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世家·前蜀世家第三

作者:歐陽修 全集:新五代史 來源:網(wǎng)絡(luò) [挑錯/完善]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隆眉廣顙,狀貌偉然。少無賴,以屠牛、盜驢、 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后為忠武軍卒,稍遷隊將。

  黃巢陷長安,僖宗在蜀,忠武軍將鹿晏弘以兵八千屬楊復(fù)光討賊,巢敗走,復(fù) 光以其兵為八都,都將千人,建與晏弘皆為一都頭。復(fù)光死,晏弘率八都西迎僖宗 于蜀,所過剽略。行至興元,逐節(jié)度使牛叢,自稱留后。僖宗即以晏弘為節(jié)度使, 晏弘以建等八都頭皆領(lǐng)屬州刺史。已而晏弘擁眾東歸,陷陳、許,建與晉暉、韓建、 張造、李師泰等各率一都,西奔于蜀。僖宗得之大喜,號“隨駕五都”,以屬十軍 觀軍容使田令孜,令孜以建等為養(yǎng)子。僖宗還長安,使建與晉暉等將神策軍宿衛(wèi)。

  光啟元年,河王重榮與令孜爭鹽池,重榮召晉兵犯京師,僖宗幸鳳翔。二年三 月,移幸興元,以建為清道使,負(fù)玉璽以從。行至當(dāng)涂驛,李昌符焚棧道,棧道幾 斷,建控僖宗馬,冒煙焰中過,宿坂下,僖宗枕建膝寢,既覺,涕泣,解御衣賜之。

  僖宗已至興元,令孜以謂天子播越,由己致之,懼且得罪,西川節(jié)度使陳敬瑄, 令孜同母弟也,令孜因求為西川監(jiān)軍,楊復(fù)恭代為軍容使。復(fù)恭出建為壁州刺史, 建乃招集亡命及溪洞夷落,有眾八千,以攻閬州,執(zhí)其刺史楊行遷。又攻利州,利 州刺史王珙棄城走。敬瑄患之,以問令孜,令孜曰:“王八吾兒也,以一介召之, 可置麾下。”乃使人招建。

  東川顧彥朗與建有舊,建聞令孜召己,大喜,因至梓州,謂彥朗曰:“十軍阿 父召我,我欲至成都見陳公,以求一鎮(zhèn)?!奔匆云浼覍偻袕├?,選精兵二千,馳之 成都。行至鹿頭關(guān),敬瑄悔召建,使人止之。建大怒,擊破鹿頭關(guān),取漢州。彥朗 聞之,出兵助建,軍于學(xué)射。敬瑄遣將句惟立逆建,建擊敗之,遂攻彭州。敬瑄遣 眉州刺史山行章將兵五萬屯新繁,建又擊敗之,虜獲萬余人,橫尸四十里。敬瑄發(fā) 兵七萬益行章,與建相持濛陽、新都百余日。昭宗遣左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和 協(xié)使,詔彥朗等罷兵。彥朗請以大臣鎮(zhèn)蜀,因為建求旌節(jié)。文德元年六月,以宰相 韋昭度為西川節(jié)度使。分邛、蜀、黎、雅為永平軍,拜建節(jié)度使。

  敬瑄不受代,昭宗即命昭度將彥朗等兵討之。昭宗以建為招討牙內(nèi)都指揮使。 久之,不克,建謂昭度曰:“公以數(shù)萬之眾,困兩川之人,而師久無功,奈何?且 唐室多故,東方諸鎮(zhèn),兵接都畿,公當(dāng)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此蠻夷之國, 不足以留公?!闭讯冗t疑未決,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于軍門,臠而食之,建入白曰: “軍士饑,須此為食爾!”昭度大恐,即留符節(jié)與建而東。昭度已去,建即以兵扼 劍門,兩川由是阻絕。

  山行章屯廣都,建擊敗之,行章走眉州,以州降建。建引兵攻成都,而資、簡、 戎、茂、嘉、邛諸州皆殺刺史降建。建攻成都甚急,田令孜登城呼建曰:“老夫與 公相厚,何嫌而至此!”建曰:“軍容父子之恩,心何可忘!然兵討不受代者,天 子命也?!绷钭我谷虢ㄜ?,以節(jié)度觀察牌印授建。明日,敬瑄開門迎建。建將入城, 以張勍為都虞候,戒其軍士曰:“吾以張勍為虞候矣,汝等無犯其令,幸勍執(zhí)而見 我,我尚活汝,使其殺而后白,吾亦不能詰也?!苯ㄈ氤?,軍士剽略,勍殺百人而 止。后建遷敬瑄于雅州,使人殺之;復(fù)以令孜為監(jiān)軍,既而亦殺之。大順二年十月, 唐以建為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觀察處置云南八 國招撫等使。

  東川顧彥朗卒,其弟彥暉立。唐遣宦者宗道弼賜彥暉東川旌節(jié),綿州刺史常厚 執(zhí)道弼以攻梓州,建遣李簡、王宗滌等討厚。自彥朗死,建欲圖并東川而未有以發(fā), 及李簡等討厚,戒曰:“兵已破厚,彥暉必出犒師,即與俱來,無煩吾再舉也。” 簡等擊厚,敗之鐘陽,厚走還綿州,以唐旌節(jié)還道弼而出之。彥暉已得節(jié),辭疾不 出犒軍。乾寧二年,建遣王宗滌攻之。十二月,宗滌敗彥暉于楸林,斬其將羅璋, 遂圍梓州。三年五月,昭宗遣宦者袁易簡詔建罷兵,建收兵還成都。黔南節(jié)度使王 肇以其地降于建。

  四年,宗滌復(fù)攻東川,別遣王宗侃、宗阮等出峽,取渝、瀘州。五月,建自將 攻東川,昭宗遣諫議大夫李洵、判官韋莊宣諭兩川,詔建罷兵。建不奉詔,乃責(zé)授 建南州刺史,以郯王為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代建為西川節(jié)度使。茂貞拒命,乃復(fù)建 官爵。冬十月,建攻破梓州,彥暉自殺。彥暉將顧彥瑤顧城已危,謂諸將吏曰: “事公當(dāng)生死以之!”指其所佩賓鐵劍曰:“事急而有叛者,當(dāng)齒此劍!”及城將 破,彥瑤與彥暉召集將吏飲酒,遂與之俱死。建以王宗滌為東川留后,唐即以宗滌 為節(jié)度使,于是并有兩川之地。

  是時,鳳翔李茂貞兼據(jù)梁、洋、秦、隴,數(shù)以兵侵建。天復(fù)元年,梁太祖兵誅 宦者,宦者韓全誨等劫天子幸鳳翔,梁兵圍之,茂貞閉城拒守經(jīng)年,力窘,求與梁 和。建間遣人聘茂貞,許以出兵為援,勸其堅壁勿和。遣王宗滌將兵五萬,聲言迎 駕,以攻興元,執(zhí)其節(jié)度使李繼業(yè),而武定節(jié)度使拓拔思敬遂以其地降于建,于是 并有山南西道。是時,荊南成汭死,襄州趙匡凝遣其弟匡明襲據(jù)之,建乘其間,攻 下夔、施、忠、萬四州。三年八月,唐封建蜀王。四年,唐遷都洛陽,改元天祐, 建與唐隔絕而不知,故仍稱天復(fù)。六年,又取歸州,于是并有三峽

  七年,梁滅唐,遣使者諭建,建拒而不納。建因馳檄四方,會兵討梁,四方知 其非誠實,皆不應(yīng)。

  是歲正月,巨人見青城山。六月,鳳凰見萬歲縣,黃龍見嘉陽江,而諸州皆言 甘露、白鹿、白雀、龜、龍之瑞。秋九月己亥,建乃即皇帝位。封其諸子為王,以 王宗佶為中書令,韋莊為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唐襲為樞密使,鄭騫為御史中 丞,張格、王鍇皆為翰林學(xué)士,周博雅為成都尹。蜀恃險而富,當(dāng)唐之末,士人多 欲依建以避亂。建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故其僭號,所用皆唐名臣世 族;莊,見素之孫;格,浚之子也。建謂左右曰:“吾為神策軍將時,宿衛(wèi)禁中, 見天子夜召學(xué)士,出入無間,恩禮親厚如寮友,非將相可比也?!惫式ù竦榷鞫Y 尤異,其余宋玭等百余人,并見信用。

  武成元年正月,祀天南郊,大赦,改元,以王宗佶為太師。宗佶本姓甘氏,建 為忠武軍卒時掠得之,養(yǎng)以為子,后以軍功累遷武信軍節(jié)度使。后建所生子元懿等 稍長,宗佶以養(yǎng)子心不自安,與鄭騫等謀,求為大司馬,總六軍,開元帥府,凡軍 事便宜行而后聞。建以宗佶創(chuàng)業(yè)功多,優(yōu)容之。唐襲本以舞僮見幸于建,宗佶尤易 之,后為樞密使,猶名呼襲,襲雖內(nèi)恨,而外奉宗佶愈謹(jǐn)。建聞之,怒曰:“宗佶 名呼我樞密使,是將反也?!弊谫デ蟠笏抉R,章三上,建以問襲,襲因激怒建曰: “宗佶功臣,其威望可以服人心,陛下宜即與之。”建心益疑。宗佶入奏事,自請 不已,建叱衛(wèi)士撲殺之,并賜騫死。六月,以遂王宗懿為皇太子。建加尊號英武睿 圣皇帝。七月,騶虞見武定。

  二年,頒《永昌歷》。廣都嘉禾合穗。

  三年八月,有龍五十見洵陽水中。十月,麟見壁州。十二月,大赦,改明年為 永平元年。岐王李茂貞自為梁所圍,而山南入于蜀,地狹勢孤,遂與建和,以其子 娶建女,因求山南故地。建怒,不與,以王宗侃為北路都統(tǒng),宗佑、宗賀、唐襲為 三面招討使以攻岐。戰(zhàn)于青泥,宗侃敗績,退保西縣,為茂貞兵所圍。建自將擊之, 岐兵敗,解去,建至興元而還。加尊號曰英武睿圣光孝皇帝。

  二年,又加號曰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初,田令孜之為監(jiān)軍也,盜唐傳 國璽入于蜀而埋之,二月,尚食使歐陽柔治令孜故第,穿地而得之,以獻。五月, 梁遣光祿卿盧玭來聘,推建為兄,其印文曰“大梁入蜀之印”。宰相張格曰:“唐 故事,奉使四夷,其印曰‘大唐入某國之印’,今梁已兄事陛下,奈何卑我如夷狄?” 建怒,欲殺梁使者,格曰:“此梁有司之過爾,不可以絕兩國之歡?!币讯禾?崩,建遣將作監(jiān)李纮吊之,遂刻其印文曰“大蜀入梁之印”。劍州木連理。六月, 麟見文州。十二月,黃龍見富義江。

  三年正月,麟見永泰。五月,騶虞見壁山,有二鹿隨之。秋七月,皇太子元膺 殺太子少保唐襲。元膺,建次子也,初名宗懿,后更名宗坦,建得銅牌子于什仿, 有文二十余字,建以為符讖,因取之以名諸子,故又更曰元膺。元膺為人犭?yún)过x 齒,多材藝,能射錢中孔,嘗自抱球擲馬上,馳而射之,無不中。年十七,為皇 太子,判六軍,創(chuàng)天武神機營,開永和府,置官屬。建以元膺年少任重,以記事戒 之,令“一切學(xué)朕所為,則可以保國”。又命道士廣成先生杜光庭為之師。唐襲, 建之嬖也,元膺易之,屢謔于朝,建懼其交惡,乃罷襲樞密使,出為興元節(jié)度使。 已而襲罷歸,元膺廷疏其過失,建益不悅。是月七夕,元膺召諸王大臣置酒,而集 王宗翰、樞密使潘峭、翰林學(xué)士毛文錫不至,元膺怒曰:“集王不來,峭與文錫教 之耳!”明日,元膺白建峭及文錫離間語。建怒,將罪之。元膺出而襲入,建以問 之,襲曰:“太子謀作亂,欲召諸將、諸王以兵錮之,然后舉事爾!”建疑之,襲 請召營兵入衛(wèi)。元膺初不為備,聞襲召兵,以為誅己,乃與伶人安悉香、軍將喻全 殊率天武兵自衛(wèi),遣人擒峭及文錫而笞之,幽于其家;召大將徐瑤、常謙率兵出拒 襲,與襲戰(zhàn)神武門,襲中流矢,墜馬死。建遣王宗賀以兵討之,元膺兵敗皆潰去, 元膺匿躍龍池檻中。明日,出而丐食,蜀人識之,以告,建遣宗翰招諭之,宗翰未 至,為衛(wèi)兵所殺。建乃立其幼子鄭王宗衍為太子。白龍見邛州江。

  四年,荊南高季昌侵蜀巫山,遣嘉王宗壽敗之于瞿唐。八月,殺黔南節(jié)度使王 宗訓(xùn)。冬,南蠻攻掠界上,建遣夔王宗范擊敗之于大渡河。麟見昌州。

  五年,起壽昌殿于龍興宮,畫建像于壁;又起扶天閣,畫諸功臣像。十一月, 大火,焚其宮室。遣王宗儔等攻岐,取其秦、鳳、階、成四州,至大散關(guān)。梁叛將 劉知俊在岐,于是特以其族來。

  通正元年,遣王宗綰等率兵十二萬出大散關(guān)攻岐,取隴州。八月,起文思殿, 以清資五品正員官購群書以實之,以內(nèi)樞密使毛文錫為文思殿大學(xué)士。黃龍見大昌 池。十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天漢,國號漢。

  天漢元年,殺劉知俊。十二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光天,復(fù)國號蜀。

  光天元年六月,建卒,年七十二。建晚年多內(nèi)寵,賢妃徐氏與妹淑妃,皆以色 進,專房用事,交結(jié)宦者唐文扆等干與外政。建年老昏耄,文扆判六軍,事無大小, 皆決文扆。及建疾,以兵入宿衛(wèi),謀盡去建故將。故將聞建疾,皆不得入見,久之, 宗弼等排闥入,言文扆欲為變,乃殺之。建因以老將大臣多許昌故人,必不為太子 用,思擇人未得而疾亟,乃以宦者宋光嗣為樞密使判六軍而建卒。太子立,去“宗” 名衍。

  衍字化源。建十一子,曰衛(wèi)王宗仁,簡王元膺,趙王宗紀(jì),豳王宗輅,韓王宗 智,莒王宗特,信王宗杰,魯王宗鼎,興王宗澤,薛王宗平。而鄭王宗衍最幼,其 母徐賢妃也,以母寵得立為皇太子,開崇賢府,置官屬,后更曰天策府。衍為人方 頤大口,垂手過膝,顧目見耳,頗知學(xué)問,能為浮艷之辭。元膺死,建以豳王宗輅 貌類己,而信王宗杰于諸子最材賢,欲于兩人擇立之。而徐妃專寵,建老昏耄,妃 與宦者唐文扆教相者上言衍相最貴,又諷宰相張格贊成之,衍由是得為太子。

  建卒,衍立,謚建曰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陵曰永陵。建正室周 氏號昭圣皇后,后建數(shù)日而卒,衍因尊其母徐氏為皇太后,后妹淑妃為皇太妃。太 后、太妃以教令賣官,自刺史以下,每一官闕,必數(shù)人并爭,而入錢多者得之;通 都大邑起邸店,以奪民利。

  衍年少荒淫,委其政于宦者宋光嗣、光葆、景潤澄、王承休、歐陽晃、田魯儔 等;以韓昭、潘在迎、顧在珣、嚴(yán)旭等為狎客;起宣華苑,有重光、太清、延昌、 會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宮,降真、蓬萊、丹霞之亭,飛鸞之閣,瑞獸之門;又作 怡神亭,與諸狎客、婦人日夜酣飲其中。嘗以九日宴宣華苑,嘉王宗壽以社稷為言, 言發(fā)泣涕。韓昭等曰:“嘉王酒悲爾!”諸狎客共以慢言謔嘲之,坐上喧然。衍不 能省也。

  蜀人富而喜遨,當(dāng)王氏晚年,俗競為小帽,僅覆其頂,俯首即墮,謂之“危腦 帽”。衍以為不祥,禁之。而衍好戴大帽,每微服出游民間,民間以大帽識之,因 令國中皆戴大帽。又好裹尖巾,其狀如錐。而后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酒酣 免冠,其髻髽然,更施硃粉,號“醉妝”,國中之人皆效之。嘗與太后、太妃游青 城山,宮人衣服,皆畫云霞,飄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上下 山谷,衍常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衍立之明年,改元乾德。

  乾德元年正月,祀天南郊,大赦,加尊號為圣德明孝皇帝。

  二年冬,北巡,至于西縣,旌旗戈甲,連亙百余里。其還也,自閬州浮江而上, 龍舟畫舸,昭耀江水,所在供億,人不堪命。

  三年正月,還成都。

  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 立于其左右;又于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諸帝,備法駕而朝之。

  六年,以王承休為天雄節(jié)度使。天雄軍,秦州也。承休以宦者得幸,為宣徽使, 承休妻嚴(yán)氏,有絕色,衍通之。是時,唐莊宗滅梁,蜀人皆懼。莊宗遣李嚴(yán)聘蜀, 衍與俱朝上清,而蜀都士庶,簾帷珠翠,夾道不絕。嚴(yán)見其人物富盛,而衍驕淫, 歸乃獻策伐蜀。明年,唐魏王繼岌、郭崇韜伐蜀。是歲,衍改元曰咸康。衍自立, 歲常獵于子來山。是歲,又幸彭州陽平化、漢州三學(xué)山。以王承休妻嚴(yán)氏故,十月, 幸秦州,群臣切諫,衍不聽。行至梓潼,大風(fēng)發(fā)屋拔木,太史曰:“此貪狼風(fēng)也, 當(dāng)有敗軍殺將者。”衍不省。衍至綿谷而唐師入其境,衍懼,遽還。唐師所至,州 縣皆迎降。衍留王宗弼守綿谷,遣王宗勛、宗儼、宗昱率兵以拒唐師。宗勛等至三 泉,望風(fēng)退走。衍詔宗弼誅宗勛等,宗弼反與宗勛等合謀,送款于唐師。衍自綿谷 還成都,百官及后宮迎謁七里亭,衍雜宮人作回鶻隊以入。明日,御文明殿,與其 群臣相對涕泣。而宗弼亦自綿谷馳歸,登太玄門,收成都尹韓昭、宦者宋光嗣、景 潤澄、歐陽晃等殺之,函首送于繼岌。衍即上表乞降,宗弼遷衍于天啟宮。魏王繼 岌至成都,衍君臣面縛輿櫬,出降于七里亭。

  莊宗召衍入洛,賜衍詔曰:“固當(dāng)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險,三辰在上,一言 不欺!”衍捧詔忻然就道,率其宗族及偽宰相王鍇、張格、瘐傳素、許寂、翰林學(xué) 士李旻等,及諸將佐家族數(shù)千人以東。同光四年四月,行至秦川驛,莊宗用伶人景 進計,遣宦者向延嗣誅其族。衍母徐氏臨刑呼曰:“吾兒以一國迎降,反以為戮, 信義俱棄,吾知其禍不旋踵矣!”衍妾劉氏,鬒發(fā)如云而有色,行刑者將免之,劉 氏曰:“家國喪亡,義不受辱!”遂就死。

  宗弼,本姓魏,名弘夫,建錄為養(yǎng)子。建攻顧彥暉,宗弼常以建語泄之彥暉者, 彥暉敗,建待之如初。建病且卒,宗弼守太師兼中書令、判六軍,輔政。衍已降, 宗弼以蜀珍寶奉魏王及郭崇韜,求為西川節(jié)度使,魏王曰:“此我家物也,何用獻 為?”居數(shù)日,為崇韜所殺。

  宗壽,許州民家子也。建以同姓,錄之為子。宗壽好學(xué),工琴奕,為人恬退, 喜道家之術(shù),事建時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衍既立,宗壽為太子太保奉朝請,以煉丹養(yǎng) 氣自娛。衍為淫亂,獨宗壽常切諫之,后為武信軍節(jié)度使。唐師伐蜀,所在迎降, 魏王嘗以書招之,獨宗壽不降。聞衍已銜璧,大慟,從衍東遷,至岐陽,以賂賂守 者,得入見衍,衍泣下沾襟,曰:“早從王言,豈有今日!”衍死,宗壽走澠池, 聞莊宗遇弒,亡入熊耳山。天成二年,出詣京師,上書求衍宗族葬之。明宗嘉其忠, 以為保義軍行軍司馬,封衍順正公,許以諸侯禮葬之。宗壽得王氏十八喪,葬之長 安南三趙村。

  嗚呼,自秦、漢以來,學(xué)者多言祥瑞,雖有善辨之士,不能祛其惑也。予讀 《蜀書》,至于龜、龍、麟、鳳、騶虞之類世所謂王者之嘉瑞,莫不畢出于其國, 異哉!然考王氏之所以興亡成敗者,可以知之矣?;蛞詾橐煌跏喜蛔阋援?dāng)之,則視 時天下治亂,可以知之矣。

  龍之為物也,以不見為神,以升云行天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 不上于天而下見于水中,是失職也。然其一何多歟,可以為妖矣!鳳凰,鳥之遠(yuǎn)人 者也。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悅,命夔作樂,樂聲和,鳥獸聞之皆鼓舞。當(dāng)是之時, 鳳凰適至,舜之史因并記以為美,后世因以鳳來為有道之應(yīng)。其后鳳凰數(shù)至,或出 于庸君繆政之時,或出于危亡大亂之際,是果為瑞哉?麟,獸之遠(yuǎn)人者也。昔魯哀 公出獵,得之而不識,蓋索而獲之,非其自出也。故孔子書于《春秋》曰“西狩獲 麟”者,譏之也。“西狩”,非其遠(yuǎn)也;“獲麟”,惡其盡取也。狩必書地,而哀 公馳騁所涉地多,不可遍以名舉,故書“西”以包眾地,謂其舉國之西皆至也。麟, 人罕識之獸也,以見公之窮山竭澤而盡取,至于不識之獸,皆搜索而獲之,故曰 “譏之也”。圣人已沒,而異端之說興,乃以麟為王者之瑞,而附以符命、讖緯詭 怪之言。鳳嘗出于舜,以為瑞,猶有說也,及其后出于亂世,則可以知其非瑞矣。 若麟者,前有治世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世,未嘗一出,其一出而當(dāng) 亂世,然則孰知其為瑞哉?龜,玄物也,污泥川澤,不可勝數(shù),其死而貴于卜官者, 用適有宜爾。而《戴氏禮》以其在宮沼為王者難致之瑞,《戴禮》雜出于諸家,其 失亦以多矣。騶虞,吾不知其何物也?!对姟吩唬骸坝踵岛躜|虞!”賈誼以謂騶者, 文王之囿;虞,虞官也。當(dāng)誼之時,其說如此,然則以之為獸者,其出于近世之說 乎?

  夫破人之惑者,難與爭于篤信之時,待其有所疑焉,然后從而攻之可也。麟、 鳳、龜、龍,王者之瑞,而出于五代之際,又皆萃于蜀,此雖好為祥瑞之說者亦可 疑也。因其可疑者而攻之,庶幾惑者有以思焉。

  據(jù)《前蜀書》、《運歷圖》、《九國志》,皆云建以唐大順二年入成都為西川 節(jié)度使,天復(fù)七年九月建號,明年正月改元武成,今以為定。惟《舊五代史》云 “龍紀(jì)元年入成都,天祐五年建號改元”者繆也。至后唐同光三年蜀滅,則諸書皆 同。自大順二年至同光三年,凡三十五年。

關(guān)鍵詞:新五代史,世家,前蜀世家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縣人。

  眉額凸出,額頭很寬,相貌奇?zhèn)ァ?/p>

  年輕時是個無賴,以宰牛、盜驢、販賣私鹽為業(yè),鄉(xiāng)里人叫他“賊王八”。

  后來在忠武軍當(dāng)兵,逐漸升為隊將。

  黃巢攻陷長安,唐僖宗在蜀,忠武軍將領(lǐng)鹿雖弘率兵八千人歸屬楊復(fù)光討伐賊軍,黃巢敗逃,楊復(fù)光把他的軍隊組成八都,每都率領(lǐng)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是都頭。

  楊復(fù)光死,鹿晏弘率八都西行至蜀,迎接唐僖宗,所到之處,搶劫掠奪,到達(dá)興元府時,趕跑節(jié)度使牛叢,自稱留后。

  唐僖宗就任鹿晏弘為節(jié)度使,鹿晏弘任王建等八個都頭焉所屬州的刺史。

  不久鹿晏弘率眾兵束歸,攻陷陳、許二州,王建和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等人各自率領(lǐng)一都,西奔到蜀。

  唐僖宗得到他們非常高興,號稱“隨駕五都”,把他們歸屬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田令孜把王建等人作為養(yǎng)子。

  唐僖宗回到長安,讓王建和晉暉等人率領(lǐng)神策軍宿衛(wèi)。

  光啟元年,河中府王重榮與田令孜爭奪盥池,王重榮召晉兵進犯京師,唐僖宗到鳳翔府避難。

  二年三月,轉(zhuǎn)到興元府,任王建為清道使,背著玉璽隨行。

  走到當(dāng)涂驛時,李昌符焚毀棧道,棧道眼看要斷,王建拉著唐僖宗的馬,冒著火焰濃煙沖遇,住在山坡下,唐僖宗靠著王建的膝頭睡覺,醒來后,感慨哭泣,脫下御衣賜給他。

  唐僖宗到達(dá)興元府后,田令孜認(rèn)為天子流亡,是由自己造成的,懼怕獲罪,西川節(jié)度使陳敬管,是田令孜的同母弟弟,田令孜因而請求任西川監(jiān)軍,楊復(fù)恭代任軍容使。

  楊復(fù)恭命王建出任壁州刺史,王建于是招集亡命之徒和溪洞夷人部落,有八千人,攻打闐州,抓獲閩州刺史楊行遷,又攻打利州,利州刺史王珙棄城逃跑。

  陳敬管對此擔(dān)憂,問計于田令孜,田令孜說:“王八是我的養(yǎng)子,派個人去召他,就可安置在你手下?!庇谑桥扇苏型踅?。

  東川顧彥朗和王建有舊交,王建聽說田令孜召自己,非常高興,因而到梓州,對顱彥朗說:“十軍阿爸召我,我想到成都見陳公,以便求得一鎮(zhèn)?!本桶鸭覍俳煌薪o顧彥朗,挑選精兵兩干人,快馬趕到成都。

  到達(dá)鹿頭關(guān)時,陳敬殖后悔召王建,派人去阻止他。

  王建大怒,攻破鹿頭關(guān),奪取漢州。

  顧彥朗獲知后,出兵援助王建,駐扎在學(xué)射山。

  陳敬管派將領(lǐng)句惟立迎戰(zhàn)王建,王建打敗句惟立,于是進攻彭川。

  陳敬瓊派眉州刺史山行章率兵五萬人屯駐新繁,王建又打敗他們,俘虜一萬多人,橫尸四十里。

  陳敬瓊出兵七萬人增援山行章,和王建在蒙陽、新都相持一百多天。

  唐昭宗派左諫議大夫李洵任兩川宣諭和協(xié)使,詔令顧彥朗等人罷兵休戰(zhàn)。

  顱彥朗請求以大臣鎮(zhèn)守蜀,并且替王建請求節(jié)度使職。

  文德元年六月,朝廷任宰相韋昭度焉西川節(jié)度使。

  分邛、蜀、黎、雅四州為永平軍,拜王建為永平軍節(jié)度使。

  陳敬琦不接受被人代任的命令,唐昭宗就命令韋昭度率顱彥朗等人的軍隊討伐他。

  唐昭宗任王建焉招討牙內(nèi)都指揮使。

  過了很久,不能攻克,王建對韋昭度說:“你率領(lǐng)幾萬兵眾,使兩川人民受累,而軍隊久無戰(zhàn)功,怎么辦呢?而且唐室多變故,東方各鎮(zhèn),軍隊進逼京城地區(qū),你應(yīng)當(dāng)回去輔助天子,安定中原,鞏固根本,這里是蠻夷地區(qū),不值得讓你逗留!”韋昭度正遲疑不決,王建派士兵把韋昭度親信的官吏抓到軍營門前,割成肉塊吃掉,王建過來陳述說:“士兵不過是餓了,需要以此為食罷了!”韋昭度十分恐懼,就留下符節(jié)給王建而束去。

  韋昭度離去后,王建就派兵扼守劍門,兩川從此同中原隔絕。

  山行章屯駐在廣都,王建打敗他,山行章逃跑到眉州,獻出眉州向王建投降。

  王建率兵攻打成都,而資、簡、戎、茂、嘉、邛等州人都?xì)⒌舸淌废蛲踅ㄍ督怠?/p>

  王建攻打成都十分猛烈,田令孜登城呼叫王建說:“老夫我對你很好,為什么怨恨我到了這個地步!”王建說:“軍容使與我有父子之恩,心里怎能忘記!但我們的軍隊討伐不接受替任的人,這是天子的命令?!碧锪钭瓮砩线M入王建軍中,把節(jié)度觀察牌印交給王建。

  第二天,陳敬管打開城門迎接王建。

  王建將要入城時,任張勃為都虞候,警告他的士兵說:“我任張勃焉虞候了,你們不要冒犯他的命令,如果張勃抓你們來見我,我還能讓你們活,如果他對你們先斬后奏,我也不能責(zé)怪他。”王建進城,士兵們搶劫掠奪,張勃殺了一百人纔停止。

  后來王建把陳敬管遷到雅州,派人殺了他;又任田令孜焉監(jiān)軍,不久把他也殺了。

  大順二年十月,唐任王建為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觀察處置、云南八國招撫等使。

  柬川顧彥朗死,他的弟弟顧彥暉繼立。

  唐派宦官親道弼賜給顧彥暉東川旌節(jié),綿州刺史常厚抓獲宗道弼,攻打梓州,王建派李簡、王宗滌等人討伐常厚。

  自從顧彥朗死后,王建圖謀吞并束川而沒有機會動手,到李簡等人討伐常厚時,告誡說:“軍隊攻破常厚后,顧彥暉必定出來犒勞軍隊,然后就和他一起回來,不要麻煩我再次出兵?!崩詈喌热斯ゴ虺:?,在鍾陽打敗他,常厚逃回綿州,把唐的旌節(jié)交還宗道弼并放他出來。

  顱彥暉得到旌節(jié)后,推辭說有病不出來犒勞軍隊。

  干寧二年,王建派王宗滌攻打他。

  十二月,王宗滌在楸林打敗顱彥暉,斬了他的將領(lǐng)羅璋,于是包圍梓州。

  三年五月,唐昭宗派宦官袁易簡詔令王建罷兵休戰(zhàn),王建收兵回到成都。

  黔南節(jié)度使王肇獻出他的土地向王建投降。

  四年,王宗滌又進攻束川,王建另派王宗侃、王宗阮等人出峽,攻取渝、瀘二州。

  五月,王建親自率兵攻打束川,唐昭宗派諫議大夫李洵、判官韋莊宣諭兩川,詔令王建罷兵休戰(zhàn)。

  王建不接受詔命,于是責(zé)授王建為南州刺史,任郯王焉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代王建任西川節(jié)度使。

  李茂貞拒不受命,這纔恢復(fù)王建的官爵。

  冬十月,王建攻破梓州,顧彥暉自殺。

  此前,顧彥暉的將領(lǐng)顧彥瑤見城已危在旦夕,對將吏們說:“事奉顱公應(yīng)當(dāng)生死相隨!”指著他佩帶的銨鐵劍說:“事情危急之下反叛的人,應(yīng)當(dāng)被這把劍殺掉!”到城快要被攻破時,顧彥瑤和顧彥暉召集將吏們飲酒,于是和他們一同死去。

  王建任王宗滌為束川留后,唐就任王宗滌為節(jié)度使,于是全部占據(jù)了兩川地方。

  這時,鳳翔李茂貞同時占據(jù)梁、洋、秦、隴四州,多次率兵侵犯王建。

  天復(fù)元年,梁太祖的軍隊誅殺宦官,宦官韓全誨等人劫持天子到鳳翔,后梁兵包圍鳳翔,李茂貞閉城抗守一年多,勢窘力困,請求輿后梁講和。

  王建乘機派人通好李茂貞,答應(yīng)出兵援助,勸他堅守不要講和。

  又派王宗滌率兵五萬,聲稱迎接皇帝,攻打興元府,抓獲節(jié)度使李繼業(yè),武定節(jié)度使拓拔思敬于是獻出他的地盤向王建投降,這樣,王建兼并了整個山南西道。

  這時,劑南成油死,襄州趙匡凝派他的弟弟趟匡明襲占荊南,王建乘這個機會,攻克夔、施、忠、萬四州。

  三年八月,唐封王建為蜀王。

  四年,唐遷都洛陽,改年號為天佑,王建和唐隔絕而不知道,因此仍稱天復(fù)這個年號。

  六年,又攻取歸州,于是吞并了整個三峽。

  七年,后梁消滅唐,派使臣招降王建,王建拒不接受。

  王建進而馳馬傳檄四方,會兵討伐后梁,各地知道他沒有誠意,都不響應(yīng)。

  這年正月,巨人出現(xiàn)在青城山。

  六月,鳳凰出現(xiàn)在萬歲縣,黃龍出現(xiàn)在嘉陽江,而各州都稱說有甘露、白鹿、白雀、龜、龍的吉兆。

  秋九月己亥日,王建登上皇帝位。

  封他的兒子們焉王,任王宗佶為中書令,韋莊為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唐襲焉樞密使,鄭騫焉御史中丞,張格、王錯都為翰林學(xué)士,周博雅為成都尹。

  蜀仗恃天險而又富有,當(dāng)唐末時,士人多想依附王建躲避戰(zhàn)亂。

  王建雖然出身盜賊,但為人足智多謀善于欺詐,善于安撫士人,因此他越位稱帝,任用的都是唐的名臣世族:如韋莊,是韋見素的孫子;張格,是張浚的兒子。

  王建對手下人說:“我做神策軍將領(lǐng)時,在宮中宿衛(wèi),見天子晚上召見學(xué)士,隨便進出,恩禮親厚就像對幕僚朋友一樣,他們得到的禮遇不是將相們能比的。”因此王建待張格等人的禮遇尤其不同一般,其余宋砒等一百多人,一并受到信任重用。

  武成元年正月,王建在南郊祭天,實行大赦,改換年號,任王宗佶為太師。

  王宗佶原姓甘,王建在忠武軍當(dāng)兵時擄掠到他,收養(yǎng)為兒子,后來因軍功逐漸升遷至武信軍節(jié)度使。

  王建的親生兒子王元懿等人逐漸長大后,王宗佶因為是養(yǎng)子心里感到不安,和鄭騫等人商計,請求任命自己為大司馬,總管六軍,設(shè)置元帥府,授權(quán)凡是軍中事務(wù)根據(jù)情況處置后纔上報。

  王建因王宗佶創(chuàng)業(yè)功勞大,對他很寬容。

  唐襲原本作為舞僮受到王建寵愛,王宗佶尤其看不起他,后來唐襲作了樞密使,王宗佶還直呼他姓名。

  唐襲雖然心中怨恨,但表面對王宗佶更加恭謹(jǐn)。

  王建知道后,發(fā)怒說:“王宗佶對我的樞密使直呼姓名,是要造反了?!蓖踝谫フ埱笕未笏抉R,多次上奏,王建就此事向唐襲征詢意見,唐襲借機激怒王建說:“王宗佶是功臣,他的威望能夠讓人心順服,陛下應(yīng)當(dāng)立即任命他?!蓖踅ㄐ闹懈由?。

  王宗佶進來奏報事情,不斷替自己請求,王建叱令衛(wèi)士擊殺他,并賜鄭騫自殺。

  六月,立遂王王宗懿為皇太子。

  王建加封尊號為英武睿圣皇帝。

  七月,武定縣出現(xiàn)鵑虞獸。

  二年,頒布《永昌歷》。

  廣都縣稻子兩株合生一穗。

  三年八月,洵陽縣水中出現(xiàn)五十條龍。

  十月,壁州出現(xiàn)麒麟。

  十二月,實行大赦,改第二年為永平元年。

  岐王李茂貞自從被后梁兵包圍,而山南歸入蜀,土地狹小勢力孤弱,于是和王建言和,讓他的兒子娶王建的女兒,借機請求把山南舊地還給他。

  王建發(fā)怒,不給他,任王宗侃為北路都統(tǒng),王宗佑、王宗賀、唐襲為三面招討使,攻打岐國。

  兩軍戰(zhàn)于青泥,王宗侃敗逃,退保西縣,被李茂貞軍包圍。

  王建親自率兵攻打他們,岐兵被打敗,解圍離去,王建追到興元返回。

  加封尊號為英武睿圣光孝皇帝。

  二年,又加封尊號為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

  當(dāng)初,田令孜任監(jiān)軍時,盜得唐的傳國印璽入蜀,埋藏起來,二月,尚食使歐陽柔整修田令孜的舊宅,挖地得到傳國印璽,將它進獻。

  五月,后梁派光祿卿盧砒前來通好,尊推王建為兄,他的印章刻著“大梁入蜀之印”。

  宰相張格說:“唐的慣例,奉命出使四夷,印章叫‘大唐入某國之印’,如今梁已把陛下當(dāng)兄事奉,怎么像對夷狄一樣地看不起我們?”王建發(fā)怒,想殺掉后梁的使臣.張格說:“這是梁官府的過失罷了,不能因此斷絕兩國的友好關(guān)系?!辈痪昧禾嫠?,王建派將作監(jiān)李弦去吊喪,將他的印章刻作“大蜀入梁之印”。

  劍州樹木連枝生長。

  六月,文州出現(xiàn)麒麟。

  十二月,富義江出現(xiàn)黃龍。

  三年正月,永泰出現(xiàn)麒麟。

  五月,壁山出現(xiàn)鵪虞獸,兩只鹿跟著它。

  秋七月,皇太子王元膺殺掉太子少保唐襲。

  王元膺,是王建的次子,原名王宗懿,后來改名王宗坦,王建在什仿得到銅牌子,上面刻有二十多個宇,王建認(rèn)為是符讖,因而用它來給兒子們取名,因此又改名叫王元膺。

  王元膺長得嘴像獵嘴,牙齒焉蟲蛀,多才多藝,能射中錢中小孔,曾自抱彩球拋到馬上,飛馳射球,無不射中。

  十七歲,做皇太子,判六軍事,創(chuàng)立天武神機營,設(shè)置永和府,配置屬官。

  王建因王元膺年輕任重,用自己記的言行大事告誠他,要他“一切學(xué)我做的,就可以保住國家”。

  又命令道士廣成先生杜光庭做他的老師。

  唐襲,是王建寵信的人,王元膺看不起他,多次在朝廷上嘻辱他,王建怕他們關(guān)系惡化,于是罷免唐襲的樞密使職位,讓他出任興元節(jié)度使。

  不久唐襲罷任回來,王元膺在朝廷上敷落他的過失,王建更加不高興。

  這月七夕,王元膺設(shè)酒召各位王公大臣,而集王王宗翰、樞密使潘峭、翰林學(xué)士毛文錫役來,王元膺發(fā)怒說:“集王役來,是潘峭和毛文錫唆使的!”第二天,王元膺在王建面前說潘峭和毛文錫挑撥離間。

  王建發(fā)怒,將要對他們治罪。

  王元膺出去后唐襲進來,王建就此事征詢唐襲的意見,唐襲說:“太子圖謀作亂,想召各位將領(lǐng)、王公來用武力囚禁他們,然后生事作亂。”王建疑心,唐襲請求召營兵進官護衛(wèi)。

  王元膺本來沒有準(zhǔn)備,聽說唐襲召兵,認(rèn)為是誅殺自己,于是和藝人安悉香、將領(lǐng)喻全殊率天武兵自衛(wèi),派人抓獲潘峭和毛文錫,鞭打他們,把他們囚禁在家中;召大將徐瑤、常謙率兵出來抵抗唐襲,和唐襲在神武門交戰(zhàn),唐襲被飛箭射中,從馬上摔下而死。

  王建派王宗賀率兵討伐王元膺,王元膺兵敗,士兵演逃離去。

  王元膺藏在躍龍池欄桿下,第二天,出來要飯,蜀人認(rèn)出了他,報告了王建,王建派王宗翰招引開導(dǎo)他,王宗輸還沒到,王元膺已被衛(wèi)兵殺死。

  王建于是立幼子鄭王王宗衍為太子。

  邛州江中出現(xiàn)白龍。

  四年,劑南高季昌侵犯蜀的巫山,王建派嘉王王宗壽在瞿唐打敗他。

  八月,殺死黔南節(jié)度使王宗訓(xùn)。

  冬,南蠻攻打掠奪邊界,王建派夔王王宗范在大渡河打敗他們。

  昌州出現(xiàn)麒麟。

  五年,在龍興宮建壽昌殿,在殿壁上王建像;又建扶天合,畫各位功臣像。

  十一月,大火,王建的宮室焚毀。

  王建派王宗儔等人攻打岐國,取得秦、鳳、階、成四州,到達(dá)大散關(guān)。

  后梁的叛將劉知俊在岐國,于是特地率領(lǐng)他的家族前來。

  通正元年,王建派王宗綰等人率兵十二萬出大散關(guān)攻打岐國,奪取隴州。

  八月,建文思殿,派清資五品正員官收購群書充實該殿,任內(nèi)樞密使毛文錫為文思殿大學(xué)士。

  大昌池出現(xiàn)黃龍。

  十月,實行大赦。

  改第二年年號叫天漠,國號漠。

  天漢元年,殺掉劉知俊。

  十二月,實行大赦,改第二年年號叫光天,恢復(fù)國號蜀。

  光天元年六月,王建死,時年七十二歲。

  王建晚年宮內(nèi)有很多寵妃,賢妃徐氏和她的妹妹淑妃,都靠美色進宮,專寵當(dāng)權(quán),勾結(jié)宦官唐文康等干預(yù)朝政。

  王建年老昏亂,唐文康判六軍事,事情無論大小,都取決于他。

  到王建患病時,率兵進宮宿衛(wèi),圖謀全部除掉王建的舊將。

  舊將們聽說王建患病,卻都不能進見,遇了很久,王宗弼等人只好推門而入,說唐文康想作亂,于是殺了他。

  王建因老將大臣多是許昌的老朋友,必定不會受到太子重用,想選擇適當(dāng)?shù)娜溯o佐太子,未成,而身已病危,于是任宦官宋光嗣焉樞密使、剡六軍事。

  王建死去()太子登位,去掉“宗”宇,單名衍。

  王衍字化源。

  王建有十一個兒子,他們是衛(wèi)王王宗仁,筒王王元膺,趙王王宗紀(jì),豳王王宗轄,韓王王宗智,莒王王宗特,信王王宗杰,魯王王宗鼎,興王王宗澤,薛王王宗平。

  而鄭王王宗衍最小,他的母親是徐賢妃,因母親受到恩寵而得以立為太子,開崇賢府,設(shè)置屬官,后來改名叫天策府。

  王衍方下巴大嘴,垂手遇膝,能看見自己耳朵,很有學(xué)問,能寫浮艷的文辭。

  王元膺死后,王建因豳王王宗轄長得像自己,而信王王宗杰在兒子們中最有賢才,想在他們兩人中選一個立焉太子。

  而徐妃專寵,王建年老昏亂,徐妃和宦官唐文康唆使看相的人上奏說王衍長相最高貴,又暗示宰相張格贊成他們.王衍因此得以做太子。

  王建死,王衍登位,給王建加上謐號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陵墓名永陵。

  王建的正妻周氏叫昭圣皇后,晚王建幾天死,王衍因而尊崇他的母親徐氏焉皇太后,太后的妹妹淑妃為皇太妃。

  太后、太妃用教令賣官,從刺史以下,每一個官額缺,必會有幾人同來爭,而交錢多的人得到官位;又在京都大邑建旅舍,奪取百姓的利益。

  王衍年輕荒淫,把政事交給宦官宋光嗣、宋光葆、景潤澄、王承休、歐陽晃、田魯儔等人;讓韓昭、潘在迎、顧在殉、嚴(yán)旭等作陪他游樂的狎客;建宣華苑,其中有重光殿、太清殿、延昌殿、會真殿、清和官、迎仙宮、降真亭、蓬萊亭、丹霞亭、飛鸞合,瑞獸門;又建怡神亭,和狎客、婦人在其中日夜暢飲。

  曾于重陽節(jié)在宣華苑設(shè)宴,嘉王王宗壽要他以國家為重,話一出口就哭泣起來。

  韓昭等人說;“嘉王發(fā)酒瘋了!”狎客們都以不恭的言語戲譴嘲笑他,座上賓客焉之嘩然。

  但王衍不能醒悟。

  蜀人富裕而喜好游玩,王氏王朝末年,民間競相戴小帽子,僅能蓋住頭頂,低頭就掉下來,稱焉“危腦帽”。

  王衍認(rèn)為不吉祥,禁止戴這種帽子。

  而王衍喜歡戴大帽子,每次著便服到民間游玩,民間百姓憑大帽子就能認(rèn)出他,因而下令國中都戴大帽子。

  又喜好裹尖頭巾,形狀像錐子。

  而后宮婦女都戴金蓮花帽,穿道士的衣服,酒酣耳熱脫下帽子,發(fā)髻梳在頭頂兩旁,再抹上朱粉,號稱“醉妝”,國中的人都仿效她們。

  王衍曾和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宮人衣服都畫上云霞,望見她們飄飄若仙。

  王術(shù)自作《甘州曲》,描述她們神仙一樣的風(fēng)姿,在山谷中走上走下時,王衍常常自歌自唱,而且讓宮人們都與他和唱。

  王衍登位的第二年,改年號為干德。

  干德元年正月,在南郊祭天,實行大赦,加封尊號焉圣德明孝皇帝。

  第二年冬天,去北面巡視,到達(dá)西縣,旌旗戈甲,連綿一百多里。

  回來時,從板州沿江而上,龍舟彩船,照耀江水,所到之地命人大量供給財物,人們不堪重負(fù)。

  三年正月,回到成都。

  五年,建上清官,塑王子晉的像,尊崇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王建和王衍的像,立在王子晉像的左右,又在正殿塑玄元皇帝和唐朝各位皇帝的像,準(zhǔn)備車馬前去朝奉。

  六年,任王承休為天雄軍節(jié)度使。

  天雄軍,就是秦州。

  王承休作為宦官得到寵幸,任宣徽使,王承休的妻子嚴(yán)氏,是絕色佳人,王衍和她私通。

  這時,唐莊宗消滅后梁,蜀人都很恐懼。

  唐莊宗派李嚴(yán)訪蜀,王衍和他一起去上清官朝奉,而蜀都士人百姓,車簾掛滿珠寶,沿途夾道圍觀。

  李嚴(yán)見蜀地人物富盛,而王衍驕奢淫逸,回去后就獻計伐蜀。

  第二年,后唐魏王李繼岌、郭崇韜伐蜀。

  這年,王衍改年號為咸康。

  王衍自從登位以來,每年常在子來山打獵。

  這年,又到彭州陽平化、漢州三學(xué)山打獵。

  因王承休妻子嚴(yán)氏的綠故,十月,到秦州,群臣急切諫阻,王衍不聽。

  到達(dá)梓潼,大風(fēng)刮起房屋樹木,太史官說:“這是貪狼風(fēng),會有敗軍殺將的事?!蓖跹懿恍盐?。

  王衍到達(dá)綿谷,而后唐軍已進入他的境土,王衍害怕,于是返回。

  后唐軍所到之地,州縣都迎接投降。

  王衍留下王宗弼把守綿谷,派王宗勛、王宗儼、王宗昱率兵抵抗后唐軍。

  王宗勛等人到達(dá)三泉,望風(fēng)而逃。

  王衍詔令王宗弼殺掉王宗勛等人,王宗弼反而和王宗勛等人合謀,送降書給后唐軍。

  王衍從綿谷返回成都,百官和后官婦人在七里亭迎兄,王衍夾在后宮婦人中組成回鵲隊回到宮中。

  第二天,到文明殿,和群臣相對哭泣。

  而王宗弼也從綿谷飛馳而返,登上太玄門,抓獲成都尹韓昭,宦官宋光嗣、景潤澄、歐陽晃等人并殺掉,把他們的頭裝在匣子中送給李繼岌。

  王衍隨即上表請求投降,王宗弼把王衍遷到天啟宮。

  魏王李繼岌到達(dá)成都,王衍君臣自相捆綁并帶著棺材,到七里亭投降。

  唐莊宗召王衍到洛陽,賜給王衍的詔書中說:“固然應(yīng)當(dāng)分塊土地賜封給你,一定不會在險困中逼迫你們,日、月、星辰在上,一句話也不騙你!”王衍手捧詔書高興地上路,率領(lǐng)他的宗族和偽宰相王錯、張格、庾傳素、許寂,翰林學(xué)士李曼等人,以及各位將領(lǐng)僚佐的家族幾千人柬去。

  同光四年四月,到達(dá)秦川驛,唐莊宗用藝人景進的計策,派宦官向延嗣誅殺王衍的家族。

  王衍的母親徐氏臨刑時呼叫說:“我兒子拿一個國家投降,反而被殺死,信義都不要了,我知道災(zāi)禍不久就要來了!”王衍的妾劉氏,黑發(fā)如云又美貌,執(zhí)刑的人想放過她,劉氏說:“家破國亡,義當(dāng)不受恥辱?!庇谑蔷托潭?。

  王宗弼,原姓魏,名叫弘夫,王建收他為養(yǎng)子。

  王建攻打顧彥暉時,王宗弼曾把王建的話泄露給顱彥暉,顱彥暉被打敗,王建像原來一樣對待他。

  王建快要病死時,王宗弼任太師兼中書令、判六軍事,輔佐國政。

  王衍投降后,王宗弼把蜀中珍寶奉送給魏王和郭崇韜,請求任西川節(jié)度使,魏王說:“這是我家的東西,哪用你進獻?”過了幾天,被郭崇韜殺死。

  王宗壽,許州百姓家的兒子。

  王建因他和自己同姓,收他作養(yǎng)子。

  王宗壽好學(xué),擅長彈琴下棋,為人淡泊謙讓,喜好道家方術(shù),在王建時任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

  王衍登位后,王宗壽任太子太保、奉朝請,以煉丹養(yǎng)氣為樂。

  王衍淫亂,只有王宗畫常常直切勸諫,后來任武信軍節(jié)度使。

  后唐軍伐蜀,所到之地迎接投降,魏王曾寫信招降他們,只有王宗壽不投降。

  聽說王衍已投降,大聲痛哭,隨王衍東遷,到岐陽時,賄賂看守的人,得以見到王衍,王衍眼淚打濕了衣襟,說:“早聽你的話,哪有今天!”王衍死后,王宗壽逃到澠池,聽說唐莊宗被殺,便逃進熊耳山。

  天成二年,出山到京師,上書請求得到王衍宗族的尸骨安葬.唐明宗贊賞他的忠誠,任為保義軍行軍司馬,封王衍為順正公,答應(yīng)按諸侯的禮儀安葬他。

  王宗壽得到王氏家族十八具尸骨,安葬在長安南三趙村。

  唉,自從秦、漢以來,學(xué)者們就常談吉祥的征兆,即使有明辨是非的人,也不破除這種迷信。

  我讀《蜀書》,讀到龜、龍、麒麟、鳳凰、騁虞之類世人所謂稱帝稱王者的吉祥征兆,無不出現(xiàn)在他們的國家中,奇怪?。旱疾炝送跏吓d亡成敗的原因后,就可以懂得了。

  或許有人認(rèn)為一個王氏還不能夠說明問題,那么觀察一下當(dāng)時天下的治亂,就可以明白了。

  龍作為一種物,以不出現(xiàn)為神奇,以升云行天焉得志。

  如今心安理得地暴露出它的形體,這就不神奇了;不升上天空而下落到水中,逭就失其原位。

  而又出現(xiàn)得那么多,簡直可以興妖作怪了!鳳凰,是鳥類中遠(yuǎn)離人世的。

  過去虞舜治理天下,政治成功而百姓喜悅,命令夔奏樂,樂聲應(yīng)和,烏獸聽了都跳起舞來。

  在這個時候,鳳凰恰好到來,虞舜的史官因而一并記下作為美談,后世因而把鳳凰到來作為天下有道的征兆。

  后來鳳凰多次到來,有的出現(xiàn)在昏君敗政的時代,有的出現(xiàn)在危亡大亂的時候,這果真是吉祥的征兆嗎?麒麟,是獸類中遠(yuǎn)離人世的。

  過去魯哀公外出打獵,得到麒麟?yún)s不認(rèn)識,大概是搜索后纔獲得的,不是它自己出現(xiàn)的。

  因此孔子記載在《春秋》上,說的是“去西面打獵得到麒麟”,是譏諷他的話。

  “去西面打獵”,是批評他走得太遠(yuǎn);“得到麒麟”,表示討厭他盡敷獵取。

  記載打獵必定要寫上地名,而魯哀公馳騁經(jīng)過的地方太多,不能一一寫出地名,因此用“西”字概括眾多的地方,說他整個國家的西部都走遍了。

  麒麟,是人們很少見遇的野獸,可見魯哀公窮山竭澤盡敷獵取,以至于不認(rèn)識的野獸,都搜索而獲得了,因此說是“譏諷他”。

  圣人死后,異端邪說產(chǎn)生,就把腆麟作為帝王的吉祥征兆,而用符命、讖緯等詭秘神怪的話來附會。

  鳳凰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虞舜時候,認(rèn)為吉祥,還有點道理,到以后出現(xiàn)在亂世,就可以知道它不是吉祥的征兆了。

  至于麒麟,以前有天下大治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時代,卻不曾出現(xiàn)過一次,一出現(xiàn)就正當(dāng)亂世,既然如此,那誰知道它是吉祥的征兆呢?龜,是黑色的東西,污泥川澤中,敷都敷不完,死后受到占卜的人的看重,恰好有用罷了。

  而《戴氏禮記》認(rèn)為它在宮廷池澤中是帝王難以招來的吉祥物,然而《戴禮記》雜出于各家,它的錯誤也已很多了。

  胸虞,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詩經(jīng)》說:“唉呀胸虞!”賈誼認(rèn)為胸這種東西,是周文王的園林;虞,是園林管理官。

  當(dāng)頁誼的時代,說法就如此,那么把它當(dāng)成野獸,這種說法大概出在近代吧?破除人們的迷信,難以在他們深信不疑的時候和他們爭辯,等他們產(chǎn)生懷疑的時候,隨之攻破就行了。

  麒麟、鳳凰、龜、龍,這些帝王吉祥的征兆,出現(xiàn)在五代的時候,又都集中在蜀,這就使得即使喜好吉祥之說的人也感到可疑。

  藉著這可疑之處攻破它,大概可以使迷信者對此事進行深刻反省吧。

《世家·前蜀世家第三》相關(guān)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世家·前蜀世家第三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