起來了。道在哪里,他引用《詩經(jīng)》我們上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