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

作者:李耳 全集:老子道德經(jīng) 來源:網(wǎng)絡(luò) [挑錯(cuò)/完善]

知不知,上;不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zhī bù zhī , shàng ;

知不知,上;

bù bù zhī , bìng ;

不不知,病;

fū wéi bìng bìng , shì yǐ bù bìng 。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shèng rén bù bìng , yǐ qí bìng bìng , shì yǐ bù bìng 。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關(guān)鍵詞:老子,道德經(jīng)

解釋翻譯
[挑錯(cuò)/完善]

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沒有缺點(diǎn),因?yàn)樗讶秉c(diǎn)當(dāng)作缺點(diǎn)。正因?yàn)樗讶秉c(diǎn)當(dāng)作缺點(diǎn),所以,他沒有缺點(diǎn)。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能夠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是最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是“妄為”,這是大毛病。知道自己的錯(cuò)誤之處,不去犯同樣的錯(cuò)誤這是高明的!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沒有這個(gè)毛病,是因?yàn)樗约旱腻e(cuò)誤所在,所以不去犯這樣的錯(cuò)誤。是以不病。

這一章是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會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為是,不懂裝懂,剛剛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為掌握了宇宙變化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還有些人沒有什么知識,而是憑借權(quán)力地位,招搖過市,便擺出一副智者的架勢,用大話、假話欺人、蒙人。對于這些人,老子大不以為然,并且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長篇大論]

不入名利

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準(zhǔn)備接替之人。一日,他將兩個(gè)得意弟子用繩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懸崖之下,對他倆說:“你倆誰能只憑自己的力量,從懸崖下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替之人。”這兩個(gè)弟子,一個(gè)叫明堅(jiān),一個(gè)叫明遠(yuǎn)。 懸崖之下,身體瘦弱的明堅(jiān),屢爬屢摔,摔得鼻青臉腫,還頑強(qiáng)攀爬,當(dāng)拼死爬至半壁,無處著力時(shí),摔落崖下,頭破血流,氣息奄奄,最后高僧不得不用繩索,將他救助上來。

而身體強(qiáng)健的明遠(yuǎn),攀爬幾次不成功后,便沿著懸崖下的小溪,順?biāo)?,遇樹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訪高師。一年之后,明遠(yuǎn)才回到寺中。高僧不但沒有罵他怯懦怕死,將他趕出寺門,反而定他為接替之人。

眾僧不解,高僧微笑解釋道:“寺院后懸崖極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的。懸崖之下,卻有路可尋,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shè)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nèi),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將五彩袈裟和錫杖傳于明遠(yuǎn),語重心長地對眾僧說道:“師言要聽,但伸縮進(jìn)退變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攀爬懸崖,是師出奇題,驗(yàn)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牢,順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不久,高僧在安詳中圓寂。明遠(yuǎn)成為這座大寺廟的住持,寺廟香火鼎盛,僧徒日眾。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xué)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1、知不知:注解家們一般對此句有兩種解釋。一說知道卻不自以為知道,一說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2、尚矣:“尚”通“上”。

3、不知知: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

4、病?。翰?,毛病、缺點(diǎn)。把病當(dāng)作病。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