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道經(jīng)·第五章

作者:李耳 全集:老子道德經(jīng) 來源:網(wǎng)絡 [挑錯/完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tiān dì bù rén , yǐ wàn wù wéi chú gǒu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shèng rén bù rén , yǐ bǎi xìng wéi chú gǒu 。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tiān dì zhī jiān , qí yóu tuó yuè hū ?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xū ér bù qū , dòng ér yù chū 。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duō yán shù qióng , bù rú shǒu zhōng 。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jīng)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里的芻狗,的意思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xiàn)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后來由于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來代替。天地對地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都是按照自然規(guī)律在運行著,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規(guī)律,天地無所謂對他們“仁”與“不仁”看到這個句子讓我想起來毛澤東的一句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老天要是有情意天也會老去的。所以老天無所謂“仁”與“不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圣人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生老病死。圣人治理都是用“無為”的方法來治理,也無所謂“仁”與“不仁”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天地之間好像一個風箱子一樣,當中是空的,但抽動起來可以發(fā)出無窮無盡的風力。為政不在言多,多言反而會導致黔驢技窮,不如按照自然法則少說、多看、多做就叫“守中”,“中”就是自然法則。 老子在本章闡述中國人的一個重要觀點“順其自然”

本章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無神論的思想傾向,否定當時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觀點。他認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沒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對自然界萬事萬物不會產(chǎn)生任何作用,因為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身的自然規(guī)律變化發(fā)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二是老子又談到“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是這對前四章內(nèi)容的進一步發(fā)揮。他認為,作為圣人——理想的統(tǒng)治者,應當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采取無為之治,任憑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會采取干預的態(tài)度和措施。

本章也是承上章對“道沖”作進上步論述。此處由“天道”推論“人道,由“自然”推論“社會”,核心思想是闡述清靜無為的好處。

本章用具體比喻說明如何認識自然和正確對待自然,論述天地本屬自然,社會要順乎自然,保持虛靜,比喻鮮明生動。

“天”的新發(fā)現(xiàn)

不講仁慈,不安發(fā)議論,聽任事物的自生自滅。這就是老子在對自然界的客觀唯物性質認識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無為之治”的大體原則。

“天”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一個范疇。

古人慣于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并往往賦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義,先秦諸子們也大多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的天命觀。夏王朝的建立,由于有了統(tǒng)一的君主專制政權,反映到宗教上,在多神之上便出現(xiàn)了眾神之長,即上帝,又叫做“天”。從此,“天”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神性,而成為天神。這種人格化的主宰者式的天神觀念,到了商、周時期得到進一步強化和豐富。春秋時期,傳統(tǒng)的天命神學并未完全解體,依然是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孔子關于“天”的理解是有矛盾的,就其思想的主導方面而言,仍是堅持了殷周以來的天神觀念,肯定天是有意志的,并且肯定天命,鼓吹“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而墨子則提出“天志”、“天意”,宣揚天有意志,認為天能賞善罰惡,并有“兼愛 ”精神;孟子更以人性的義理推及天道,說“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時至今天,人們還常說 “天理難容”這樣的話,可見,傳統(tǒng)天命觀是如何廣泛而深遠地影響著我們思想方法。

老子是一個勇敢的批判者,他具備了他同時代和以后諸多哲學家、學者所不具備的睿智和膽識。正是他第一個講出了天不講仁慈這樣的真理,并用哲學的推理,把自然界的原理轉向人世。在老子的眼中,天不帶有任何人類道義和道德方面的感情,它有自己客觀運行的方式。天雖然不講仁慈,但也無所偏向,不特意對萬物施暴。而它的滋生萬物,給世界以蓬勃的生機,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社會文明得以昌明。因此,“圣人”也不對百姓講仁慈,他應仿效自然運行的樣子,治理社會。如果治理者發(fā)的議論多了,人為的干預多了,各種矛盾也就會激化,更何況個人的意見往往帶有片面性或謬誤。

老子在關于“天”的問題上,既不同于孔子的“天命”,又區(qū)別于墨子的“天志”,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天”是由“道”產(chǎn)生的,它沒有意志,沒有好惡,更不是一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這無疑是一種自然之天。老子的功績,就在于他否定了有人格的天神,重新恢復和提出自然之天。

[長篇大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里大家都可能誤解的一個詞就是“芻狗”老子的“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xiàn)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后來由于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來代替。相當于后世在拜拜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后,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丟到垃圾堆里去了。

天地生了萬物,并沒有想取回什么報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于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yǎng)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并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為人的主觀,人的自私的觀念。

“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龠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所以說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個風箱一樣。如果沒有人去搖動它,它就虛靜無為,但是它生“風”的本性仍然是不變的,如果有人去拉動它,那么風就自然吹出來。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話多了都是廢話,不會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言多必失,反而會遭到爭論不如求得內(nèi)心的清靜,和樂而不為。

汶川地震中的十大少年英雄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在自然面前,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規(guī)律生存、進化、發(fā)展著。

人類不僅要用博愛之心對待自然,也要用博愛之心對待人類自己,只有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里氏8級強烈地震,在前所未有的特大災難來臨之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和強烈地震一樣爆發(fā)出強大能量,全球華人就在地震爆發(fā)的一瞬間體現(xiàn)出了空前的團結。而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青少年們更是體現(xiàn)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生與死的抉擇中,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面對危險。

救出七名同學的雷楚年,15歲,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三班的學生。地震時不是往外逃生,而是沖進教室救同學。跑到自己的教室,發(fā)現(xiàn)還有7個同學全部蹲在教室的墻角邊,馬上帶著他們往樓下沖。跑到一半,雷楚年突然發(fā)現(xiàn),跟著他下樓的只有6名同學,還少一個!他又趕緊往樓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歐靜,由于驚嚇過度,女孩蹲在門口一個勁地哭,他就干脆抱起她往樓下沖。最后幾秒,樓塌了,他和七名同學幸存下來。

救出兩名同學的林浩,今年9歲。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小小年紀的他卻在危機時刻,用柔弱的肩膀背出兩位同學。而自己的父母卻至今仍聯(lián)系不上。還是14歲的姐姐,深一腳、淺一腳帶著他們,走了7小時才到達都江堰。

救出三名幼兒的任冬,18歲,他的右手臂有一個長約15厘米,深約1厘米的傷口。因為沒有處理過,傷口化膿了,感染很厲害。地震發(fā)生時,他跑進幼兒園,先后抱出了3個孩子。他的右臂就是在那時受傷的。

讓同學躲在自己肚皮下的甯加馳,15歲,地震時,他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學樓廢墟里。“甯加馳,救救我。”說話的是甯加馳的同班同學曾婧。他就讓曾婧躲在自己肚皮下,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自己的同學。

救出兩名同學的女學生董玉培,10歲,地震那天,教室坍塌了,董玉培在走廊上重重摔倒。清醒后,董玉培發(fā)現(xiàn)自己肚子邊趴著一個同校二年級的女同學,該同學頭部的鮮血染紅了一大片廢墟;同時,自己的左手邊也躺著一個女同學。董玉培活動了一下四肢,發(fā)現(xiàn)右肩膀劇烈疼痛(后來醫(yī)生檢查是肩膀脫臼)。董玉培使勁推開自己身邊的一些小水泥塊鉆了出來,然后使勁扒開水泥塊救出兩個女生。

為女生擋樓板遇難的劉力,15歲,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中二年級女生曾媛醒來后發(fā)現(xiàn),同桌劉力壓在她身上,擋住了樓上塌下的水泥塊,她被救了,但同桌卻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為救同學腰椎骨折的唐富文,16歲,北川中學高一學生,5月12日地震后,為救面臨窒息的好友譚勇,他讓其他同學推倒磚石,結果砸中腰部。

地震來臨的時候,北川職高電子電工班的學生尹全奎和朱華琳剛跑上馬路,就聽到一個小孩倒在地上大聲哭喊,旁邊60多歲的大爺大呼“救救我孫女。”尹全奎和朱華琳沖上去抱起孩子沖出去,走出2米多遠,一間房屋倒下,大爺被掩沒。

救出多名師生的女同學康潔,11歲,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12日下午地震時,她從6樓縱身跳下,居然沒有受傷??禎嵶约好撾U后,冒著生命危險跨進了隨時倒塌的教學樓。她四處搜尋同學和老師。但康潔畢竟只有11歲,逐漸體力不支的她趕緊跑出廢墟呼叫救援,從各個地方來增援的鄉(xiāng)親們沖進大樓救出了不少的師生。

幫同學撤退自己遇難的藏族姑娘鄒雯,12歲,汶川縣映秀小學身高1.6米,是五年級一班的學生,該班的班長和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她是縣體育運動會短跑第五名,發(fā)現(xiàn)她的遺體時,她的手還緊緊攙扶著一位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她在組織同學撤離。

特大地震來臨之計,中國的青少年們體現(xiàn)出了舍己為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①芻(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專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對萬物,圣人對百姓都因不經(jīng)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長自消,自生自滅。正如元代吳澄據(jù)說?。?ldquo;芻狗,縛草為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復有顧惜之意。天地無心于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無心于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

②猶橐龠(tuoyue):猶,比喻詞,“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煉時為爐火鼓風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風管,是古代的風箱。

③屈(gu):竭盡,窮盡。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聞數(shù)窮:聞,見聞,知識。老子認為,見多識廣,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煩苛,破壞了天道。數(shù):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窮:困窮,窮盡到頭,無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沖,指內(nèi)心的虛靜。守中:守住虛靜。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道經(jīng)·第五章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