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xué)經(jīng)典

養(yǎng)育華夏兒女

早行

宋代 / 陳與義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露侵駝褐①曉寒輕,

星斗②闌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xué)夢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露水降落,我穿著厚厚的毛衣還感到絲絲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橫斜著分外光明。孤單單地,我半醒半睡地過了座小橋,耳邊傳來稻田深處唧唧蟲鳴。

注釋解釋

①駝褐:用駝毛織成的衣服。

②星斗:特指北斗星。

③闌干:橫斜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早行》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的是詩人在天還沒亮?xí)r孤身一人在道上行走的感受,意境高遠(yuǎn)。詩人通過感覺、視覺和聽覺的交替與綜合,描繪了一幅獨(dú)特的“早行”圖,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和羈旅中的孤獨(dú)寂寞之感。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xué)夢 即可回訪本站]

錢鐘書《宋詩選注》:“《南宋群賢小集》第十冊張良臣《雪窗小集》里有首《曉行》詩,也選入《詩家鼎臠》卷上,跟這首詩大同小異:‘千山萬山星斗落,一聲兩聲鐘磐清。路入小橋和夢過,豆花深處草蟲鳴。’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上引了李元膺的一首詩,跟這首只差兩個字:‘露’作‘霧’,‘分’作‘野’。”

《梅磵詩話》卷下:“早行詩,前輩多佳作。近世如楊萬里詩:‘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rèn)前村。渡關(guān)蒲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劉應(yīng)時(shí)詩云:‘登輿睡思尚昏昏,斗柄銜山月在門。雞犬未鳴潮半落,草蟲聲在豆花村。’三詩意皆高遠(yuǎn)。”所引劉詩與《早行》詩意境也有相仿之處。

第一句,不說“雞唱”,不說“晨起”,不說“開門”,不說“整車”或“動征鐸”,而說主人公已在旅途行進(jìn)。“行”得特別“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類的語言說出,又不是用“流螢”、“棲禽”、“漁燈”、“戍火”、“殘?jiān)?rdquo;之類來烘托,而是通過詩人的感覺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出來。“駝褐”,露水不易濕透;詩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見。而“露侵駝褐”,以至于感到“曉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第二句,詩人不寫“月”而寫“星斗”。“星斗闌干分外明”,這是頗有特征性的景象。“闌干”,縱橫貌。古人往往用“闌干”形容星斗,如“月沒參橫,北斗闌干”之類。月明則星稀,“星斗闌干”,而且“分外明”,說明這是陰歷月終(即所謂“晦日”)的夜晚。此其一。露,那是在下半夜晴朗無風(fēng)的情況下才有的。晴朗無風(fēng)而沒有月,“星斗”自然就“闌干”、就“明”,寫景頗為確切、細(xì)致。此其二。更重要的還在于寫“明”是為了寫“暗”。黎明之前,由于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襯得“分外”明。

第三句“寂寞小橋和夢過”,可以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夢與“寂寞小橋”結(jié)合,意象豐滿,令人玩索不盡。趕路而作夢,一般不可能是“徒步”。獨(dú)自騎馬,一般也不敢放心地作夢。明乎此,則“寂寞小橋”竟敢“和夢過”,其人在馬上,而且有人為他牽馬,不言可知。

第一句不訴諸視覺,寫早行之景;卻訴諸感覺,寫寒意襲人,這是耐人尋味的。聯(lián)系第三句,這“味”也不難尋。過“小橋”還在做夢,說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覺未睡醒,一上馬就迷糊過去了。及至感到有點(diǎn)兒“寒”,才聳聳肩,醒了過來,原來身上濕漉漉的;一摸,露水已侵透了“駝褐”。睜眼一看,“星斗闌干分外明”,離天亮還遠(yuǎn)。于是又合上惺忪睡眼,進(jìn)入夢鄉(xiāng)。既進(jìn)入夢鄉(xiāng),竟知道在過橋,那是因?yàn)樗T著馬。馬蹄踏在橋板上發(fā)出的響聲驚動了他,意識到在過橋,于是略開睡跟,看見橋是個“小”橋,橋外是“稻”田,又朦朦朧朧,進(jìn)入半睡眠狀態(tài)。

第一句寫感覺,第二句寫視覺;三四兩句,則視覺、觸覺、聽覺并寫。先聽見蹄聲響亮,才略開睡眼;“小”橋和“稻”田,當(dāng)然是看見的。而“稻田深處草蟲鳴”,則是“和夢”過“小橋”時(shí)聽見的。正像從響亮的馬蹄聲意識到過“橋”一樣,“草蟲”的鳴聲不在橋邊、而在“稻田深處”,也是從聽覺判斷出來的。詩人在這里也用了反襯手法。“寂寞小橋和夢過”,靜中有動;“稻田深處草蟲鳴”,寂中有聲。四野無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夢”過橋,這靜中之動更反襯出深夜的沉靜,只有夢魂伴隨著自己孤零零地過橋,才會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因身外“無人”而引起的孤獨(dú)感。而“無人”,在這里又表現(xiàn)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層意思,就是因四周“無聲”而引起的寂寥感。而“無聲”,在這里也表現(xiàn)天色尚“早”,比齊己《江行曉發(fā)》所寫的“鳥亂村林迥,人喧水柵橫”要“早”得多。

這首詩的最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就表現(xiàn)在詩人通過觸覺、視覺和聽覺的交替與綜合,描繪了一幅獨(dú)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說是“夜行”)圖。讀者通過“通感”與想象,主人公在馬上搖晃,時(shí)醒時(shí)睡,時(shí)而睜眼看地,時(shí)而仰首看天,以及涼露濕衣、蟲聲入夢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態(tài)變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動或靜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現(xiàn)眼前。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陳與義 :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詳細(xì)]

陳與義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xué)經(jīng)典推薦

早行古詩原文翻譯賞析-陳與義

古詩國學(xué)經(jīng)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guān)于本站免責(zé)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m.duncanbcholiday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xué)夢 版權(quán)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