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無阿童,猶唱水中龍。
白草侵煙死,秋藜繞地紅。
古書平黑石,神劍斷青銅。
耕勢魚鱗起,墳科馬鬣封。
菊花垂?jié)衤?,棘徑臥干蓬。
松柏愁香澀,南原幾夜風(fēng)!
世上已經(jīng)沒有王濬,還聽到有人傳唱但畏水中龍。
墓草被煙霧籠罩日益枯萎,秋藜經(jīng)霜后顏色愈紅。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隨葬的青銅劍因銹蝕而爛斷。
墓地周邊已漸成農(nóng)田,墳冢已被馬鬣般的荒草所封蓋。
菊花在雨露多時會茂盛繁發(fā)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荊棘叢生的路上。
略帶澀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沒有了風(fēng)光。
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吳有功。卒,葬柏谷山。
阿童:王濬的小名。
水中龍:指王濬。
白草:草經(jīng)霜而白。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一作“黎”。
古書:指碑刻上的文字。黑石:墓石。
魚鱗:形容耕地連接排列之狀。
墳科:墳上的土塊。一作墳斜。馬鬣封:墳?zāi)狗馔恋囊环N形式。
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朱自清《李賀年譜》認(rèn)為此詩作于李賀北游潞州時。錢仲聯(lián)《李賀年譜會箋》認(rèn)為此詩作于元和四年(809)十月李賀赴長安途中。吳企明《李賀集》認(rèn)為此詩作于元和三年(808)十月李賀赴長安途中。
此詩為懷古之作。率領(lǐng)水軍平定東吳的王濬,雖然逝去多年,但他的功業(yè)一直為后世人們所傳頌。詩人來到他的墓地,所見一片荒涼。寒煙之中,衰草發(fā)白枯死。荊棘叢生,藜草紅得凄慘。墓碑上的字跡,隨著歲月的侵蝕,早已模糊不清。想必當(dāng)日殉葬的青銅寶劍,恐怕都已經(jīng)斷裂。農(nóng)民開墾的耕地,一天天逼近墓地。在這馬鬣形的土封,在荒野中顯得那樣突兀。周遭枯萎的菊花,叢生的荊棘,更增添了幾分悲涼。在松柏的芳香中,它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風(fēng)雨雨。
李賀 :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