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chǒng rǔ ruò jīng , guì dà huàn ruò shēn 。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hé wèi chǒng rǔ ruò jīng ?
何謂寵辱若驚?
chǒng , wèi xià de zhī ruò jīng , shī zhī ruò jīng , shì wèi chǒng rǔ ruò jīng 。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hé wèi guì dà huàn ruò shēn ?
何謂貴大患若身?
wú suǒ yǐ yǒu dà huàn zhě , wèi wú yǒu shēn , jí wú wú shēn , wú yǒu hé huàn ?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gù guì yǐ shēn wéi tiān xià zhě , zé kě yǐ jì yú tiān xià ;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
ài yǐ shēn wéi tiān xià zhě , nǎi kě yǐ tuō yú tiān xià 。
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關(guān)鍵詞:老子,道德經(jīng)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什么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得寵是卑下的,得到寵愛感到格外驚喜,失去寵愛則令人驚慌不安。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什么叫做重視大患像重視自身生命一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么禍患呢?所以,珍貴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愛惜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榮寵和受到屈辱都擔(dān)驚受怕。畏懼大的禍害也因為害怕。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寵辱若驚,屈辱是低下的,受到屈辱就感到丟人,所以害怕受屈辱。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我們之所以有大的禍患,那是因為我們常想到“自己”的關(guān)系。假設(shè)我們忘掉“自己”那么還有什么禍患呢。所以,如果有一個人愿意犧牲自己為天下人服務(wù),就可以把天下交給他。
這一章講的是人的尊嚴問題。老子強調(diào)“貴身”的思想,論述了寵辱對人身的危害。老子認為,一個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貴身”,不胡作妄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們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責(zé)委任于他,讓他擔(dān)當治理天下的任務(wù)。在上一章里,老子說到“為腹不為目”的“圣人”,能夠“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才可以擔(dān)負天下重任。此章接著說“寵辱若驚”。在他看來,得寵者以得寵為殊榮,為了不致失去殊榮,便在賜寵者面前誠惶誠恐,曲意逢迎。他認為,“寵”和“辱”對于人的尊嚴之挫傷,并沒有兩樣,受辱固然損傷了自尊,受寵何嘗不損害人自身的人格尊嚴呢?得寵者總覺得受寵是一份意外的殊榮,便擔(dān)心失去,因而人格尊嚴無形地受到損害。如果一個人未經(jīng)受任何辱與寵,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獨立的人格。
[長篇大論]
一心為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正是反映的“貴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托天下。”的境界。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xué),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
有一次,年輕的范仲淹和朋友郊游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據(jù)說算得很準。范仲淹問他:“你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覺得這個孩子口氣太大,不想給他算。范仲淹連忙改口:“那你看我能不能當醫(yī)生?”算命先生問他:“剛才你問能不能當宰相,現(xiàn)在為什么又問能不能當醫(yī)生呢?”范仲淹說:“只有宰相和醫(yī)生可以拯救人民。如果當不上宰相,不能最大限度的拯救人民的話,就當醫(yī)生,一個一個的救死扶傷。”算命先生聽后非常感動,熱情鼓勵他:“你有宰相愛民之志,就一定能當上宰相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從青年時代開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個有益于天下的人。為官數(shù)十載,他在朝廷犯顏直諫,不怕因此獲罪。他發(fā)動了慶歷新政,這一政治改革,觸及到北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制度的各個方面,雖然由于守舊勢力的反對,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這次新政卻開創(chuàng)了北宋士大夫議政的風(fēng)氣,傳播了改革思想,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興修水利,培養(yǎng)人才,保土安民,政績斐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嚴謹,十分儉樸,平時居家不吃兩樣葷菜,妻子兒女的衣食只求溫飽,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然而他喜歡將自己的錢財送給別人,待人親熱敦厚,樂于義助他人,當時的賢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導(dǎo)和薦拔下成長起來的。即使是鄉(xiāng)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離任時,百姓常常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讓范仲淹繼續(xù)留任。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這里的冬寒,加重了他的疾病。第二年(1052年)調(diào)往潁州,他堅持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便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這時,范仲淹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交困,僅借官屋暫棲,略避風(fēng)雨。
范仲淹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涼等地的各少數(shù)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眾舉哀,連日齋戒。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shù)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器哀悼,根據(jù)他的遺愿,遺體沒有運回原籍蘇州,而是葬在他母親長眠的那塊地旁——洛陽南郊萬安山下。范仲淹的行動和思想,贏得身前身幾代人的敬仰。歷代仁人志士也紛紛以范仲淹這位北宋名臣為楷模,學(xué)習(xí)和效法。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guān)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①寵辱:榮寵和侮辱。
②貴大患若身:貴,珍貴、重視。重視大患就像珍貴自己的身體一樣。
③寵為下:受到寵愛是光榮的、下等的。
④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意為如果我沒有身體,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為以貴身的態(tài)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以愛身的態(tài)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