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朝散潘公墓志銘閱讀答案與翻譯-(宋)呂祖謙

作者: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網(wǎng)絡(luò)

朝散潘公墓志銘

(宋)呂祖謙

公諱好古,字敏修,一字伯御,處之松陽人。公樂易安恬,甚似其先人。自為童子時,祓除邀嬉,委已于學。母葉夫人愛之尤,每抑止之,公愈自力。少長,入成均,從四方士游,聞見日博。京都失守,有諜虜剽諸生者,公方與同舍郎環(huán)坐,虜且至,眾駭費,或勸趣自裁。公徐曉坐人曰:“死當擇所,未見虜逆自斃,與自經(jīng)溝瀆伍耳。”既虜入兩齋,亡所得,舍去。事定,眾皆以識度歸公。公事復州①孝,晝夜淬厲,蘄世科以慰滿其意,再試禮部,輒不偶。郊祀任子,復州屢欲上公名,公固辭,復州亦不能強也。后子景瑋秩,得封其親,命書數(shù)下,公以前嘗止復州之奏,慨然曰:“辭父澤而安子榮,寧吾志耶?”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fā)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秋稔,民勸趣償惟恐后,公閔民償之不易也,視初貸復絀其一。甲子歲水,并舍有僧廬,公挈孥棲其危。水怒張,屋廩廩欲仆,眾方左右視,迫怵亡計。險望波濤間,有棹舟至者,呼公亟濟。僮仆相賀更生,前扶公即舟。公顧同避者尚數(shù)十人,嘆曰:“吾去是曹其魚矣!”乃諭舟人,姑置己,先載余人,舟人曰:“吾德公長者故犯險脫公耳。”公曰:“此距平陸不十里,汝不憚一往反之勞,厄此者皆汝生之也。”舟人義而從之,眾畢濟,公乃濟。其于死生緩急之際,先人后己如此。婺田恃陂塘為命,天不雨,尺競寸攘,斗鬩斃踣者相望。公有塘曰葉亞,溉數(shù)百頃,獨聽民取之。斥塘下田以廣潴蓄②,或獻疑以膏腴可惜者,公曰:“鄉(xiāng)鄰安則吾安矣。”

獨喜著書,有《詩》《春秋》《語》《孟》《中庸》說,合五十一卷,他書亦數(shù)百卷。自公之歿逮其葬,稚耄矜寡嘗受公施者,拜走號哭于堂、于門、于途,其聲相及,鄉(xiāng)之人雖澗隈山曲,承公訃,皆倚耒投耜,戚戚有惋怛色。嗚呼,是豈茍然者哉!

(選自《全宋文》,有刪改)

【注】①潘好古的父親晚年曾被任命為復州的官員。②瀦蓄:蓄洪貯水。

10. 下列對文中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fā)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B.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fā)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C.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fā)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D. 紹興丙辰/歲大侵婺/米斗千錢/公既發(fā)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成均,相傳遠古五帝時代的學校名成均,進入周朝,大學仍沿用了這個名稱,后來就成了歷朝官辦最高學府的泛稱。

B. 禮部,中國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全國學校、科舉考試,銓選考察官員,負責藩屬、國際交往等方面的儀制。長官為禮部尚書

C. 郊祀,中國古代君王在一年中某些重要時日,帶領(lǐng)諸大臣依據(jù)禮法于國都郊外祭祀上天,感恩上蒼,為百姓和國家祈福。

D. 甲子,干支紀年或記歲數(shù)時,六十組干支循環(huán)一周稱為一個甲子,共六十年。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huán)的第一年稱“甲子年”。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京都淪陷后,有情報說敵兵將劫走學校中學子。在大家驚恐失措有人提議自殺時,潘好古勸退敵兵,使諸生安全度過劫難。

B. 鄉(xiāng)里發(fā)大水,潘好古攜家眷與鄉(xiāng)親一起在僧廟避難。房子將要倒塌,有人專程前來搭救潘好古,他勸船夫先救眾人,最后撤離。

C. 大旱之年農(nóng)夫們?yōu)闋幊叽缢创蟠虺鍪?,死傷累累。潘好古卻開放自家的水塘,讓農(nóng)夫灌溉,又開挖自家的良田以貯水抗旱。

D. 潘好古喜歡著書立說,著作頗豐。他聲名遠播,深受愛戴,去世以后無論是得到過他恩惠的人,還是聽到這個噩耗的鄉(xiāng)鄰們都非常悲痛。

13.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辭父澤而安子榮,寧吾志耶?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蘭亭集序》)

14. 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潘好古的形象特點。

【答案】

10. C 11. B 12. A

13. (1)拒絕父親帶來的恩澤(祿位)卻安享兒子帶來的尊榮(詔命),難道是我的心愿嗎?

(2)(我)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虛無荒誕)的,把長壽與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

14. ①器識過人:諸生聞敵而欲輕生,潘好古以理相喻,挽救了諸生。②淡泊功名:獨愛著書,拒絕以父蔭得官以子秩而受封的待遇。③急公好義:災年為民減負,早年為民供水,逃生之際先人后已。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紹興丙辰年,收成特別不好,婺州一斗米賣一千錢,先生開倉放糧后還是不足,就裝了大量的錢買來別的州郡的糧食,降價十分之三借給災民。秋天豐收了,百姓們爭先恐后地迅速償還借貸,先生同情百姓還債艱難,比照剛借出的時候又減去了一成。

“歲”在句中是主語,表示年收成,故應在其前斷開,排除AB;

“婺米”在句中是主語,“婺”是修飾成分,中間不能斷開;“則”在句中是聯(lián)詞,表示承接,可在其前斷開,故排除D;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銓選考察官員”說法有誤。銓選考察官員不是禮部的職能,而屬于吏部。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潘好古勸退敵兵”理解有誤。原文說的是“既虜入兩齋,亡所得,舍去”,意思是敵兵進入左右兩齋后,一無所得,丟下他們離開了。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辭”,拒絕;“澤”,恩澤(祿位);“安”,安享;“寧……耶”,難道……嗎?

(2)“固”,本來;“一”,形容詞作動詞,把……等同起來;“彭殤”,長壽與短命;“妄作”,虛妄之談。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據(jù)文中京都失守時潘好古的言行“公方與同舍郎環(huán)坐,虜且至,眾駭費,或勸趣自裁。公徐曉坐人曰:‘死當擇所,未見虜逆自斃,與自經(jīng)溝瀆伍耳。’”以及人們的評價“事定,眾皆以識度歸公”可看出他器識過人。

根據(jù)文中潘好古的言行“公事復州孝,晝夜淬厲,蘄世科以慰滿其意”“復州屢欲上公名,公固辭,復州亦不能強也”“辭父澤而安子榮,寧吾志耶?”可知他獨愛著書,拒絕以父蔭得官以子秩而受封的待遇。由此可看出他淡泊功名。

根據(jù)文中“公既發(fā)廩,不足則槖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公閔民償之不易也,視初貸復絀其一”“乃諭舟人,姑置己,先載余人”可看出他災年為民減負,早年為民供水,逃生之際先人后已的急公好義品格。

參考譯文:

先生名叫好古,表字敏修,還有個表字是伯御,是處州松陽縣人氏。先生喜歡過平淡寧靜的生活,與他的前輩很相似,自從開始讀書,就放棄了游玩嬉樂,專注于學業(yè),母親葉氏特別疼愛他,常常對他的刻苦加以抑止,先生卻愈加主動發(fā)奮。稍微長大一些,進入了高等學府,與各地讀書的士人交游,見聞一天天廣博。京都淪陷,有情報說敵人劫持了眾學子,先生正與僚友圍坐在一處,敵兵將至,大家十分驚恐,有人提議趕緊自殺。先生緩緩地曉喻在座的人說:“死應當有所選擇,沒見到敵人就自殺,不過與在困境中上吊的人一樣而已。”敵兵進入左右兩齋后,一無所得,丟下他們離開了。事態(tài)平息后,大家都拿有見識和器度來贊美先生。先生侍奉父親很孝順,白天黑夜很盡力,希望能考中科舉讓父親滿意,結(jié)果兩次參加禮部的考試都失敗了?;噬辖检霑r蔭補官員后代,他父親多次要報上他的名字,他卻堅決推辭,父親也不能勉強他。后來他兒子景珪的品級,能夠封先生的官,詔命多次下達,先生因為先前阻止了父親的奏報,感慨地說:“拒絕父親的恩澤卻安享兒子帶來的尊榮,難道是我的心愿嗎?”

紹興丙辰年,收成特別不好,婺州一斗米賣一千錢,先生開倉放糧后還是不足,就裝了大量的錢買來別的州郡的糧食,降價十分之三借給災民。秋天豐收了,百姓們爭先恐后地迅速償還借貸,先生同情百姓還債艱難,比照剛借出的時候又減去了一成。甲子水災之年,鄰舍有僧廟,先生帶著兒女棲身高處。水勢迅速上漲,房舍危險將要倒塌,大家正向左右瞻望,緊迫恐慌之際,無計可施。遙望遠方波濤之間,有人劃槳行舟而至,叫先生趕緊渡水離開。僮仆們互相慶賀得以重生,上前扶著先生上船,先生看看左右一起避難的還有幾十個人,嘆道:“我離開了這些人都要被洪水吞噬啊!”就對船夫說,暫且丟下我,先載其他人離開。船夫說:“我感激先生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所以冒險來救您脫險的啊。”先生說:“這里距平原陸地不足十里,你不要畏懼往返的辛勞,受困此處的人都是你讓他們活下去的。”船夫為其大義所感動,就聽從了他,大家都渡完了,先生才渡過去。他在死亡的緊急時刻,就是這樣先人后己。婺州的農(nóng)田依仗狹小的池塘存在,天不下雨,一點點水坑都要爭搶,爭斗而死的人很多。先生有個名為葉亞的池塘,灌溉幾百頃土地,唯有先生聽任鄉(xiāng)民取水。他還開挖塘下的土地用來擴大貯水面積,有人覺得用肥沃的土地來貯水值得惋惜,提出疑問,先生說:“鄉(xiāng)鄰平安我就平安了。”

先生偏愛著書,有《詩經(jīng)》《春秋》《論語》《孟子》《中庸》等著作的解說,共計五十一卷,其他著作也有幾百卷。從先生去世到下葬,曾經(jīng)受過他恩惠的孩童老人鰥夫寡婦們在堂內(nèi)、門前、路上奔走號哭,那哭聲連成一片,鄉(xiāng)民們即使在山澗溝壑,聽到他去世的消息,都放下手中的農(nóng)具,悲悲戚戚呈嘆惜悲痛之色。唉,這難道是一般人隨便能做到的嗎?

關(guān)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

相關(guān)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朝散潘公墓志銘閱讀答案與翻譯-(宋)呂祖謙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