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閱讀答案與翻譯-《說苑·至公》

作者: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網(wǎng)絡(luò)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治官事則不營私家,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避仇讎。君子守國安民,足用保民,是謂至公耳。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楚令尹虞丘子復(fù)于莊王曰:“臣為令尹十年矣,國不加治,獄訟不息,久踐高位,妨群賢路,尸祿素餐。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孫叔敖,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莊王曰:“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能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臣愿固辭。”莊王從之,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zhí)而戳之。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日夫子之賜也已。

晉文公問于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瓣也?”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讎也。”羔見咎犯而謝之曰:“幸赦臣之過,薦之于君,得為西河守。”咎犯曰:“薦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顧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zé)之曰:“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觸國法也。今棄法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廷理懼,遂刑其族人。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怨萌,方正公平。”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0.下列對文中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之賜也已/

B.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之賜也已/

C.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之賜也已/

D.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可謂公平/莊王曰/夫子之賜也已/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公法”與“當神器之重”(《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當”字含義相同。

B.“國不加治”與“至今治強”(《諫逐客書》)兩句中的“治”字含義不同。

C.“久固祿位”與“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D.“相與作歌”與“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兩句中的“相與”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認為楚共王的胸懷眼界還不夠大,還局限在楚國人的范圍,不算“大公”,真正的大公無私?jīng)]有國域界限。

B.虞丘子德才兼?zhèn)渥阋詣偃瘟钜?,但為了楚國強大,他舉薦孫叔敖代替自己,并為孫叔敖的公而忘私倍感高興。

C.咎犯心胸寬廣,一心為公,在國家需要人才時,舉賢不避仇,放下私人恩怨舉薦了虞子羔,兩人也因此冰釋前嫌。

D.令尹子文公私分明,大義滅親。廷理執(zhí)法不公,他憤而斥責(zé),要求廷理秉公執(zhí)法處罰自己的族人,受到百姓贊譽。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5分)

(2)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5分)

10.C(根據(jù)事情發(fā)展順序,孫叔敖秉公執(zhí)法,虞丘子很高興,于是他入宮晉見楚莊王,故在“喜”后斷開,排除A、B;然后他贊美孫叔敖說果然可以使他掌管國政,而且他奉行國法而不袒護親友,排除D。)

11.B(“國不加治”與“至今治強”兩句中的“治”字的含義相同,均為“太平安定”。)

12.C(“兩人也因此冰釋前嫌”錯,根據(jù)原文“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顧吾射子也!”可知,咎犯并沒有放下個人仇怨,只是不會因私事而損害公事。)

13.(1)我才能夠在中原諸侯中居尊位,使政令推行到偏遠的地方,最終稱霸諸侯,如果沒有您將會怎樣 (“長”“絕”“非”各1分,句意2分)

(2)我掌握一個國家的大權(quán)卻讓別人聽到我有私心,是讓我活著沒有道義,不如死了。(“柄”“與吾生”“不若”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尚書》上說:“不偏私不結(jié)黨,王道才會寬廣博大。”處理公事不以權(quán)謀私,掌管國家法令不偏袒親人,奉行公事舉薦人才不回避仇人。真正的君子能守護好國家從而讓百姓安居,使物資豐足從而讓百姓生活有保障,這才是大公啊。

楚共王出宮打獵把弓弄丟了,侍從請求把弓找回來,共王說:“算了,楚人丟了弓,由楚人撿到,為什么一定要去找回呢?”孔子聽了說:“可惜啊,他的胸懷還不夠大,也可以說:‘一個人丟了弓,由另一個人撿到,為什么一定是楚國人呢!’”孔子所說的正是大公。

楚國的令尹虞丘子對楚莊王說:“我擔(dān)任令尹十年啦,國家沒有進一步治理好,爭訟之事沒有止息,我卻久居高位,妨礙眾賢士晉升之路,未能治理好政務(wù)空食俸祿。所以我私下里選擇國內(nèi)才智出眾之士,有一個鄉(xiāng)下士紳名叫孫叔敖,他秉性沒有貪欲,您如果選拔他并且授予他處理政事的權(quán)力,那么就可以使國家得到治理并且使士民歸附。”楚莊王說:“您輔佐我,我才能夠在中原諸侯中居尊位,使政令推行到偏遠的地方,最終稱霸諸侯,如果沒有您將會怎樣?”虞丘子說:“長久固守官位的是貪;不推薦賢能的人是欺君;不讓官位給他人的是不廉潔;以上三件事都不能避免的是不忠。我要堅決辭去令尹的官職。”楚莊王聽從了虞丘子的請求,任命孫叔敖為令尹。不多久,虞丘子家里有人犯法,孫叔敖逮捕并殺了他。虞丘子心里高興,入宮晉見楚莊王,說:“我說孫叔敖可使他掌管國政,果然是這樣。奉行國法而不袒護親友,可謂公平。”楚莊王說:“這是夫子給予的恩惠??!”

晉文公問咎犯說:“誰可以派去擔(dān)任西河守(官職名)?”答犯回答說:“虞子羔可以。”晉文公說:“他不是你的仇人嗎?”咎犯回答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勝任西河守,而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虞子羔拜見咎犯向他謝罪說:“感謝您原諒了我的過錯,把我推薦給晉侯,使我能夠當上西河守。”咎犯說:“推薦你是因為公事,仇恨你是因為私事,我不因為私事而損害公事,你趕緊走吧,難道要我用箭射你嗎?”

楚國令尹子文家族中有個觸犯法律的人,廷理把他抓了起來,聽說是令尹家族的人就放了。子文找來廷理責(zé)備說:“凡是設(shè)立廷理,就是要管理觸犯王令國法的人?,F(xiàn)在你違背法律而把犯人放掉,這是作為法官卻不公正,心中懷有私念?,F(xiàn)在我的族人犯了法已十分清楚,而你因為我的緣故而放了他,這說明我的不公正的想法,已在國事里清楚顯現(xiàn)出來了。我掌握一個國家的大權(quán)卻讓別人聽到我有私心,是讓我活著沒有道義,不如死了。”廷理害怕了,于是處罰了他的族人。國家的老百姓聽說了之后,說:“令尹像這樣公正,我們這些人還有什么可擔(dān)憂的呢?”于是一起作歌道:“子文族人,違反法令,廷理放人,子文不聽,憂生民憤,方正公平。”

關(guān)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

相關(guān)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遍喿x答案與翻譯-《說苑·至公》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