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wǎng)絡(luò) [挑錯/完善]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

關(guān)鍵詞:論語,鄉(xiāng)黨第十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參加國君祭祀典禮時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過的肉不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不吃了。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糧食陳舊和變味了,魚和肉腐爛了,都不吃。食物的顏色變了,不吃。氣味變了,不吃。烹調(diào)不當(dāng),不吃。不時新的東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適當(dāng),不吃。席上的肉雖多,但吃的量不超過米面的量。只有酒沒有限制,但不喝醉。從市上買來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須有姜,但也不多吃。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即使是粗米飯蔬菜湯,吃飯前也要把它們?nèi)〕鲆恍﹣砑雷?,而且表情要像齋戒時那樣嚴肅恭敬。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這一大段主要是給我們說明孔子吃東西的這些威儀。先看第一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個意思講吃飯,膾是講切得很細的肉,也包括魚肉?!甘巢粎捑沟膮挘鶕?jù)《雪公講要》的意思,是飽的意思,吃得很飽,不厭意思是說不要吃得過飽。不僅不吃過飽,而且還要不求其精細。這個意思是說圣人吃東西,無論是精細,還是粗糙,都是可以填飽肚子的。

  根據(jù)蕅益大師的批注,這里講「但云不厭耳,非刻意求精細也」。過去我讀到《論語》這一節(jié),我就產(chǎn)生一個誤會,認為孔子非常講究吃。你看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吃得是愈精細愈好。這個正好是相反,是講不要刻意去求精細,吃蔬食菜羹都可以飽肚子。如果是刻意求精細,這就是貪吃了,這是欲望。圣人告訴我們,欲不可長,欲應(yīng)該斷。這里只是說不厭,這個不厭就是不要多吃。

  根據(jù)江謙補注上面的意思,「厭,足也,與饜同」。這就說得更明白了,這個厭是跟古字的饜食那個饜,厭底下有個食字,繁體字有個食字底的,這個字是相通的,通假字,這個字意思就是吃飽。所以「不厭謂不多食」,這是講得很清楚了,我們不要吃得過飽。吃飯,確確實實吃個七、八分飽就很好,吃得過飽反而傷腸胃,我們講傷了胃氣。因為食品到了我們的腸胃里,我們需要消化吸收,中醫(yī)上講這是個氣化的過程。如果我們吃得很多,即使是很有營養(yǎng),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夠氣化,我們也不能夠吸收這些營養(yǎng),還是變成糞便排出去了,那就是既浪費了食物,又損傷了身體。所以吃七、八分飽,那是可以完全氣化吸收,那個效率比較高,又不傷身體,所以這個是古人提倡的飲食的健康,非常重要。

  實在講,飲食不用特別講求什么精細,營養(yǎng)方面其實蔬菜、水果都很有營養(yǎng),只要你能夠氣化、能夠吸收,那也是非常好的,有足夠的養(yǎng)分,不需要再額外補充什么營養(yǎng)。有很多人吃營養(yǎng)藥品,什么維他命,各種各樣的維他命、鈣片、蛋白質(zhì)等等,額外補充。但是,如果身體要是不能氣化,這些營養(yǎng)吃進去還是被排出來,沒有效率。怎么樣才能夠真正增加我們消化吸收的能力?少量的營養(yǎng)進到我們體內(nèi),能夠充分的吸收,這個我們要講求,如何做到?最關(guān)鍵是你要有清凈心,你的心清凈,身體的各器官的機能是處在最佳狀態(tài),是最佳狀態(tài)也就是最自然的狀態(tài),你不用吃很多,很少量的飲食足夠你的營養(yǎng)。

  過去李炳南老先生,他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吃的每一頓量比常人還要少,但是他的工作量非常大。他的工作量,據(jù)我們恩師講,差不多是五個人的工作量,非常忙。你想要跟他約見,至少要提早一個禮拜才能跟他相見,跟他約得上,真叫日理萬機。這么繁重的工作量,但是吃得這么少,你看他老人家還是很精神,活到了九十五歲,都不需要人家照顧。他的秘訣在于心清凈。所以我們恩師講,人消耗能量最多的就是妄想,百分之九十五的這些營養(yǎng)、能量,都浪費在妄想的消耗上。如果人沒有什么妄想,他吃得不用那么多,能量就足夠了。就好像開車,車有省油的車,有費油的車,如果是費油的車,要補充很多,跑同樣的路程,它用的油多。我們要做那個省油的車,省油的車沒別的,就是你身心清凈,你消化吸收的效率就提高了。所以,我們要從減少浪費這方面去用功,而不是想著怎么補充,愈想怎么補充,你就愈增加妄想,所補充的都消耗在你的妄想上。但是話又說回來,減少食量也不能硬來,要自然而然。如果我們都是個費油的車,偏偏不給它油,最后就跑不動。營養(yǎng)一定得補充,但是我們的方向是朝著減少妄想,讓心愈來愈清凈這個方向努力,自然食量就減少。

  下面說,「可知疏食菜羹,是孔子平日家風(fēng)」。疏食就是蔬菜,吃的是蔬菜,當(dāng)然疏食也包括、泛指的就是粗食,粗茶淡飯,羹就是湯,吃青菜、菜湯這些非常清淡的,孔子的營養(yǎng)也就夠了。吃得簡單,生活也就不復(fù)雜,做飯也是挺累人的。如果為了吃三餐,你要吃得好、吃得細,你恐怕得忙一天。早上起來開始備菜,做兩個小時的飯菜,半個小時就吃完了,然后還得要半個小時洗碗。洗完碗,歇一會,又得準備下一餐,這人真的叫做「為五斗米折腰」,為三餐飯都累趴下了。

  所以你看,佛陀當(dāng)年一日就一食,日中一食,而且他是去托缽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討飯,討什么就吃什么,人家給什么都歡喜接受,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即使是非常難吃的東西,到他嘴里面都成了美味佳肴。為什么?人家心清凈,境由心轉(zhuǎn),他的心美、心凈,那個食品也就變成美食、變成凈食了。所以,孔子當(dāng)年也是如此。修行人重要的是以戒為師,以苦為師?!?a href='http://m.duncanbcholidayhome.com/guoxue/644.html' target='_blank'>鄉(xiāng)黨第十」這一篇,都是講孔子日常的行誼,我們就看出來他也是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戒,在儒家講是禮,你看夫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符合禮的,真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他完全做到。這里講到的疏食菜羹是他平日的家風(fēng),以苦為師。佛門出家人,按照《沙彌律儀》上講是過中不食,午后就不再進飲食了,只能喝水。當(dāng)然體弱多病者可以開緣,但是總是要食量盡量的減少。佛門里有一句話講,「比丘常帶三分病」,這三分病是什么意思?不是說他真正身體有病,而是什么?看起來有點病,為什么?因為吃不飽,很瘦,看起來有點瘦弱,臉上有點菜色,這叫三分病,其實他身體沒病,很健康,他身心清凈。

  現(xiàn)在我們知道全球都是災(zāi)難很多,由于氣候變暖、反常,糧食年年在減產(chǎn),現(xiàn)在進入糧食危機。根據(jù)世界銀行前兩年的一個統(tǒng)計,全球現(xiàn)在有十億人口是長期處于饑餓的狀態(tài),有十億饑民。我們現(xiàn)在能吃得飽、穿得暖,很享福了。所以吃的東西不可以浪費,盡量的減少一點。你要想到,我減少一點,浪費少一點,這地球上就多一點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跟那些需要的人分享。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糧食危機的情形下,如果浪費糧食,那造孽就更加重了。人保不住一生都無災(zāi)無難,這很難說,人都有可能會有饑餓的時候,有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像孔老夫子當(dāng)年都尚且遇到陳蔡絕糧,絕糧七天;釋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們,當(dāng)年也遇過三個月吃馬麥之報。連這些圣人給我們示現(xiàn)的都會遇到困難時期,我們這些凡夫有多大的福德?誰敢說自己將來不會遇到災(zāi)難?所以要居安思危。即使現(xiàn)在有飽暖的日子,要想到將來萬一有饑饉的時候,怎么辦?現(xiàn)在少享一點福,留作日后再享,這是聰明人。自己福報省出一點,給一切眾生分享,這是你的慈悲。慈悲的人,那個福才會長久。如果是為富而不仁者,多遭奇禍。

  下面江謙先生又說,「鄉(xiāng)黨所載食肉諸文,或是君賜,或是享禮,或朋友之饋祭肉」?!膏l(xiāng)黨」這一篇文章,這些經(jīng)文里面有講到食肉的經(jīng)文,夫子沒有明文規(guī)定戒肉,不像釋迦牟尼佛,佛門是明文規(guī)定要素食。夫子善巧方便、開緣,也是為了接引眾生,開這個緣,準許你吃肉,但是卻有很多規(guī)定。你看所記載食肉的這些文字里面,這些肉是什么?或是君賜,國君賞賜給你的,孔子曾經(jīng)接受過國君的賞賜;或是享禮,享禮是獻禮,是別人給他的獻禮;或朋友之饋,饋贈,一般饋贈的是祭肉,就是祭祀完祖先的,我們再把這肉食拿來自己食用,或者是饋贈親朋好友。這個時候才準許開緣吃,也不能多食,不能夠求美味。你看,膾不厭細,肉食不可以求精細、美味。

  底下又給我們規(guī)定了很多不能吃的情況,這是本章里面后面講到的,「然且色惡不食,臭惡不食」,這個后面我們會講到,色惡就是那個肉的顏色變了,很惡劣的,不吃。臭就是那個味道已經(jīng)腐臭了。過去沒有冰箱,肉只能夠是在常溫下擺放,過二、三天就不能再吃了。「失飪不食」,烹調(diào)的時候,烹煮得不妥當(dāng),都不能夠吃?!覆粫r不食」,就是不是吃肉的時候,不能吃。這里就有規(guī)定,什么時候才可以吃肉,譬如說在祭祀完了之后,我們才能夠吃肉。另外吃什么肉,還要講究時節(jié),春夏秋冬,有些肉熱性的,是熱性的話,這種肉如果是天氣很熱、夏天吃,容易上火;冬天吃呢,冬天外面冷,身體里頭又熱,你一吃它也容易上火,所以這個都要講究時節(jié)因緣,這是要跟中醫(yī)聯(lián)系在一起了。還有「割不正不食」,就是宰割的時候不妥當(dāng),也不可以吃?!腹辆剖懈皇场?,這是在市面上買回來的酒肉,可能是在外面做的這些酒食怕不干凈也不吃,買回來的都不吃。你看看,這些都是給我們規(guī)定不能吃的條件,真正守禮,那得嚴格遵守。

  像我們現(xiàn)在是素食主義者,這些禮自然就守得住,因為根本就不吃,所以這條就很容易做到。你要吃,那你必須要守這些禮,不能夠違反。這一些都是什么?孔子不得已,因為眾生有吃肉的習(xí)氣,不得已而開緣,但是開緣還要附加很多的條件??梢姷每鬃铀挠眯模瑢嶋H上還是希望我們不要吃,最好是能不吃,不吃不是很容易守住了嗎?要知道,肉食是殺生而來,殺生害命,有傷慈悲。所以君子所謂遠庖廚也,庖廚就是廚房,宰殺生命的地方,君子不忍心到那個地方看到殺害眾生的場面。為什么?為了保全自己一片仁慈心、一片惻隱之心,這是我們的天性。常常殺生的人,常常吃肉的人,這種天性會慢慢就殞滅了,這就不自愛、不自重了。

  所以底下說,「則孔子固以疏食飲水為樂者也」。孔老夫子,你看,《論語》中他自己說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疏食是粗茶淡飯,喝的水,茶都沒有,就是喝水,很清淡的生活,他自得其樂,樂在其中,可見得夫子也是以苦為師???,他自己不覺得,是我們外人看到他好像挺苦的,生活這么清淡,這怎么能夠享受?根本不懂享受生活。是我們看到他的那個樣子,我們誤以為他苦,其實他自己很樂,樂在其中。證明他的這個樂,不是以飲食為樂,飲食是外在的,他這個樂是內(nèi)在的。心在道上,天天行道、悟道、證道,法喜充滿,所以樂此不疲,欲罷不能。

  我相信,真正在認真修行的同學(xué)們,你們自己會有這樣的體會,你能夠認同真正修行最樂,學(xué)圣學(xué)賢最樂。我們恩師講的,「學(xué)佛是人生最高享受」,我們恩師得到了,我們不少的人也大概至少得到一些了,都能夠贊同夫子他所說的不是假的。沒入進去之前,你要苦一段,為什么?那是斷煩惱習(xí)氣的過程,因為你還沒有習(xí)慣這種修道人的生活,這種清凈的生活。你要習(xí)慣了,你會覺得樂在其中,你不愿意再改變。再讓你去還俗,回到俗世中來,你不愿意了。想再回去的人,因為他沒有品嘗到樂,還沒有入門,他很容易就退轉(zhuǎn)。

  底下江謙先生又說,「殺生食肉,違佛禁戒,亦未得為孔子徒也」。所以世出世間的圣人,都是講究以仁愛慈悲為懷。眾生不管是人還是動物,跟我們都是沒有太大區(qū)別的,所不同的只是形體不同,其它都一樣。牠也是有血有肉,我們也是有血有肉;牠也是有苦樂的感受,跟我們?nèi)艘粯?牠也是有靈魂;牠也有父母、有親人;牠也是貪生怕死,愛護自己的生命,這些都跟人一樣。所以我們跟牠同為天地所生的萬物之一,那怎么能夠有權(quán)力為了自己好吃、嘗嘗美味而去殺害另一類生命?講不通,沒有這個道理。有的人說天生萬物,這些就是讓我們吃的,這根本沒有道理。那既然如此,你說人就該吃那些雞、鴨,那老虎還吃人,是不是人生出來也就應(yīng)該讓老虎吃?既然你不愿意被老虎吃,那夫子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被人吃,你最好也不要吃別人。蔬菜、谷物都可以充饑,都能吃得飽,也能吃得好。你要想做好一點,用點心,你也能夠做得不錯。蔬菜里面也有很多美味,何必要殺別的生命,飽自己的口欲,損自己的福報?這是愚癡人干的事情,要懂得佛門講的沒錯,我們這一生吃牠半斤,來世也還牠八兩,半斤八兩,對等,跑不掉。

  《楞嚴經(jīng)》上講的,「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一切眾生在六道輪回里面輪轉(zhuǎn)不休。《楞嚴經(jīng)》告訴我們兩個原因,一個是你有愛欲,愛欲不能斷;第二個,你的命債太多了,「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生死」。所以輪回的根本是什么?是人有愛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這是根本,主因,那個緣是什么?緣就是互相酬償業(yè)債。你今天吃了這個眾生,要了牠的命,欠了命債,來世得還。今生我們欠了人家的錢,那個人即使死了,來生你們又碰到一起來,你還得還他,就是這樣的,人生酬業(yè)而來。所以,想到未來果報之可怕,現(xiàn)在就應(yīng)該斷絕惡業(yè)。因此佛禁戒里面,第一就是戒殺,你看五戒,這是對居士要求的,在家學(xué)佛者,五戒第一是不殺生。對出家沙彌,十戒第一戒也是不殺生,這是大戒!不殺生、不吃肉、不跟一切眾生結(jié)惡緣。

  素食不僅可以飽腹,其實素食最健康?,F(xiàn)在這些醫(yī)學(xué)已經(jīng)證明了,素食對人體確確實實有好處,肉食沒有好處。你說肉食有什么蛋白質(zhì),這是營養(yǎng),素食里一樣有。你看像黃豆的蛋白質(zhì),它里面含的氨基酸的種類,比肉食都要多,不會缺乏營養(yǎng)。而且植物素食里面,不會含有那些脂肪性的物質(zhì),膽固醇類的,這對你的心腦血管有好處?,F(xiàn)在你看這心腦血管病非常普遍,比我們上兩代人增加了多少倍!以前很少聽說什么腦血栓、三高,這些名詞我們小的時候都沒怎么聽過,長大了,這些名詞就出現(xiàn)了。你問問我們爺爺奶奶那輩,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以前很少聽說這些病,現(xiàn)在特別多,為什么?肉食增多了。過去的人,你看我們的祖輩吃肉,那真是一年都吃不上幾頓肉,過年過節(jié)才殺一只雞,這用來過年用的,先祭祀再過年。所以吃肉很少,身體就健康,沒什么病?,F(xiàn)在天天像過年一樣,大魚大肉,所以病就特別多,病從口入,你吃出來的。果然你能夠斷肉,很多病自然你就消除。

  像胡小林老師給我們講的報告,他跟我們分享,沒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文化之前,他是做生意的,天天招待客人,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吃出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還有各種病癥。結(jié)果學(xué)了傳統(tǒng)文化,肉食斷了,招待客人也用素食,也不喝酒了,身體就好轉(zhuǎn)了,三高全部都沒有了??梢姷媚阋尾?,得治那個根,根就是你病從口入。你看我母親,吃素吃了十六年,今年六十五歲,身體很健康。她有時候回到自己原單位,見原來的單位領(lǐng)導(dǎo)、員工,大家都看到,妳怎么這么年輕?有什么秘訣?給我們講講養(yǎng)生秘訣。沒別的,就是素食。領(lǐng)導(dǎo)也很贊嘆她,妳看,妳退休了十多年,就妳從來沒有花過單位一分錢的醫(yī)療補助。確實我媽媽很少上醫(yī)院,很少病。我自己也是跟我母親吃素吃了十六年,也是很少病,從來不上醫(yī)院?,F(xiàn)在一天吃兩頓飯,營養(yǎng)足夠。所以我們要懂得要領(lǐng),你就知道不是所謂盲目的去追求營養(yǎng),真正的營養(yǎng)是清凈心,而且不跟眾生結(jié)惡緣,你這個心就比較安定。如果老是殺生吃肉,肚子就像一個停尸場,怨鬼聚集的地方。你殺了人,牠有靈魂,牠能放過你嗎?一天到晚就追著你,所以你心能安嗎?睡也睡不好,吃再多的營養(yǎng)都得不償失。所以你把這個帳算過來之后,你懂得真的要吃素,粗食淡飯其實更養(yǎng)人、更健康。

  下面經(jīng)文上講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甘仇喍g」,這個食是作名詞講,它是指食物,特別是谷類的食物。這個饐,饐是那個氣變了,餲是味變了。一切的食物都有氣、有味,中醫(yī)比較講究這個。氣變了、味變了,那都不新鮮了,就不能吃了?!隔~餒而肉敗」,就是魚和肉,餒、敗就是腐壞,已經(jīng)腐敗了,這些食物當(dāng)然也不能吃,吃了腐敗的肉就會中毒。這是講究食品的衛(wèi)生。

  下面講,『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這個「色惡」就是顏色惡劣,一看不正常,就不要吃?!赋魫骸咕褪俏兜酪呀?jīng)是非常惡劣了。這個臭是指在烹調(diào)的時候,煮出來的那個氣味不好聞,你聞到之后你知道這個食品也是有問題。剛才講到的「食饐而餲」,那個餲就是沒有烹飪的時候,味道不好不要吃?,F(xiàn)在這個「臭惡」,是指在烹飪的時候??赡苣銢]有烹飪,你聞不出來,一烹飪,它這味道就出來了,也不好聞,很惡劣的,就不要吃。這些多半是肉食比較常見,素食比較少。底下講到「失飪不食」,飪是烹飪,如果食品煮得不熟,這就是失飪;如果食品過熟了,也屬于失飪。譬如說你煮飯,飯煮出來不太熟,生米,那就不吃;或者是煮得過熟,煮焦了,也不吃。蔬菜、肉類,都是需要這樣,煮要恰到好處,這樣營養(yǎng)保全得比較好,容易吸收,不傷身體。

  下面是「不時不食」,這個不時,有不同的講法。第一個是講烹飪的那個時候,不到火候,就是你煮得不到時候,那個時候就不要吃。要火候到了,恰到好處,這個時候吃。第二種講法,就是不合時節(jié),春夏秋冬該吃什么都有個講究的,如果是違反了四時所宜,這樣吃就會有害于健康。在《周禮》里面,《禮記》也有,就有講到一年四季該吃什么。像《禮記·月令》這一篇就講到,一年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應(yīng)該吃什么蔬菜、吃什么食物,都有個講究。人生于天地間需要順應(yīng)天地自然的規(guī)律,你這才健康,你才能夠吸納天地的養(yǎng)分,不能夠逆著天地而行,這個必須要學(xué)習(xí)。有一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我們吃當(dāng)令的蔬菜瓜果。因為天地所生的這些植物,都是順應(yīng)自然的,我們吃當(dāng)令的水果、當(dāng)令的蔬菜,過了季節(jié)的就沒那么好了。蔬菜水果,我們吃新鮮的。

  「不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講一日三餐,講這一日當(dāng)中按時吃飯。佛門就很講究這個,你看過中不食,過了中午不吃東西,中午以后就叫非時,所以說非時不食,不是吃飯的時候,不是吃東西的時候,就不吃。佛門里講非時不食,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因為什么?過了午后,往往是餓鬼道的眾生他們開始出沒。人跟鬼剛好陰陽倒置,我們的白天是他們的晚上,我們的晚上是他們的白天,所以我們晚上一般不要出來逛,為什么?那時候鬼也出來逛,碰上了,那就不好了。要什么?順天而行,天休息了,我們也休息,別跟那個鬼玩到一塊去了。到午后,特別是愈晚,鬼出沒的愈多,餓鬼他們很饑餓,他是因為業(yè)力的緣故,所以吃不下東西。我們看到《佛說盂蘭盆經(jīng)》里面講,目犍連的母親墮到餓鬼道,目犍連給她供養(yǎng)一缽飯,她放到嘴邊,飯已經(jīng)燒成火炭了,永遠吃不到東西,非常饑餓,很苦。所以,當(dāng)他看到人享受美食的時候,心生嫉妒,人之常情。佛門以慈悲為懷,所以出家人過了中午,不忍心再吃了,憐憫?zhàn)I鬼的苦難。就是你吃不下飯,我陪著你也不吃,這樣的存心很仁厚。所以,所有的戒律都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止惡行慈,這是所謂「沙彌」的含義。這是佛門講非時不食,就是白天天亮了以后,早上才能夠吃飯,叫明手相之后。你出到外面,你伸出手看看你這個手相,手上的指紋都能看得清楚了,這個時候可以吃東西了,叫明手相。不是說在屋里開著燈的時候,那就不算,是在外面,室外。天亮以后開始吃東西,一直到中午,日頭過了中點、中線,一般講是中午十二點,那就不吃東西,這是《沙彌律儀》里面要求的。在家人如果修八關(guān)齋戒也是這樣。

  儒家沒有這樣的講究,但是它也講到吃飯要按時,生活要規(guī)律,這樣你的身體才健康。如果吃飯不按時,就容易傷腸胃。我們有的年輕人,可能很好學(xué),工作也非常的勤奮,往往是所謂廢寢忘餐。他的廢寢是什么?可能是早上兩點鐘才睡覺,一直睡到十一點鐘才起來,這叫早睡早起。完了之后,起來也不吃早餐,就吃午餐了,狠狠吃一頓,一直到晚上,到八、九點才吃晚餐。這樣不按時按量吃飯,就很容易傷身體,孔子是不會這么做的。所以儒家,你看它非常講究那種規(guī)律的生活,一切都有規(guī)矩,不能亂,亂了就不能長久。

  人他一天就好像有四季一樣,春夏秋冬,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他就按照那個時間點來作息最好。春天,早上三點鐘到九點鐘這屬于春天,所以三點鐘也就可以起床了。你要四點鐘、五點鐘起來,也可以,不要超過六點。六點屬于仲春,春的中點了,春分,你那時候就必須得起床,再不起床,過了之后,往往你身上的陽氣就提升不起來。所以晚起的人,往往一天會沒什么精神。早睡早起,這個人精神很足,為什么?早上一起來,春生的時候,陽氣上升,你把自己身體的陽氣就調(diào)起來了。到晚上九點鐘以后,就可以睡眠了。晚上九點到凌晨三點,這六個小時是屬于冬天,冬眠。你要是說十點鐘睡,最晚十一點鐘睡,不能超過十一點。十一點以后是子時,子時還不睡覺,很傷身體。即使是你第二天睡得再多,都補不回來,為什么?陽氣耗損了。這是講睡眠。吃飯也是,吃飯,早上七點到九點,這是辰時,辰時腸胃胃經(jīng)開,這時候吃飯是最好的。人體五藏六府按中醫(yī)上講,各有經(jīng)脈,那個經(jīng)有開的時候,譬如說胃經(jīng)開,這時候進食就是補胃氣,養(yǎng)胃經(jīng)。所以應(yīng)該學(xué)一點這種常識,這是養(yǎng)生之道。

  下面又講到「割不正不食」,這個割就是宰割,就是殺害這些眾生的時候,殺雞、解牛,這個割不是指切肉的那個意思。原來我們也以為,肉要切得正正方方的才吃,不是這個意思。它割不正是什么?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卧赘?,就是用殘忍的方法來宰殺生靈。雪公這里引用了《皇疏》,皇侃《論語義疏》,《皇疏》里面又引江熙的話來講,「殺不以道,為不正也」,道就是正當(dāng)?shù)姆椒?,如果宰殺生靈是慘無人道,君子是不忍心吃,所以不吃?,F(xiàn)在的宰殺,可以說基本上都是慘無人道。你要是去那個雞場、宰牛場、殺豬場,你去看看,你晚上都會做惡夢。我們看到那種報導(dǎo),新聞的那種鏡頭,宰雞怎么宰?這個雞活生生的就被扔到了一個,先扔到了轉(zhuǎn)盤里面,那個轉(zhuǎn)盤有點像洗衣機把衣服的水抽干那樣的,轉(zhuǎn)得很快的,這雞一扔進去就是脫毛,活生生的雞脫毛,然后出來已經(jīng)是光雞了。然后就進入一些宰殺的程序,斷頭、斷翅膀、斷腿、剖腹這樣的,很快這些五藏六府、翅膀、頭、腿,都各分開了,各有各去處。那個牛宰殺,我們看到美國宰牛的鏡頭也是這樣,一頭牛也是活生生的,就被機器送進去,大機器生產(chǎn),宰牛也是大機器生產(chǎn),不一會出來的時候,那個牛腿上的肉、身上的肉,都已經(jīng)各是各的分開了,然后拿出去賣。

  我們就想到,這種情形真是太可怕了,那不簡直就是地獄!你看看江逸子老師的「地獄變相圖」,那些惡鬼、羅剎,把犯罪的人扔到轉(zhuǎn)盤里面把他攪,然后出來都是血漿,都是一樣的。我們現(xiàn)在用這種手段對待這些生命,將來我們也會到地獄里面受同樣的刑罰,這一切法由心想生,你心里面有這個業(yè),自然將來就會有這個果。所以,君子不忍心吃這種慘無人道而殺害眾生的肉?,F(xiàn)在更有甚者,為了快速生產(chǎn),都用化學(xué)藥品進行催生。這雞剛生下來,就拼命打激素、荷爾蒙,讓牠不斷的發(fā)育,就像吹氣球一樣吹大了,然后拿去賣,為了得到這個利益。這種肉里頭含著多少的化學(xué)毒素,所以你看看很多現(xiàn)在的小孩,比較喜歡吃烤雞的,麥當(dāng)勞、肯德基都賣這些烤雞,他們吃得身體都是虛胖,另外早熟,非常不正常的發(fā)育。這都是什么?吃肉把那個激素也吃到體內(nèi),那真叫飲苦食毒。所以,看到這個「割不正不食」,最好什么肉都別吃,什么肉現(xiàn)在可以講都是割不正。

  底下又說,『不得其醬不食』,這個醬就是調(diào)料品,油鹽醬醋這些調(diào)料。肉食也是要有調(diào)料,而且有些調(diào)料還能夠起到解毒的作用。因為我們知道肉食里頭都帶有毒素,特別是現(xiàn)在宰殺的方式,是慘不忍睹,這些眾生心里那種憤恨,遠遠超過過去的那些眾生,所以身上當(dāng)然就帶有毒素。斯坦福大學(xué)有一位教授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他用小白鼠做實驗,讓那些發(fā)脾氣的人對著試管的水里吹氣,這個氣就是怨氣、怒氣,吹到水里頭,過不久這些水就會呈淡紫色。然后,就給小白鼠注入到體內(nèi),不多一會,小白鼠就死了。所以人的怨氣、怒氣可以殺人。一個人發(fā)脾氣發(fā)得很厲害的時候,你看不多久他可能會得腫瘤,可能會得癌癥,可能一病不起,甚至還有氣死的?!?a href='http://m.duncanbcholidayhome.com/guoxue/sanguoyanyi/' target='_blank'>三國演義》里講的氣死周瑜,周瑜就是給氣死的,真的會這樣。

  人生氣的時候,特別是盛怒的時候,身上產(chǎn)生毒素,你看,很容易就把小白鼠毒死了。要是毒素再多一點,自己也毒死了。所以那些剛剛生產(chǎn)之后,母親給嬰兒哺乳的時候,如果生了氣就給孩子哺乳,孩子喝了母親的奶也會毒死,已經(jīng)有這種先例。人如此,動物也如此,你看動物牠死的時候,那種怒氣、那種怨氣真叫不共戴天,所以肉里面真的是劇毒,你吃多了能沒病嗎?所以孔子那時候他也知道,需要用一點東西進行解毒。當(dāng)時的肉比現(xiàn)在要好多了,尚需要這樣解毒,往往很多那些帶有中藥性質(zhì)的調(diào)料可以幫助解毒,「增其美而去其害」,所以君子非常重視調(diào)料。所謂藥食同源,食品就是藥。懂醫(yī)的人,他懂中醫(yī)的人,他自然就懂得怎么調(diào)味、怎么吃法。

  我們來看蕅益大師對這一小節(jié)有一個批注,他說到,「色惡,即今所謂落色,如黑魚犬虌之類。臭惡,即蔥韭蒜等。割不正,謂不當(dāng)殺而殺,或非分,或非時也。不得其醬,恐致傷人,故皆不食」。這里給我們再次的把這個意思說明白了。色惡不食,蕅益大師提的意思跟先儒不一樣,他補充得非常好?!堆┕v要》里面講,色惡就是那個食品顏色不對,就不能吃,怕它壞。這里講到這個色惡是專門指肉,這些動物牠們的顏色不好,所謂的落色,這個落色就是指下面講到的黑的,黑魚,像烏魚這種,都屬于黑魚。有些魚是白的,那個魚就比較好一點,黑色就不能吃,這是屬于色惡。還有犬、狗不能吃。虌,這種虌是指菜類的,它有個草字頭,這個菜現(xiàn)在我們講的蕨菜這類的。這種菜為什么不能吃?我自己還沒有考究,但是我們掌握個原則,凡是那個顏色,天生的顏色就不對的,這些東西我們最好不吃。還有很奇異的,像很多現(xiàn)在的人吃的東西那是奇離古怪,我聽說廣東人什么都敢吃,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北京人什么都敢說。廣東人他吃什么?什么都吃,蟑螂、螞蟻、老鼠、蛇,凡是能動的,無不吃,這些真是要大戒。所以你看看,之前有好幾次瘟疫,最早的非典,后來的禽流感,都是從廣東發(fā)起來的,這并不是偶然。

  下面說臭惡,就是說味道,天生的味道就不好的,這里講的蔥、韭、蒜,這是屬于五葷類的,它本身就帶著不好的味道,很嗆鼻子的。韭菜、蒜,這些味道不好,就屬于臭惡的食品。五葷還包括洋蔥,還有小蒜,現(xiàn)在我們講的蕎頭那類的,這種味道吃進去以后,口里講話的時候,噴出的味道都不好聞。佛門里面講,這些五葷食品,五葷是專指植物,不是指動物。你看葷字是草字頭,它是指植物類的,就是這五種味道不好的植物。吃了以后,唇吻帶著味道,往往餓鬼比較喜歡舔,到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就來舔我們的唇吻了,這可不好,所以要遠離。

  下面,「割不正,謂不當(dāng)殺而殺」,這是不應(yīng)該殺的,譬如說耕牛,《文昌帝君陰騭文》里面特別講到不宰耕牛,為什么?耕牛對我們有恩德,牠給我們辛辛苦苦一輩子耕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么能夠宰殺牠?只能讓牠自然老死,就像人一樣對待。所以宰牛的時候,你看看,屠夫拿著刀過去的時候,牛都會流眼淚,牠通人性,牠不愿意死。所以像我奶奶她就跟我講,她一生沒有吃過牛肉,不吃牛肉,為什么?她是農(nóng)民,農(nóng)民不吃牛肉,吃牛肉是太傷厚道了。還有自己家養(yǎng)的不吃,不能殺。自己家養(yǎng)的狗、養(yǎng)的雞,這些都是有緣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到了你家來,肯定跟你有緣,都是過去生中父母、兄弟、朋友、妻兒,宰殺牠們,可能就是宰了自己的父母,都未得而知。這種情形不少見,在自古以來的記載很多,所以自己家養(yǎng)不吃、不殺,這是屬于不當(dāng)殺。另外還有一些,這是珍奇異類的,像龜、鱉、蛇,這些都不能殺,《太上感應(yīng)篇》里面禁止殺龜打蛇,這些都是特別有靈性的動物,蛇報復(fù)心特別強。還有一些珍奇動物,瀕臨滅絕的動物,這都不能夠宰殺。

  「或非分,或非時」,非分就是你不應(yīng)當(dāng),不是你應(yīng)該做的這些事情,你不該殺牠。非時,就是不是殺的時候。譬如說春天去打獵,這就是非時,這儒家都禁止,佛家更禁止了,道家也是。《太上感應(yīng)篇》說,禁止春月燎獵。為什么?春天萬物都在生育,你去狩獵的時候,你打的不是一只生命。你譬如說打了一只羊,那羊可能是一只母羊,牠懷有小羊。萬物都有這種情感,都珍愛自己的兒女,怎么可以忍心去殺害牠們母子?像那種鱔魚,這里蕅益大師講的黑魚,就有這樣的記載,有人把鱔魚放到熱水里面煮,結(jié)果后來煮了一段時間之后,打開蓋一看,看見這個鱔魚做一個雜技的動作,牠的頭和牠的尾部都在那個鍋里頭,水里頭,把牠的肚子這里挺上來,挺出那個開水水面。那個人就很奇怪,把這鱔魚的胸膛破開一看,原來里頭很多鱔魚子,這是個懷孕了的鱔魚。你看,這個鱔魚做為母親,都為了保護自己腹中的兒女,在受這種烹煮的時候,還念念不忘保護自己的兒女,把肚子挺到水面上來。所以萬物都有靈,跟人的情感真的沒有兩樣,甚至有時人都未必做得出來。所以這些我們要懂得,這都不當(dāng)殺。

  底下講,「不得其醬」,這是調(diào)味,中和肉里面的那些毒素。特別是現(xiàn)代,現(xiàn)代的這個毒素,肉里面特別多,一方面是人為打進去的化學(xué)藥品,另外一方面,宰殺的殘忍使到這些動物的怨氣特別多,如果沒有真正好的解毒藥品,那就會傷人,所以都不吃這種。

  下面我們再看經(jīng)文,『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雪公講要》里面引劉寶楠《正義》,《論語正義》當(dāng)中說,「氣猶性也,周官醫(yī)瘍,以五氣養(yǎng)之。五氣即五谷之氣。人食肉多,則食氣為肉所勝,而或以傷人。」所以說,「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就是你吃肉,你不能斷肉,要吃肉,你要注意,你吃得多,但是你要有個限度,就是不能夠勝過食氣。這個氣就是劉寶楠這里講到的,氣就是性。凡是食物它都有一個性質(zhì),譬如說陰陽,這是性。周官,周官也是《周禮》,《周禮》里面講究,《周禮》有一篇叫「醫(yī)師」,它講醫(yī)瘍,這個瘍我們講潰瘍,一般都是指身體的受傷部位,皮膚潰爛,這屬于瘍。按《周禮》里面講究的,醫(yī)療瘍的這種病,是要以五氣養(yǎng)之,五氣就是五谷之氣。所以,吃食物不能離開五谷雜糧。這五谷雜糧很重要,它養(yǎng)我們的氣。

  西醫(yī)它不太重視氣,它只重視里頭的成分、營養(yǎng),這里含的鉀有多少,氨基酸有多少,糖分有多少,他就是分析這些成分,當(dāng)然這個也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這個氣。氣你檢測不出來,但是人確實有感受。底下說,人食肉多的時候,吃肉吃得多,食氣就是我們從五谷雜糧那里所吸納的氣,就被肉所勝了。往往五榖的氣就像那種陽氣一樣,肉的那個氣是陰的,陰就會把陽給中和了。如果是肉的那種氣太多,就勝過了五谷雜糧之氣,這就傷人了,往往就傷腸胃。所以特別中國人很講究這個,每天必須吃飯,現(xiàn)在更講究的人,還得吃糙米,糙米那個氣就更強了。愈是粗糧,其實食氣就愈好、愈豐富。你看,地里面埋的那些土豆、番薯,我們說地瓜,還有玉米,這些的食氣都很好的,吃了真養(yǎng)人。吃肉多,就把這食氣給勝過了,那就傷人了。所以中醫(yī)就很講究,什么食物,不管動植物,都有所謂的性、氣、味、色這種類別,以性為主,也要講求氣、味、色,每天都要吃點五谷雜糧。

  下面說,『惟酒無量,不及亂』。這是喝酒,儒家也沒有明文禁酒,當(dāng)然對小孩得禁酒。《弟子規(guī)》上講的「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少年人不能夠飲酒。年紀大了,有自制的能力,身體也發(fā)育完全了,成熟了,你飲酒不至于傷害身體過度,那準許開緣。但是,這是也不能夠喝醉。所以「惟酒無量」,無量就是沒有定量,你或多或少,你看著自己,有的人酒量多一些,你多喝一點。要以什么為準?「不及亂」,就是你不能醉,醉了就亂性,喝酒之后胡言亂語,吐得一地都是,最為丑,最傷威儀。

  像鄭康成,我們看到他的批注有很多,鄭康成酒量就很大,在記載中說,他是喝三百杯下去,連一點小小的禮節(jié)都不缺。過去李炳南老先生說,個個都像鄭康成那樣的酒量,恐怕佛家也不必禁酒了,酒沒有傷害了。但是沒有他那個酒量,你喝這么多,那就醉了,醉了很容易就做出違禮犯戒之事。所以佛家五戒里頭,酒是最后一條,叫遮戒,前面四條,殺盜淫妄這四條叫性戒。性戒是根本大戒,所謂性戒,就是直接違逆本性的,不管你有沒有受戒,你犯這四條都是屬于有罪,造罪業(yè),所以叫性戒。酒是屬于遮戒,遮是什么?防止你違反性戒的,它是一個輔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輔助方法。如果你喝酒絕對不會醉的,你絕對不會飲酒作亂、犯出性戒的,那么這酒戒,佛也不會制定了。所以酒本身沒有罪,喝了酒亂性就會犯罪。

  蕅益大師批注說到,「生得如此好酒量,尚以不為酒困為愧??梢娪韾褐季?,佛門戒酒,方是正理。濟顛,林酒仙之屬,一時權(quán)變,不可為典要也」。蕅益大師講,蕅益大師是對戒律非常有研究,律學(xué)大師。他說「生得如此好酒量」,就像鄭康成那樣,李白將進酒」這一詩就講了,「會須一飲三百杯」,講的就是鄭康成這個典故,這么好的酒量,「尚以不為酒困為愧」,尚且都要注意減少,不要被酒所困。如果是為酒所困,這是很令人愧疚,這是個讓人慚愧的事情。這是什么?即使好酒量,也要防患于未然。

  底下就舉出一個例子,「禹惡旨酒」,大禹就是堯舜禹這個禹,他是非常賢明的國君。夷狄,這是少數(shù)民族,有一次為他進酒,進貢一壇好酒,結(jié)果禹品嘗了之后,當(dāng)然覺得這個味道非常的美,但是他馬上提起正念,他說這一種酒很容易令人陶醉于其中,說后世必會以酒而失國的。當(dāng)然我們看歷史上,確確實實很多嗜酒的皇帝,因而失國的,國家動亂了,自己的國家被推翻了,很多。夏朝的末代皇帝桀,商朝末代紂,周朝西周末代幽王,都是困于酒而亡朝。所以禹下令戒酒。佛門也戒酒,那就戒得更嚴格了,一滴都不準沾唇的,這是酒戒。只有什么時候開緣?七十歲以上,身體虛弱,為了抵御寒冷,為了讓血氣流通,準許你做為藥用,否則是絕對禁止,這是正理。

  濟顛、林酒仙這兩位佛門的高僧,這兩位是非常不尋常的。濟顛就是濟公,他是宋朝時代的人,在杭州靈隱寺出家的。我們不少人看過「濟公」的電視連續(xù)劇,游本昌主演的,演得特別好,活靈活現(xiàn),把濟公那種看似顛狂,實際上他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種風(fēng)范演出來。濟公那是裝瘋賣傻,其實他一點不傻,他是大菩薩再來,示現(xiàn)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模樣來度化世間人,總是讓人能夠斷惡修善、破迷開悟。

  林酒仙也是跟濟公同一類的人,也是位出家人,名氣沒有濟公那么大,但是他的神跡可以說跟濟公差不多,跟濟公也是同時代的人,宋朝,比濟公還早一百多年。濟公在杭州,林酒仙是在蘇州,因為他俗姓林,他出家以后,人家還是叫他林酒仙。他這個人也是愛喝酒,跟濟公也一樣,都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記載里面就講,林酒仙他有神通,他喜歡養(yǎng)白鴿,養(yǎng)白鴿是什么?配酒來吃的,吃白鴿。別人看他這種行為,出家人怎么還飲酒吃肉?說話的人可能他也貪吃,看見碟子上那個白鴿,拔了個翅膀就偷偷吃掉,林酒仙看在眼里,然后他就把整個剩下的那鴿子吃掉。吃掉之后,一張嘴,嘴里吐出一只鴿子,是一只翅膀的,就飛走了。那個人就看得傻眼了,這是真正神跡,你偷吃一只翅膀,飛出來了只有一只翅膀的鴿子。所以像這種人,那都是大權(quán)示現(xiàn),不是普通人,不是凡夫,他是用這種非常的手段,來教化世人。

  所以這是「一時權(quán)變」,我們不可以去效法,不可以學(xué)習(xí)。像這種,他們都能喝酒吃肉,我們也喝酒吃肉,他喝酒吃肉是度眾生的,你喝酒吃肉是造罪業(yè)。你什么時候能喝酒吃肉?你要像他那樣吃進去一只鴿子,你還吐出來一只活鴿子,這個時候你可以飲酒吃肉。沒有這個本事,你就不可以,那你背這個因果不得了!人家吃了那個,不僅度了外面的人,連那個鴿子都度了。我們這是自己造罪業(yè),將來得償命。所以「不可為典要」,就是不能夠做為我們的典范,不能夠效法他們,我們要老老實實持戒、守禮。

  下面經(jīng)文上講,『沽酒市脯不食』,沽就是買,市也是買,到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肉,往往是不干凈,因為那個肉不知道它是怎么個宰割的,這里講的「割不正不食」、「不時不食」,還有「失飪不食」,你肉煮的時候會不會有問題?特別像現(xiàn)在很多的這些飯店的老板比較缺乏良心,那些肉都本來就不好了,放到地溝油里面去炸,炸得香噴噴的,拿出來你也不知道,那個肉已經(jīng)是不好了,蒙騙顧客。那個油用的是地溝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什么叫地溝油?飯店用剩的油倒到地溝里頭了,有些人就把它收集起來,過濾一下,還繼續(xù)賣,地溝油,這便宜?,F(xiàn)在人真的是見利忘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毒奶粉這都是,打了激素的肉,這些都是屬于很不道德的。這些買回來的肉都不吃。你這一看說,這樣真的沒啥好吃的了?這么多的條件都要滿足,那真的沒得吃了。對,所以孔子真正的意思你得明白,就讓你不要吃,你實在要吃,給你一個條件、一個條件加上去,你要覺得繁瑣,那最簡單的就不要吃肉就行了,這是真正孔子的意思。你要是不吃肉,那孔子是拍手稱快:對了,你總算開悟了!

  蕅益大師解釋說到,「只是不坐在酒店飯店中飲食耳。難道他人請孔子,定要自做酒、自殺牲」。蕅益大師這里還解釋說,不坐在酒店飯店中飲食,這還加一條條件,「沽酒市脯」,脯是肉,就是講你不坐在酒肆當(dāng)中,就是不在外面飯店吃飯。為什么?那飯店,特別是現(xiàn)在,千萬、盡量不要在外面吃,確實非常不衛(wèi)生,最好是自己做。過去李炳南老先生也多次提醒自己的學(xué)生,外面飯店的食品不能吃,吃了那真正是可能不僅鬧肚子,說不定會中毒。底下講,「難道他人請孔子,定要自做酒、自殺牲」,難道,就是否定,不在外面飯店吃,那孔子被人家請客,請到別人家里吃,能不能吃?也不能夠,為什么?儒家也講究吃三凈肉,就是我自己養(yǎng)的,自殺者不食,它講「四」,四不食,自養(yǎng)者不食,見殺、聞聲都不吃,還有專為我殺也不吃??鬃拥絼e人家作客,別人為他親自殺,孔子也不吃;親自給他做了酒,也不喝。那就是什么?真正把酒和肉都戒了??桌戏蜃铀m然沒有明文戒酒戒肉,但是用這種種的禮儀來規(guī)范,是讓眾生盡量的少造殺業(yè),這都是權(quán)巧方便。

  底下又講,『不撤姜食,不多食』?!附?,它的功用很大,做飯、炒菜都要用姜,它能夠去邪味,能夠養(yǎng)正氣,把食物中正氣發(fā)出來,所以做一切菜,最好都放姜,炒菜放姜,肉食也不例外,姜也能夠解毒,所以叫「不撤姜」,就是不把姜撤掉。「不多食」有兩種講法,一個是不多吃姜,因為姜的性比較熱,吃多了會上火。另外一個就是《朱子集注》里面講的,就講得廣泛一些,就是「適可而止,無貪心也」。我們吃飯不要吃得太多,適可而止,剛才講的,七、八分飽就好了。特別是晚餐,佛門是出家人不吃晚餐,有道理。為什么?晚餐吃得多,往往不容易消化,因為晚上活動量減少,整個身體已經(jīng)慢慢趨于休息、休眠狀態(tài),我們要吃得多,腸胃還要很多的工作量,晚上得不到休息,這就會傷腸胃,而且晚上睡眠也不好。你想想腸胃在緊張工作,你們其它的器官都休息,就我工作,它也不服氣,也不能讓你好睡。所以晚上吃得多,也睡不好,吃得少,最好不吃。我晚上睡眠就特別好,為什么?我晚上不吃,一到該休息,全身心都進入休眠狀態(tài),睡眠效率高,不用睡很多,精神就能恢復(fù)得很好,真的晚上睡五、六個小時足夠了。

  下面講,『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我們一句句看,「祭于公」就是陪國君來祭祀,就是為公家來祭祀。祭祀完了,國君往往會賞賜祭肉,這種祭肉,「不宿肉」,就是不把肉留過夜,就要馬上分享掉。一來是表法,就是我們不敢擅自將神明,所祭的神明他們的恩惠自己自留過夜。另外,這也是為衛(wèi)生起見,肉過夜了,就不那么衛(wèi)生了,特別沒有冰箱?!讣廊獠怀鋈铡?,自己家里面如果祭祀的話,這個祭肉不能超過三天。所以,君主賞賜的祭肉不能留過夜,自己家的祭肉不能夠超過三天,這是規(guī)定。超過三天了,這也是對鬼神不敬,應(yīng)該把這些神明的肉,這是恩惠趕緊享用?!赋鋈?,不食之矣」,如果是超過三天的肉就腐壞了,當(dāng)然就不能吃了。這種肉只好恭恭敬敬的把它埋在地里,當(dāng)作肥料。

  『食不語,寢不言』,吃飯的時候都不講話,這是衛(wèi)生。因為吃飯的時候,一講話,可能就梗住了,甚至?xí)霈F(xiàn)危險,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吃飯要默默的,不要講話。而且吃著嘴里這些飯食,一邊嚼著,一邊說話,也很不威儀,很難看。這個「寢」就是睡眠的時候,睡眠要安靜的休息,不宜講話。特別是晚上,如果在一起休息的人聊天聊得很晚,愈聊愈興奮,晚上就睡不著,一直到天亮都眼睜睜的,得不到充分休息,第二天就沒精神。所以不講話,養(yǎng)自己的神,養(yǎng)自己的氣。特別是睡的時候,身體臥倒,講話很傷氣。要講話就坐起來,站著講、坐著講,躺著講就會傷氣。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瓜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瓜果那個瓜,一種講法當(dāng)必字講,必須那個意思?!鸽m疏食菜羹」,這是講到古代有飯前祭祀的禮儀,就跟我們學(xué)佛的人在飯前有個禱告,將飯食供養(yǎng)佛、供養(yǎng)法、供養(yǎng)僧、供養(yǎng)一切眾生,「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都會念這種祈禱。儒家也不例外,這道理都是一樣的。在飲食之前,往往按古禮,把每一種食物取出少許,放在食器之間,這是做為祭祀用的。這種祭祀主要是祭祀古代發(fā)明用火來煮食的人,這是不忘本。當(dāng)然,這食品是要好的食品、干凈的食品才做祭祀。如果是剩的、不好的食品,我們就不做祭祀了。這里講的疏食菜羹,這是孔子日常所吃的都是疏食菜羹,疏食是粗疏的食品,粗茶淡飯,像菜、瓜果之類的,都要祭祀。瓜,如果是做為瓜果,就當(dāng)作食品來講;如果當(dāng)必字,就是必祭,就是必須要祭祀,「必齊如也」,這么連著讀下來。就是祭祀的時候,「必齊如也」,雖然是粗疏的食物,也不敢廢禮,祭祀的時候必然是肅敬,像持齋一樣。根據(jù)《朱子集注》,這個齊是嚴敬貌,莊嚴而恭敬的樣子,就像一個人在受持齋戒一樣。你看,吃頓飯的時候,都要這樣的恭恭敬敬,可見得真的是毋不敬。

  江謙先生有個補注說到,「言雖疏食菜羹瓜果之類,必先祭而后食」。這里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了,先要祭禱神明,然后自己才享用?!讣辣佚S如也。所謂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這是不忘本。祭祀,它這里的一個主要的意思就是不忘本。

  【評析】

  以上4章里,記述了孔子的衣著和飲食習(xí)慣??鬃訉?ldquo;禮”的遵循,不僅表現(xiàn)在與國君和大夫們見面時的言談舉止和儀式,而且表現(xiàn)在衣著方面。他對祭祀時、服喪時和平時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單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禮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且對于食物,有八種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xué)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膾:音kuài,切細的魚、肉。

  饐:音yì,陳舊。食物放置時間長了。

  餲:音ài,變味了。

  餒:音něi,魚腐爛,這里指魚不新鮮。

  ?。喝飧癄€,這里指肉不新鮮。

  飪:烹調(diào)制作飯菜。

  不時:應(yīng)時,時鮮。

  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氣:同“餼”,音xì,即糧食。

  不及亂:亂,指酒醉。不到酒醉時。

  脯:音fǔ,熟肉干。

  不宿肉:不使肉過夜。古代大夫參加國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國君賜的祭肉。但祭祀活動一般要持續(xù)二三天,所以這些肉就已經(jīng)不新鮮,不能再過夜了。超過三天,就不能再過夜了。

  祭肉:這是祭祀用的肉。

  菜羹:用菜做成的湯。

  瓜祭:古人在吃飯前,把席上各種食品分出少許,放在食具之間祭祖。

  齊:同齋。

  席:古代沒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鋪于地面的席子上。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