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shàn wéi shì zhě , bù wǔ ; shàn zhàn zhě , bù nù ;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
shàn shèng dí zhě , bù yǔ ;
善勝敵者,不與;
shàn yòng rén zhě , wéi zhī xià 。
善用人者,為之下。
shì wèi bù zhēng zhī dé , shì wèi yòng rén zhī lì , shì wèi pèi tiān gǔ zhī jí 。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關(guān)鍵詞:老子,道德經(jīng)
善于帶兵打仗的將帥,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輕易激怒;善于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面沖突;善于用人的人,對人表示謙下。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品德,這叫做運用別人的能力,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善于統(tǒng)兵者,不窮兵黷武;善于打仗者,不會被激怒;善于戰(zhàn)敵者,不會與敵對持;善于用人者,謙下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這就是所說的不爭強(qiáng)斗氣的道德,這就是所說的發(fā)揮人的積極性,這就是所說的遵循客觀規(guī)律。
這一章是專從用兵的意義上講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原則。其中心意思在于闡明上一章所講“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的道理。他要求人們不逞勇武,不輕易激怒,避免與人正面沖突,充分發(fā)揮人的才智能力,善于利用別人的力量,以不爭達(dá)到爭的目的。老子認(rèn)為,這是符合于天道的,是古老的準(zhǔn)則。
[長篇大論]
鏡子的智慧
徒弟抬一面鏡子,邊抬邊說:“這鏡子可真是便宜,幾十元買了這么一大面!”
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dāng)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啊?”
師父問“不管什么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是不是都映得出?”
“當(dāng)然”徒弟說。
“那么東西移開后,鏡子里還留有余影嗎?”師父問。
“那怎么會呢?”徒弟說。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yīng),過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yīng),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多得是”,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xì)心嗎?”
“不會”徒弟答。
師父問;“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yīng)付了事嗎?”
徒弟說:“不會。”
“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圣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沖沖地問。
師父問“當(dāng)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師父問“這叫把握當(dāng)下,置心一處。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窮追。
師父問“鏡子映現(xiàn)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xiàn)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
徒弟說“不會。”
師父問“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xiàn)紅,綠來現(xiàn)綠,是不是?”
“是,這叫什么?”徒弟問。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還不解渴。
師父問“鏡子映人映物、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zhì)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
“明白了”,徒弟感嘆地說,“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啊!!”
1、善為士者:士,即武士,這里作將帥講。此句意為善作將帥的人。
2、不與:意為不爭,不正面沖突。
3、配天古之極:符合自然的道理。一說“古”字是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