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像一片寧靜的池塘,像一個炫彩的花園,孩子們可以河邊垂釣,可以花叢追蝶,可以田野放牧,可以池塘采蓮,可以肆意撒歡,可以天真嬉戲,可以無憂大笑,可以爛漫想象......古代詩歌里這么多的童年趣事,你做過幾件呢?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小孩垂釣聚精會神,詩歌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古朗月行·節(jié)選》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詩歌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rèn)識,一“呼”一“疑”,傳達(dá)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tài)。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zhǔn)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詩歌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由遠(yuǎn)及近出現(xiàn)在詩人的視野里。
牧豎
【唐】崔道融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牧童身穿蓑衣頭戴斗笠,碰見人故意裝得很神氣。放牧?xí)r臥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時就在溪邊田頭玩耍。詩歌描寫出了一個天真浪漫、悠然自得、調(diào)皮可愛的牧童形象。
巴女謠
【唐】于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閑雅的巴女放牛圖,反映了川江農(nóng)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靜生活的一個側(cè)面,讀來饒有雋永動人的天然情趣。
幼女詞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xué)人拜新月。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nèi)容卻是幼稚的,小女孩越是弄“巧”學(xué)人,便越發(fā)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
《長干行》(節(jié)選)
【唐】李白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詩人別出心裁,從童年時期的兩小無猜寫起,一個騎竹馬,一個弄青梅,婉若一組民間孩童嬉戲的風(fēng)情畫卷。天真無邪的游戲動作里,彰顯出男女兒童的活潑可愛。
《回鄉(xiāng)偶書》(其一)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兒童不解老人愁,只管無知笑何來,一句笑問,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
【唐】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fēng)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guān)。
一“疑”一“急”,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tài),描繪得惟妙惟肖。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nóng)村兒童的形象。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動,大人見了,給魚施食,盼他長大;小孩見了,垂鉤釣魚,興高采烈。不一樣的行為,透射的卻是一顆同樣愛魚的心。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詩歌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xiàn)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大兒鋤豆,二兒織籠,尤其小兒臥剝蓮蓬,天真活潑,無拘無束,饒有情趣。
《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nóng)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急走”、“追”,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tài)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楊萬里
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rèn)雨聲來。
第一首寫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dāng)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fù)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寫他從書齋來到庭院里,百無聊賴,便捧起水來灑在芭蕉葉上,使兒童誤以為下雨。全詩充滿生活情趣,煉字也精。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fēng)、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癡迷,那份謹(jǐn)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詩歌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其行為中透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與聰明,體現(xiàn)了兩小童的可愛與思維的敏捷。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吹笛風(fēng)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jī)關(guān)用盡不如君。
騎牛、吹笛,村莊、田壟,牧童的生活沒有名沒有利,只有清閑只有恬適。詩歌透露出詩人對牧童悠閑自在、不受名利所驅(qū)的生活的贊美與向往。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織成布,孩子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xué)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表現(xiàn)出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貞溪初夏
【明】邵亨貞
楝花風(fēng)起漾微波,野渡舟橫客自過。
沙上兒童臨水立,戲?qū)⑵既~飼新鵝。
天真爛漫的兒童們站在沙灘上靠近水邊的地方,手里拿著萍葉喂小鵝,逗引著小鵝玩耍的情景,更烘托出鄉(xiāng)村生活的和平寧靜的氣氛。
所見
【明】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剛剛還在高坐牛背、大聲唱歌,忽然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從動到靜,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fēng)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jī)勃勃的“樂春圖”。
關(guān)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