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作者:佚名 全集:中庸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關鍵詞:中庸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所提倡,是傳我們怎么樣修道,怎么行道??鬃佑幸淮蝹髁嗣茏冢鬃拥拿茏?,你們曉不曉得?沒有聽到過啊?孔子在《論語》上傳(過)。有一天,孔子看到《論語》那個書上寫得很妙,孔子莫名其妙,大概,我想想哦,因為我久矣沒有夢見他了!(一笑)。坐在那里休息,好像正坐在搖椅上搖啊搖,曾子跑過來;曾子一定像我們這個禪堂在打七一樣,天天在參話頭啊、打坐啊,搞得昏頭昏腦的在他前面剛剛跑過來,孔子把他一叫:“曾參啊!”叫他名字。那個曾子正在好好修道用功夫,聽到老師一叫,頭就一回轉來:“做什么?”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指頭一指:“吾道一以貫之!”所以現(xiàn)在有個道叫“一貫道”,就是盜用孔子這個話來的(眾笑)!孔子講“吾道一以貫之”,這句書,你看《論語》上一讀,妙得很噢!你讀懂了這個書,趣味無窮!“參乎!”這個原文記載,孔子就叫:“某人!你過來!”曾子這時一回頭;還沒有等他開口,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就是這個!“曾子曰:”曾子一看:“唯(是)!”懂了,開悟了!“唯!”就是“是!”開悟了。

  “曾子出”,曾子開悟了,他們兩個在這里頭演戲,師徒兩個傳了密宗了!外面同學在外面等著:把他叫過去干什么?挨罵啊?還是給他東西呀?結果不曉得他們兩個搞什么。“曾子出,門人問,”曾子一開門啊,這幫同學們問他:哎?老師有什么傳你呀?“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沒有什么,你們不要懷疑,老師并沒有傳我什么,只告訴我做人做事“忠恕而已”。你看曾子是孔子學生的傳道的最誠懇的人,結果說了慌話,出門就扯謊!(眾笑)

  孔子說,“一以貫之!”就是這個!他同學問他,他說成是“夫子之道”兩個,“忠恕而已矣”!他(孔子)告訴他一個,他變成兩個了;加上孔子“一以貫之”,三個了(眾笑)!所以呢,你看《論語》這一節(jié)書越讀越有趣、越讀越妙,我當時讀到,“咦?!這個真妙!”當然學了禪宗以后再讀到(懂)這個書。孔子傳給他“道”。顏回死了,孔子那么多弟子,只有傳道于曾參,可是曾參最魯,“魯”是個性,不是笨,最老實,話都講不清楚,你叫他上臺講話,結結巴巴的,可是你說他人嘛,真誠懇、真老實,這樣叫做“魯”。所以他最后傳道,“一以貫之”給他。他出來告訴人家“忠恕而已”。他看這一班同學功夫沒有到,學問沒有到,所以只好給他講行,不講道體。就是“這個”!這個是哪個呀?“一以貫之”,一以貫之貫到哪里呢?如果向心窩子灌,心臟出了毛病;向腦子里灌,腦會發(fā)炎;灌到哪里去呢?被日本人用刑,鼻子里灌上了辣椒水,那更不是“一以貫之”了!他說“這個!”禪宗所謂講“這個!”他懂了。那么曾子出來呢,沒有辦法告訴同學們,因為曉得他們都沒有到,你只要好好做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什么叫“忠恕”呢?推己及人。你想到不愿意做的事,你不要叫人家做;我不愿意拿的東西不要叫人家拿;我不愿意聽的話,你不要講給人家聽;你怕人家罵你,你不要罵人;你怕人家笑你,你不要笑人。這是忠恕之道。忠,推己及人;恕道,包容人家;就是講行為了,這是恕,恕(就是)能夠包容。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那么這里,所以進一步孔子傳道于曾子,曾子做了他的心得,就是《大學》這一篇。曾子傳道給孔子的學生,因為孔子的兒子早死,(只有孫子,孔子的孫子子思,)曾子又傳道給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著《中庸》,敘述他祖父的這個“道”。所以他這里解釋:

  “忠恕違道不遠”,你注意一個字了吧?忠恕是不是違道這個“違”字。好了,他跟他老師倆講兩樣的話了。曾子說:孔子叫他,“曾參,吾道一以貫之。”曾子出門,同學問,“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一個變成兩個。那么,我們剛才提出來討論,曾子沒有把真正的孔子的心法(表達、)表達不出來,只好在行為上叫同學們:你慢慢去修吧!

  所以修道的東西并不是見道的東西,所以“忠恕”是行,不是見道。但是忠恕行道這個行,同“道”距離并不遠,就是這個東西,一個手的(兩面)這一面(和翻過來)這一面。所以呢,這里面特別注意一個字,就是龍點睛一個眼睛,“忠恕違道不遠”。忠恕怎么可以講它“違”道呢?忠恕是行上、道的行,中庸重要是講見道以后修道的,這一“見”很難。所以從“行”上來見道不是不可見,其實行道才能見道,由于短距離,所以忠恕違道并不遠,它近似“道”。善行真的做到了,這個道你不要愁見,自然會悟道,就是(看)你的道德善行到家不到家。佛家也一樣,佛家說《金剛經》也好,各種(經典)講,你要善行功德圓滿,你的智慧自然開發(fā)、自然會悟道了,會證得菩提,會得到般若。所以說“忠恕違道不遠”。

  告訴青年同學們,讀書不能馬虎,像這些書也不是老師(教的。)我當年老師教我只曉得背,管他違道不違道,只要背得不錯、不打手心就好了!為什么看到一個“違”字啊,管它(呢!)什么都不管。中年以后,自己慢慢懂了,哎呀?!怎么“忠恕違道不遠”,這是干什么的呀?古人寫文章不亂用一個字的,換不得的!所以“違道”這里是畫龍點睛一只眼。所以他說“忠恕之行,違道不遠。”

  “施諸己而不愿”,什么樣的事情你自己不愿意人家加在你身上的痛苦,你不要加給別人身上去,這就是道。佛家的(這)就是慈悲。什么事情我不愿意接受的,你不要叫人家接受去做。換句話,剩飯酸了,我不愿意吃,但是說“某人,你喜歡吃酸的,你吃吧!”那就不忠恕,沒有這個道理;寧可你把它倒掉。你都不愿意,為什么給人家?這個心太不好。所以啊,“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你不要叫人家去做,這是忠恕的道理。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