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江臨眺足消憂,倚杖江邊地欲浮。
疊浪并翻孤日去,兩津橫卷半天流。
黿鼉雜怒爭新穴,鷗鷺驚飛失故洲。
可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覺欠扁舟。
《觀江漲》的后四句不能說格外雄闊,但前四句確實給人以雄闊的感覺。眺望下雨漲起來的江水,足以使人忘掉愁緒,給人以平地浮動的感覺。翻卷橫流的層層巨浪,直逼半天中,且有掀翻孤日的氣勢。這種空間感豐富的作品描寫下雨以后江邊的雄奇情境,構(gòu)成了雄闊的藝術(shù)風格。這種風格是陳與義親自體驗南渡以后的苦痛而形成的。他比黃庭堅、陳師道兩人有更多的游歷的經(jīng)驗。所以許總在
宋詩史里指出,陳與義在南渡以后,目睹社稷傾覆,自身飽經(jīng)戰(zhàn)亂,因而其抒寫家國之痛與身世之感的作品明顯地如同 113 杜詩那樣具有沉郁悲壯、雄闊蒼涼的風格)。他的詩這一方面的特色與江西詩派的作品內(nèi)容比較空虛的情況又有所不同。莫礪鋒也指出陳與義南渡之后的部分作品在思想內(nèi)容上達到了黃庭堅、陳師道遠遠不及的高度,在藝術(shù)上也糾正了兩人詩風中比較生硬的缺點而創(chuàng)造了雄渾壯闊的藝術(shù)風格,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江西詩派的詩風??偠灾?江西詩派以瘦勁為主,兼以雅健平實、雄闊、閑淡,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陳與義 :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