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中略

作者:黃石公 全集:三略 來源:網(wǎng)絡(luò) [挑錯/完善]

  夫三皇無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讓功,四?;校傩詹恢渌匀?。故使臣不待禮賞;有功,美而無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設(shè)矩備衰,四海會同,王職不廢。雖有甲兵之備,而無斗戰(zhàn)之患。君無疑于臣,臣無疑于主,國定主安,臣以義退,亦能美而無害。霸者,制士以權(quán),結(jié)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則士疏,賞虧則士不用命。

  《軍勢》曰:“出軍行師,將在自專;進(jìn)退內(nèi)御,則功難成?!?/p>

  《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顧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quán)也?!薄盾妱荨吩唬骸盁o使辯士談?wù)f敵美,為其惑眾;無使仁者主財,為其多施而附于下?!薄盾妱荨吩唬骸敖鬃?,不得為吏士卜問軍之吉兇。”《軍勢》曰:“使義士不以財。故義者,不為不仁者死,智者不為暗主謀。”

  主,不可以無德,無德則臣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失權(quán)。臣,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以事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國弱,威多則身蹶。

  故圣王御世,觀盛衰,度得失,而為之制;故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世亂,則叛逆生;王澤竭,則盟誓相誅伐。德同勢敵,無以相傾,乃攬英雄之心,與眾同好惡,然后加之以權(quán)變。故非計策,無以決嫌定疑;非譎奇,無以破奸息寇;非陰謀,無以成功。

  圣人體天,賢者法地,智者師古。是故《三略》為衰世作:“上略”設(shè)禮賞,別奸雄,著成敗;“中略”差德行,審權(quán)變;“下略”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故人主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御將統(tǒng)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jì)。人臣深曉“中略”,則能全功保身。夫高鳥死,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亡者,非喪其身也,謂奪其威,廢其權(quán)也。封之于朝,極人臣之位,以顯其功;中州善國,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說其心。夫人眾一合而不可卒離,威權(quán)一與而不可卒移。還師罷軍,存亡之階。故弱之以位,奪之以國,是謂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論駁也。存社稷羅英雄者,“中略”之勢也;故世主秘焉。

關(guān)鍵詞:三略,中略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論,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不知道該歸功于誰。五帝效法天地運(yùn)行,增設(shè)言教,制定政令,天下因此太平。君臣之間,互相推讓功勞。四海之內(nèi),教化順利實現(xiàn),黎民百姓卻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使用臣屬不需依靠禮法和獎賞,就能做到君臣和美無間。三王用道德治理民眾,使民眾心悅誠服。三王制定法規(guī),以防衰敗,天下諸侯按時朝覲,天子的法度實行不廢。雖然有了軍備,但并沒有戰(zhàn)爭的禍患。君主不懷疑臣屬,臣屬也不懷疑君主。國家穩(wěn)定,君位鞏固。大臣適時功成身退,君臣之間也能和睦相處而無猜疑。五霸用權(quán)術(shù)統(tǒng)御士,以信任結(jié)交士,靠獎賞使用士。失去信任,士就會疏遠(yuǎn)了。缺少獎賞,士便不會用命了。

  《軍勢》上說:出兵作戰(zhàn),重在將帥有專斷指揮之權(quán)。軍隊的進(jìn)退如果都受君主控制,是很難打勝仗的。

  《軍勢》上說:對智者、勇者、貪者、愚者的使用方法各有不同。有智謀的人喜歡建功立業(yè),勇敢的人喜歡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貪財?shù)娜俗非罄摚摁數(shù)娜瞬幌悦?。根?jù)他們各自的特點來使用他們,這就是用人的微妙權(quán)術(shù)。《軍勢》上說:不要讓能說會道的人談?wù)摂橙说拈L處,因為這樣會惑亂人心。不要用仁厚的人管理財務(wù),因為他會曲從于下屬的要求而浪費(fèi)錢財?!盾妱荨飞险f:軍中要禁絕巫祝,不準(zhǔn)他們?yōu)閷⑹總冾A(yù)測吉兇?!盾妱荨飞险f:使用俠義之士不能靠錢財。所以,義士是不會替不仁不義的人去賣命的,明智的人是不會替昏聵的君主出謀劃策的。

  君主不能沒有道德,沒有道德大臣就會背叛;君主不能沒有威勢,沒有威勢就會喪失權(quán)力。大臣不能沒有道德,沒有道德就無法輔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沒有威勢,沒有威勢國家就會衰弱。但是大臣威勢過了頭則會害了自己。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觀察世道的盛衰,衡量人事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所以諸侯轄二軍,方伯轄三軍,天子轄六軍。世道亂了,叛逆便產(chǎn)生了。天子的德澤枯竭了,諸侯之間的結(jié)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出現(xiàn)了。諸侯之間,勢均力敵,誰也沒有辦法戰(zhàn)勝對手,于是便爭相延攬英雄豪杰,與之同好同惡,然后再運(yùn)用權(quán)術(shù)。所以,不運(yùn)籌謀劃,是沒有辦法決嫌定疑的;不詭詐出奇,是沒有辦法破奸平寇的;不秘密謀劃,是沒有辦法取得成功的。

  圣人能夠體察天之道,賢人能夠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夠以古為師。所以,《三略》一書,是為衰微的時代而作的?!渡下浴吩O(shè)置禮賞,辨識奸雄,揭示成敗之理?!吨新浴穮^(qū)分德行,明察權(quán)變?!断侣浴逢愂龅赖?,考察安危,說明殘害賢人的罪過。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賢士、制服敵人了。君主深通《中略》,便可以駕御將帥,統(tǒng)領(lǐng)兵眾了。君主深通《下略》,就可以明辨興衰的根源,熟知治國的綱紀(jì)了。人臣深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業(yè),保全身家。

  高飛的鳥兒死完了,良弓就該收起來了。敵對的國家滅亡了,謀臣就該消滅了。所謂的消滅,并不是消滅他們的肉體,而是要削弱他們的威勢,剝奪他們的權(quán)力。在朝廷上給他封賞,給他人臣中最高的爵位,以此來表彰他的功勞。封給他中原肥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賞給他美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悅。軍隊一旦編成,是無法倉促解散的。兵權(quán)一經(jīng)授予,是無法馬上收回的。戰(zhàn)爭結(jié)束,將帥班師,對于君主來說,這是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所以,要以封爵為名削弱他的實力,要以封土為名剝奪他的兵權(quán)。這就是霸者統(tǒng)御將帥的方略。因此,霸者的行為,是駁雜而不純的。保全國家,收羅英雄,就是《中略》所論的權(quán)變。歷代做君主的,對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xué)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帝者:指傳說中的五帝,說法不一。
王:指三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創(chuàng)始人夏禹、商湯、周武王(一說將周文王、周武王并為一王)。
霸:指春秋五霸,說法不一。
《軍勢》:古代兵書,已失傳。
辯士:能言善辯的人。
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方伯,商、周時一方諸侯之長。
駁:雜。
勢:威力。

《中略》相關(guān)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中略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