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答龐參軍

魏晉 / 陶淵明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三復來貺,欲罷不能。自爾鄰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對,忽成舊游。俗諺云:“數(shù)面成親舊。”況情過此者乎?人事好乖,便當語離,楊公所嘆,豈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復為文;本既不豐,復老病繼之。輒依《周禮》往復之義。且為別后相思之資。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

或有數(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

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我再三拜讀您的贈詩,愛不釋手。自從我們成為鄰居,已經(jīng)過了兩個冬春交替了;時常誠摯愉快地交談,我們很快就成為了老朋友。俗話說:“幾次見面便成至親老友”,更何況我們的交情又遠比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與愿違,現(xiàn)在又要彼此話別,正如楊朱臨歧而嘆,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不再寫詩;體質(zhì)本來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禮》所說“禮尚往來”的道理,同時也作為別后相思時的慰藉,寫下這首詩。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傾蓋如故足證此言。

您能欣賞我的志趣,經(jīng)常光顧我的林園。

談話投機毫不俗氣,共同愛好先圣遺篇。

偶爾釀得美酒數(shù)斗,悠閑對飲心自歡然。

我本是個隱居之人,奔走求仕與我無緣。

時世雖變舊友可貴,常常寫信以釋懸念。

情誼能通萬里之外,雖然阻隔萬水千山。

但愿先生保重貴體,將來相會知在何年?

注釋解釋

參軍:古代官職名,是王、相或?qū)④姷能娛履涣拧?/p>

三復來貺(kuàng ):再三展讀所贈之詩。來貺,送來的贈品,這里指龐參軍所贈的詩。貺,贈送。

自爾鄰曲:自從那次我們?yōu)猷彙枺耗?,如此。鄰曲,鄰居?/p>

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橫跨兩個年頭,實際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欵(kuǎn)然:誠懇的樣子。良對:愉快地交談。對:對話、交談。

忽:形容很快。舊游:猶言“故友”。游;交游,游從。

數(shù)面:幾次見面,成親舊:成為至親好友。

好(hào)乖:容易分離。這里有事與愿違之意。乖,違背。

便當:即將要。語離:話別。

楊公所嘆:楊公指戰(zhàn)國初哲學家楊朱。所嘆:指所感嘆離別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

豈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

為文:指作詩。六朝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

本:指體質(zhì)。 豐:指強壯。

輒依:就按照。

資:憑借,寄托。

相知:相互友好,互為知音。舊: 舊交,舊友。

傾蓋:蓋指車蓋,狀如傘。定前言:證明前面所說的“數(shù)面成親舊”、“相知何必舊”是對的。

客:指龐參軍。顧:光顧。

林園: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談諧:彼此談話投機。說(yuè):同“悅”,喜歡。

圣人篇:圣賢經(jīng)典。

或:有時,間或。

閑:悠閑。

幽居士:隱居之人。

東西:指為求仕而東西奔走。緣:緣分。

物新:事物更新,詩中寓有晉宋易代之意。人惟舊:人以舊識為可貴,謂繼續(xù)保持我們的友誼。

弱毫:指毛筆。多所宣:多多寫信。宣,表達,指寫信。

形跡:形體,指人身。滯江山:為江山所滯。滯,不流通,謂阻隔。

體素:即素體,猶言“玉體”,對別人身體的美稱。

來會:將來相會。

創(chuàng)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淵明六十歲。據(jù)四言《答龐參軍》序,龐為衛(wèi)軍參軍。按江州刺史王宏鎮(zhèn)潯陽,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進號衛(wèi)將軍,則龐當是王宏的參軍。龐在潯陽為官,與陶淵明遂成“鄰曲”,后龐參軍奉命出使江陵,有詩贈陶淵明以告別,陶淵明以此詩作答。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在此詩正文中,詩人表達了對友人好意的感謝,并且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的心愿。全詩十六句,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前八句,追憶與龐參軍真摯深厚的友情?!跋嘀伪嘏f,傾蓋定前言”兩句,說明兩人不是舊交,而是新知。這從序文的“自爾鄰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a href='http://m.duncanbcholidayhome.com/guoxue/shiji/' target='_blank'>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引諺云:“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意思是說,如果人不相知,從初交至白頭,還會像剛認識一樣,沒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車在道上相遇,也會像老朋友那樣并車而談,以至兩車的車蓋相切、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憶舊游?!坝锌唾p我趣,每每顧林園”,是總述?!百p我趣”當然是謙虛的說法,反過來說,也是陶淵明所處的林園環(huán)境的情趣,陶淵明獨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龐參軍在內(nèi)的客人,因此使他們經(jīng)常造訪,時時登門,終于成為“相知”。下面四句,從兩個方面來談“趣”,實際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兩人交游的內(nèi)容和感情的基礎(chǔ)。一是談圣之趣,“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說明談話內(nèi)容的格調(diào)、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輩汲汲于名利的庸俗之談所能企及的。二是飲酒之趣,“或有數(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若能以酒助談,則興致更高,說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閑適,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當然,這也是“陶淵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

“我實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層,抒發(fā)依依惜別的情懷。正因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離,就無法扯斷聯(lián)絡感情的紐帶。詩人自己是立志歸隱之人,沒有俗務纏身,不會因公事鞅掌,東西奔走;而朋友卻要遠離自己而去,從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別后能常通音問,以釋遙念?!拔镄氯宋┡f”,語見《尚書》:“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币馑际牵浩魑锴笮拢笥验g當以舊誼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懼相隔萬里,也終究無法改變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現(xiàn)實,不復能時時談笑宴飲。只能希望你在遠方自己保重身體,以后相會,還不知在何年何夕呢?這一層詩人抒發(fā)的感情十分細膩豐富:分手在即,不免感傷、悵惘;感傷之余,又要囑咐常通音信,叮嚀保重身體,對分手后的“情通萬里”,來年的重新相會寄托了希望。顯得十分樸實、深沉。

這是一首送別詩,又是一首表達真摯友情的抒情詩,反映了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側(cè)面。同陶詩的其他篇什一樣,這首詩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讀者。按理說,送別詩完全可以寫得愁腸百結(jié),纏綿緋惻,令人不忍卒讀,但這首詩卻以明白如話的詩句,舉重若輕,樸實無華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真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它的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正是這種“天然”、“真淳”造成的。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陶淵明 :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詳細]

陶淵明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jīng)典推薦

答龐參軍古詩原文翻譯賞析-陶淵明

古詩國學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