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關(guān)鍵詞:中庸
“故為政在人”,所以啊,孔子的教化、教育來了,等于釋迦牟尼佛的說法,說你不要問政治的哲學(xué)了,總而言之,他又把他拉到人道了。政治理論理想盡管怎么高、制度怎么好都不管,為政的道理在于人、領(lǐng)導(dǎo)人個人。換句話他就勸魯哀公,你問你的本身對不對。“取人以身”,那么人呢要怎么看呢?就看他的本身,不是說你身體好不好,你本身的道德修養(yǎng)夠不夠。“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那么看你本身看什么呢?就看你道德教養(yǎng)、文化的基礎(chǔ)好不好,這個就是“道”,“修身以道”。
那么修道呢?他說道啊,“以仁”,仁慈、愛人、愛天下人,慈悲愛世。那么,中國經(jīng)常講“仁”,所以現(xiàn)在你像美國那個總統(tǒng)提倡“人道”,人道在仁道的下面,中國的仁道包括他那個人道。仁,不是只講人道哦,不只講我們?nèi)祟惖娜说溃适前藧垡磺斜娚?,就是佛家那個觀念,所謂“親親、仁民、愛物(一切的物)”就叫做“仁”。所以他這里《中庸》就有解釋,“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所以仁道啊,就是由人道開始做基礎(chǔ),人道開始“親親為大”。儒家同佛家不同,佛家動輒就要度眾生,自己都度不了,怎么度啊?儒家不吹這個大牛,很謙虛,“親親為大”,先不度眾生,先度我自己;我度好了,度我的親人父母兄弟姊妹、度我的家屬;度好了,一個圈子、一個圈子慢慢地放大,就是“親我親以及人之親”,“老我老”,我的老人都有得歸屬了,再擴(kuò)充這個力量,救社會上其他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孩子們把他教養(yǎng)好了,那么,有力量再教養(yǎng)社會上(其他的孩子),一個圈子慢慢放大。動輒就要度一切,你半個都度不了。所以儒家批評佛家的不對,基本上方法上的沖突就是在這里。那么他這里講“親親為大”,先由我親近的人開始做起,這就是仁道的初步。
“義者,宜也,尊賢為大。”那么仁義這個“義”,什么叫做義呢?什么叫義啊?說:朋友,你有錢沒有?我們現(xiàn)在報紙上不是看到啊,那個在搶計程車的,刀一拿:朋友,講義氣的,有沒有?我要三百塊!沒有,給你一刀!那也是義氣嘛!你有,哦,老大,你夠義氣啊!我說三百你就給三百!嘿,這是土匪的義。所以義者是“宜也”,怎么樣合適,恰到好處、適宜。就是禮。義的道理,“尊賢為大”,親近有道有德的,學(xué)這個人文的規(guī)范,這個是最重要。也就是佛家的精神所謂親近善知識,儒家就叫做一個字“義”,就是應(yīng)該的、合理的,所以仁跟義倆的解釋孔子在這里解釋:“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你們讀中國書要注意啊,“親親之殺”,哦,親親要把他殺掉。那不得了!殺是切到這里為止,切,刀切下來一樣,“殺”就是到這個階段。所以親親之殺,親親也有個程度的呀,過分了也不行。過分了就是完全自私了,你不能愛社會愛人類了。就是親親愛自己的人,也要相當(dāng)?shù)某潭龋^分了變成溺愛,溺愛是愛小孩愛自己的子女假使溺愛呢,這個兒女的教育給父母害了。父母太愛啊,害了兒女,他不知道親親之殺。換一句話你對于自己兄弟姊妹父母的孝順,也有一個禮儀的范圍,過分了,也錯了。這是親親之殺,有一個程度、界線。
“尊賢之等”,尊重賢人有德之士,也有一個范圍。要求一切等等有個范圍,超過了這個范圍就不行。所以,禮就是一個界線、生活的藝術(shù)、一個防范、一個范圍,有一定的范圍,他說這個禮的道理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禮等于宗教的就是戒律。那么,現(xiàn)在講到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